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排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2740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排烟系统,属于消防工程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屋体以及固定设于屋体顶端的屋顶,所述屋体的内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隔墙,隔墙与屋体的墙壁之间留有流通腔,隔墙上开设有多个排烟孔,屋顶上开设有与流通腔连通的排烟腔,排烟腔与室外连通,排烟腔靠近室外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排风扇,流通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鼓风机,鼓风机的出风口竖直朝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室内发生火灾后的排烟能力的效果。

A fire control and smoke exhaus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排烟系统
本技术涉及消防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消防排烟系统。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时,对于火灾的防范工作尤为重要,严重的火灾不但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同时还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所以在进行建筑建造和建筑设施布置时,通过会设置消防火灾应急措施。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烟尘通常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对人体有危害的气体,同时还会遮挡住人们逃生的路线;严重威胁在火灾中逃生的人们的生命,建筑中通常会设置应急排烟系统,减少火灾中的烟尘,从而提高了火灾中的人们的逃生成功率。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3758298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屋顶隔热及消防排烟系统,包括屋面及钢架结构,还包括覆盖于整个屋面下的隔热排烟风管及连通隔热排烟风管与室外的双速风机,隔热排烟风管包括多条并排的屋顶风管及与多条屋顶风管一端相连通的集中风管;屋顶风管的另一端设有常开电动防火阀与室外连通,屋顶风管底下设有多个开口,开口处设置常闭板式排烟口;所述集中风管包括与屋顶风管连通的集风管和与风机连通的出风管。平常时,隔热排烟风管起到隔热作用;当火灾发生时,就近的常闭板式排烟口打开后,自动关闭常开自动防火阀及自动开启高速风机进行定点排烟,有效防止烟雾弥漫,从而使室内人员能快速地安全撤离。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消防排烟系统中通过双速风机将烟尘从房屋的底部位置排出,而烟尘会由于热力学效应上升在房屋内顶端,因此双速风机将烟尘排出时消耗的功率较大,但是大量的烟尘还是会聚集在房屋内顶端,导致排烟能力较差。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防排烟系统,达到提高排烟能力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消防排烟系统,包括屋体以及固定设于屋体顶端的屋顶,所述屋体的内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隔墙,隔墙与屋体的墙壁之间留有流通腔,隔墙上开设有多个排烟孔,屋顶上开设有与流通腔连通的排烟腔,排烟腔与室外连通,排烟腔靠近室外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排风扇,流通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鼓风机,鼓风机的出风口竖直朝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生火灾后,烟尘从排烟孔进入流通腔内部,启动排风扇和鼓风机,排风扇将烟尘向上抽入排烟腔内部,并且经过排风扇直接排出至室外,与此同时,位于流通腔的底部的多个鼓风机向上鼓风,使得烟尘能够更顺利地进入到排烟腔内,借助排风扇,使得烟尘能够更顺利地排出室外,综上,本技术通过排风扇和鼓风机的配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排烟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烟孔向着背离屋体中心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烟尘的流动路径是向上运动,因此排烟孔向着背离屋体中心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能够提高烟尘进入流通腔内部的顺利性,同时,鼓风机在启动后沿着流通腔向上鼓风时,快速流通的气流不会直接从排烟孔进入室内,使得烟尘能够被顺利鼓入排烟腔内,进一步提高了烟尘的排放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排烟孔均匀开设于隔墙位于屋体高度的二分之一高度以上位置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生火灾后产生的烟尘多聚集在屋体内部的顶端,因此将排烟孔开设在隔墙位于屋体高度的二分之一高度以上,能够使得烟尘顺利进入到排烟孔内,间接提高了烟尘的排放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烟孔靠近屋体的室内一侧固定设置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的设置能够将烟尘中一些较大体积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有效防止烟尘排放时对排烟孔以及流动腔、排烟腔内部造成堵塞,同时,在未发生火灾时,过滤网可以阻挡一部分的蚊虫进入到排烟孔内,确保排烟孔保持有效的排烟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烟孔靠近流通腔一侧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与隔墙固定的引导板,引导板向着背离室内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板向着背离室内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因此烟尘通过排烟孔进入流通腔内时,会顺着倾斜的引导板向上流动,并且鼓风机启动后,鼓风机吹出的气流会被引导板遮挡一部分,避免鼓风机吹出的气流直接进入到排烟孔内部,既能够提高烟尘通过排烟孔进入流通腔内的顺畅性,又能够提高鼓风机将烟尘向上带动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排烟系统的排烟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板的水平投影长度为流通腔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板的长度不宜过长,以避免过长的引导板对鼓风机鼓出的气流造成较大的阻流作用,引导板的长度也不宜过短,以避免烟尘进入排烟孔后受到的引导作用有限,而引导板的水平投影长度为流通腔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能够更好地兼顾对烟尘进入流通腔的引导作用以及降低对鼓风机鼓出的气流的阻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烟尘的排放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板倾斜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竖直向上的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使得烟尘顺着引导板进入流通腔内,再被挡板挡住,使得烟尘顺着挡板竖直向上流通,烟尘流动至挡板的顶端后,再被鼓风机鼓出的气流带动沿着流通腔继续向上流动至排烟腔内,最终通过排风扇排出室外,因此,挡板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烟尘的排放顺畅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鼓风机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鼓风机沿着平行于隔墙表面的方向并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鼓风机沿着平行于隔墙表面的方向并排设置,因此多个鼓风机鼓出的风能够同时向上,使得整个流通腔内的烟尘能够快速被吹入排烟腔内部,进一步提高了排烟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屋体在靠近流通腔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防火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烟尘通常会有较高的温度,设置防火层后,能够对屋体进行保护,防止含有较高温度的烟尘引发二次火灾。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流通腔的底部设置朝上鼓风的鼓风机以及在流通腔靠近室外的一侧设置排风扇,使得屋体内发生火灾后产生的烟尘能够快速排出室外,提高了烟尘的排放能力;2.通过将排烟孔设置为向着背离室内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使得烟尘能够更顺利地进入流通腔内,配合着鼓风机能够将烟尘顺利鼓入排烟腔内,进一步提高排烟能力;3.通过在排烟孔朝向流通腔的一侧设置倾斜的引导板,防止鼓风机鼓出的风阻碍烟尘进入流通腔内,间接提高了烟尘的排放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屋体;2、屋顶;21、排烟腔;22、排风扇;3、隔墙;31、排烟孔;311、过滤网;32、引导板;33、挡板;4、流通腔;41、安装块;42、鼓风机;421、集风管;5、防火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消防排烟系统,包括屋体1以及与屋体1顶端固定连接的屋顶2,屋体1的内部相对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隔墙3,隔墙3与屋体1的内壁之间预留设置有流通腔4,屋顶2的对应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排烟系统,包括屋体(1)以及固定设于屋体(1)顶端的屋顶(2),其特征在于:所述屋体(1)的内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隔墙(3),隔墙(3)与屋体(1)的墙壁之间留有流通腔(4),隔墙(3)上开设有多个排烟孔(31),屋顶(2)上开设有与流通腔(4)连通的排烟腔(21),排烟腔(21)与室外连通,排烟腔(21)靠近室外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排风扇(22),流通腔(4)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鼓风机(42),鼓风机(42)的出风口竖直朝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排烟系统,包括屋体(1)以及固定设于屋体(1)顶端的屋顶(2),其特征在于:所述屋体(1)的内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隔墙(3),隔墙(3)与屋体(1)的墙壁之间留有流通腔(4),隔墙(3)上开设有多个排烟孔(31),屋顶(2)上开设有与流通腔(4)连通的排烟腔(21),排烟腔(21)与室外连通,排烟腔(21)靠近室外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排风扇(22),流通腔(4)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鼓风机(42),鼓风机(42)的出风口竖直朝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孔(31)向着背离屋体(1)中心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烟孔(31)均匀开设于隔墙(3)位于屋体(1)高度的二分之一高度以上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防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孔(31)靠近屋体(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新滨平安消防安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