一种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964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CCD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二高电平,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十电阻和触发器,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A线接地,触发器的J、K、Q端分别接有第二高电平、地、第十一电阻,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稳压二极管和第十二电阻,并与第一继电器的开关触点连接,稳压二极管和第十二电阻并联后接地,第一继电器的开关触点的另一端接有第二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的另一端接有第十三电阻,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继电器开关触点的输入端接第二高电平,第二继电器开关触点的输出端接电路板。该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达到准确快速的驱动电路板。

A driving circuit board based on high speed CC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
本技术涉及CCD
,具体为一种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
技术介绍
CCD是指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CCD的应用场合越来越广,用CCD驱动电路板是一种常见的驱动电路板的方式。现存的电路板驱动方式存在响应速度不够快和精度不够高的问题,使得电路板的驱动存在延时和异常响应的问题,造成一些电路问题,难以满足使用需要。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专利技术者提出一种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具备响应速度快和响应准确的优点,能够快速准确的驱动电路板,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具备响应速度快和响应准确的优点,解决了响应速度不够快和精度不够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响应速度快和响应准确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包括电荷耦合器件,所述电荷耦合器件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A线和第一电容,在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有第三电阻,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一高电平和第四电阻,在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有第二电容,第四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有第五电阻和第三电容,第五电阻和第三电容并联后与A线相连,在第二电容的输出端分别接有第六电阻和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接有第四电容,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七电阻和二极管,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二极管的另一端接有第二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有第九电阻,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接有第八电阻和第五电容,在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二高电平,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十电阻和触发器,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A线接地,触发器的J、K、Q端分别接有第二高电平、地、第十一电阻,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稳压二极管和第十二电阻,并与第一继电器的开关触点连接,稳压二极管和第十二电阻并联后接地,第一继电器的开关触点的另一端接有第二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的另一端接有第十三电阻,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继电器开关触点的输入端接第二高电平,第二继电器开关触点的输出端接电路板。优选的,所述电荷耦合器件采用线阵的,由于其处理信息速度快,外围电路简单,易实现实时控制。优选的,所述二极管的输入端与第一继电器相连,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相连,为了保证电路的正常使用。优选的,所述第三电阻的最大阻值为第一电阻的阻值的五倍,有利于调节放大倍数。优选的,所述第六电阻的阻值等于第七电阻的阻值,且是第四电阻的两倍,有利于电信号的输出。优选的,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容值大于第二电容的电容值,有利于电信号的放大和输出。优选的,所述第一继电器为交流接触元件,使得第一继电器能有效工作。(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通过第一三极管的使用,使得电路对电荷耦合器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使得第一继电器接收到的电压和电流值足够大,能使得第一继电器能正常工作,其常开触点闭合,电信号经过由第四电容和第七电阻组成的微分电路,将电信号转化成周期较小的脉冲信号,再经过第二三极管的作用将脉冲电压和周期调节好送给触发器,触发器在脉冲信号的上升沿时,其Q端会发出高电平,第二继电器会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从而达到准确快速的驱动电路板的效果,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能将接收到的触发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为驱动电路板PCB做准备,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工作电压低,抗冲击与震动,性能稳定,寿命长,灵敏度高,噪声低,动态范围大,响应速度快的优点,电荷耦合器件CCD采用线阵的,由于其处理信息速度快,外围电路简单,易实现实时控制,电荷耦合器件CCD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A线和第一电容C1,在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有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最大阻值为第一电阻R1的阻值的五倍,有利于调节放大倍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一高电平VCC1和第四电阻R4,在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有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的电容值大于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有利于电信号的放大和输出,第四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有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容C3,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容C3并联后与A线相连,在第二电容C2的输出端分别接有第六电阻R6和第一继电器KA1,第一继电器为交流接触元件,使得第一继电器能有效工作,第六电阻R6的阻值等于第七电阻R7的阻值,且是第四电阻R4的两倍,有利于电信号的输出,第一继电器KA1的输出端接有第四电容C4,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七电阻R7和二极管D,二极管D的输入端与第一继电器KA1相连,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Q2相连,为了保证电路的正常使用,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二极管D的另一端接有第二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有第九电阻R9,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接有第八电阻R8和第五电容C5,在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二高电平VCC2,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十电阻R10和触发器JK,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A线接地,触发器JK的J、K、Q端分别接有第二高电平VCC2、地、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稳压二极管DZ和第十二电阻R12,并与第一继电器KA1的开关触点连接,稳压二极管DZ和第十二电阻R12并联后接地,第一继电器KA1的开关触点的另一端接有第二继电器KA2,第二继电器KA2的另一端接有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继电器KA2开关触点的输入端接第二高电平VCC2,第二继电器KA2开关触点的输出端接电路板PCB。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是,当电荷耦合器件CCD接收到触发信号时,迅速将触发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由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分压取得,有利于调节第一三极管Q1对电信号的放大倍数,利用第一三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耦合器件(CCD)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A线和第一电容(C1),在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有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一高电平(VCC1)和第四电阻(R4),在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有第二电容(C2),第四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有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容(C3),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容(C3)并联后与A线相连,在第二电容(C2)的输出端分别接有第六电阻(R6)和第一继电器(KA1),第一继电器(KA1)的输出端接有第四电容(C4),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七电阻(R7)和二极管(D),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二极管(D)的另一端接有第二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有第九电阻(R9),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接有第八电阻(R8)和第五电容(C5),在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二高电平(VCC2),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十电阻(R10)和触发器(JK),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A线接地,触发器(JK)的J、K、Q端分别接有第二高电平(VCC2)、地、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稳压二极管(DZ)和第十二电阻(R12),并与第一继电器(KA1)的开关触点连接,稳压二极管(DZ)和第十二电阻(R12)并联后接地,第一继电器(KA1)的开关触点的另一端接有第二继电器(KA2),第二继电器(KA2)的另一端接有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继电器(KA2)开关触点的输入端接第二高电平(VCC2),第二继电器(KA2)开关触点的输出端接电路板(PC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速CCD驱动电路电路板,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耦合器件(CCD)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A线和第一电容(C1),在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有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一高电平(VCC1)和第四电阻(R4),在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有第二电容(C2),第四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有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容(C3),第五电阻(R5)和第三电容(C3)并联后与A线相连,在第二电容(C2)的输出端分别接有第六电阻(R6)和第一继电器(KA1),第一继电器(KA1)的输出端接有第四电容(C4),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七电阻(R7)和二极管(D),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二极管(D)的另一端接有第二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有第九电阻(R9),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接有第八电阻(R8)和第五电容(C5),在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二高电平(VCC2),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第十电阻(R10)和触发器(JK),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在A线上,A线接地,触发器(JK)的J、K、Q端分别接有第二高电平(VCC2)、地、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接有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耀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胜同铂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