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640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包括外缸体、中缸筒和小柱,所述外缸体套在中缸筒上,所述中缸筒套在小柱上,所述外缸体与中缸筒的左侧接触处设有第一柱塞体,所述第一柱塞体固定套在中缸筒上,所述中缸筒与小柱的左侧接触处设有第二柱塞体,所述第二柱塞体固定套在小柱上,所述第一柱塞体为分体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柱塞结构优化为分体结构,这样既能保证新制液压缸满足标准要求,又能在液压缸维修时出现缸筒内壁锈蚀或胀缸情况下简化维修工艺,降低维修成本,不需专用设备,缩短维修周期,即将缸筒内壁锈蚀或胀缸的缸筒内径加大1mm或2mm(在安全系数范围内),然后更换新的柱塞的分体部分,将新制的分体部分配合安装到原主体部件上,再与加大内径的缸筒进行装配。

A new plunger structure of hydraulic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
本技术涉及液压支架
,具体为一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
技术介绍
液压缸在制造过程中针对其柱塞部分传统一体结构的不足之处:缸筒在后续维修过程中出现缸筒内壁锈蚀或胀缸情况时,必须修复缸筒内壁到原设计尺寸,或者重新制造缸筒,才能与原柱塞安装使用,这样造成维修工艺复杂,需用专用设备、成本高、周期长,而缸筒内壁锈蚀或胀缸情况在维修过程中是最常见的一种损坏形式。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包括外缸体、中缸筒和小柱,所述外缸体套在中缸筒上,所述中缸筒套在小柱上,所述外缸体与中缸筒的左侧接触处设有第一柱塞体,所述第一柱塞体固定套在中缸筒上,所述中缸筒与小柱的左侧接触处设有第二柱塞体,所述第二柱塞体固定套在小柱上,所述第一柱塞体为分体式,包括第一外圆形卡件、两个第一挡圈和第二外圆形卡件,两个所述第一挡圈设置在中缸筒安装槽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挡圈另一侧面分别贴合设有第一外圆形卡件和第二外圆形卡件,所述第二柱塞体也为分体式,包括第三外圆形卡件、两个第二挡圈和第四外圆形卡件,两个所述第二挡圈设置在小柱安装槽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挡圈另一侧面分别贴合设有第三外圆形卡件和第四外圆形卡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圆形卡件是由两个半圆组成,所述第一外圆形卡件、第二外圆形卡件、第三外圆形卡件和第四外圆形卡件都属于同种零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圆形卡件、第一挡圈和第二外圆形卡件外径小于与外缸体内径0.75mm-1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外圆形卡件、第二挡圈和第四外圆形卡件外径小于与中缸筒内径0.75mm-1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圆形卡件和第二外圆形卡件部分嵌入到中缸筒外壁内,所述第三外圆形卡件和第四外圆形卡件部分嵌入到小柱外壁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将柱塞结构优化为分体结构,这样既能保证新制液压缸满足标准要求,又能在液压缸维修时出现缸筒内壁锈蚀或胀缸情况下简化维修工艺,降低维修成本,不需专用设备,缩短维修周期,即将缸筒内壁锈蚀或胀缸的缸筒内径加大1mm或2mm(在安全系数范围内),然后更换新的柱塞的分体部分,将新制的分体部分配合安装到原主体部件上,再与加大内径的缸筒进行装配。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的图1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缸体;2、中缸筒;3、小柱;4、第一柱塞体;5、第二柱塞体;401、第一外圆形卡件;402、第一挡圈;403、第二外圆形卡件;501、第三外圆形卡件;502、第二挡圈5;503、第四外圆形卡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包括外缸体1、中缸筒2和小柱3,所述外缸体1套在中缸筒2上,所述中缸筒2套在小柱3上,所述外缸体1与中缸筒2的左侧接触处设有第一柱塞体4,所述第一柱塞体4固定套在中缸筒2上,所述中缸筒2与小柱3的左侧接触处设有第二柱塞体5,所述第二柱塞体5固定套在小柱3上,所述第一柱塞体4为分体式,包括第一外圆形卡件401、两个第一挡圈402和第二外圆形卡件403,两个所述第一挡圈402设置在中缸筒2安装槽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挡圈402另一侧面分别贴合设有第一外圆形卡件401和第二外圆形卡件403,所述第二柱塞体5也为分体式,包括第三外圆形卡件501、两个第二挡圈502和第四外圆形卡件503,两个所述第二挡圈502设置在小柱3安装槽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挡圈502另一侧面分别贴合设有第三外圆形卡件501和第四外圆形卡件503。其中,所述第一外圆形卡件401是由两个半圆组成,所述第一外圆形卡件401、第二外圆形卡件403、第三外圆形卡件501和第四外圆形卡件503都属于同种零件。其中,所述第一外圆形卡件401、第一挡圈402和第二外圆形卡件403外径小于与外缸体1内径0.75mm-1mm。其中,所述第三外圆形卡件501、第二挡圈502和第四外圆形卡件503外径小于与中缸筒2内径0.75mm-1mm。其中,所述第一外圆形卡件和第二外圆形卡件部分嵌入到中缸筒外壁内,所述第三外圆形卡件和第四外圆形卡件部分嵌入到小柱外壁内。其中,所述第一外圆形卡件401和第二外圆形卡件403部分嵌入到中缸筒2外壁内,所述第三外圆形卡件501和第四外圆形卡件503部分嵌入到小柱3外壁内。工作时将第一柱塞体4和第二柱塞体5结构优化为分体结构,这样既能保证新制液压缸满足标准要求,又能在液压缸维修时出现缸筒内壁锈蚀或胀缸情况下简化维修工艺,降低维修成本,不需专用设备,缩短维修周期,也就是将外缸体1或者中缸筒2内壁锈蚀或胀缸的缸筒内径加大1mm或2mm(在安全系数范围内),然后更换新的第一柱塞体4或者第二柱塞体5的分体部分,将新制的分体部分配合安装到原主体部件上,再与加大内径的缸筒进行装配。并且维修过程中,因为第一柱塞体4为分体式,包括第一外圆形卡件401、两个第一挡圈402和第二外圆形卡件403,第二柱塞体5也为分体式,包括第三外圆形卡件501、两个第二挡圈502和第四外圆形卡件503,这样当第一柱塞体4或者第二柱塞体5出现损坏,不需要全部进行更换,只需要更换其中损坏的部件就可以进行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大量的资源成本。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包括外缸体(1)、中缸筒(2)和小柱(3),所述外缸体(1)套在中缸筒(2)上,所述中缸筒(2)套在小柱(3)上,所述外缸体(1)与中缸筒(2)的左侧接触处设有第一柱塞体(4),所述第一柱塞体(4)固定套在中缸筒(2)上,所述中缸筒(2)与小柱(3)的左侧接触处设有第二柱塞体(5),所述第二柱塞体(5)固定套在小柱(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塞体(4)为分体式,包括第一外圆形卡件(401)、两个第一挡圈(402)和第二外圆形卡件(403),两个所述第一挡圈(402)设置在中缸筒(2)安装槽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挡圈(402)另一侧面分别贴合设有第一外圆形卡件(401)和第二外圆形卡件(403),所述第二柱塞体(5)也为分体式,包括第三外圆形卡件(501)、两个第二挡圈(502)和第四外圆形卡件(503),两个所述第二挡圈(502)设置在小柱(3)安装槽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挡圈(502)另一侧面分别贴合设有第三外圆形卡件(501)和第四外圆形卡件(5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缸的新型柱塞结构,包括外缸体(1)、中缸筒(2)和小柱(3),所述外缸体(1)套在中缸筒(2)上,所述中缸筒(2)套在小柱(3)上,所述外缸体(1)与中缸筒(2)的左侧接触处设有第一柱塞体(4),所述第一柱塞体(4)固定套在中缸筒(2)上,所述中缸筒(2)与小柱(3)的左侧接触处设有第二柱塞体(5),所述第二柱塞体(5)固定套在小柱(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塞体(4)为分体式,包括第一外圆形卡件(401)、两个第一挡圈(402)和第二外圆形卡件(403),两个所述第一挡圈(402)设置在中缸筒(2)安装槽两侧,两个所述第一挡圈(402)另一侧面分别贴合设有第一外圆形卡件(401)和第二外圆形卡件(403),所述第二柱塞体(5)也为分体式,包括第三外圆形卡件(501)、两个第二挡圈(502)和第四外圆形卡件(503),两个所述第二挡圈(502)设置在小柱(3)安装槽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挡圈(502)另一侧面分别贴合设有第三外圆形卡件(501)和第四外圆形卡件(5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瑞红郭耀龙段叶杰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巨鼎煤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