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孔雷专利>正文

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11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其包括:卧式锅壳体,蒸汽阀座,安全阀座,压力仪表管口座,螺纹管,前、后管板和平炉胆。该壳体的前管板分为二区,其左半区焊接有平炉胆的炉膛口,右半区焊接有螺接有螺纹管。该炉胆的胆后封头和前管板的右半区分别焊时接支承排列有直通后管板的螺纹管,构成了左半区的单流程锅壳锅炉和右半区的烟道列管式锅炉。两炉可单独工作,也可同时工作,合二为一地合理紧凑布置成余热换热区和燃烧换热区,达到节省能源,优化传热效果,净化空气环境的目的。(*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锅炉的改进,尤其是一种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其属于锅炉压力容器
,主要适用于油田钻井作业所配备的设备。在油田钻井平台上配备的柴油机正常工作要排出大量300℃以上的高温废气。在陶瓷玻璃窑炉行业,有大量的窑炉余热烟气白白放掉,这些废气需要有效地利用起来。有一种余热锅炉,其由横卧的锅筒体,烟管群,分汽缸,补燃炉膛等组成。其补燃炉膛设置在锅筒体下方,补燃火焰只接触筒体底部而不接触烟管,其补燃效果不佳。该余热锅炉启动到正常工作的时间长,而且其体积大,附属设施复杂,难以控制使该余热锅炉处于稳定的正常工作状态。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充分利用余热烟气的锅炉。设计一种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其要克服上述锅炉的体积大,补燃炉膛设置不合理,补燃效果差,启动时间长的缺点。该炉本体要求达到结构简单,补燃设施与锅炉烟管布局紧凑合理,充分利用空间,造成良好的传热环境和传热效果,充分利用余热,净化环境。本技术的任务是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了一种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其包括卧式锅壳体,设在锅壳体顶部的蒸汽阀、安全阀、压力仪表的管口座,设在锅壳内的轴向螺纹管,支承排列诸螺纹管的后管板,该壳体的前管板一分为二,其中左半区板焊接有平炉胆的炉膛口,该炉胆的胆后封头和前管板的右半区板分别支承排列有直通后管板的螺纹管,这样由前管板上的炉膛口——平炉胆——胆后封头——该封头与后管板之间的螺纹管构成左半区的单流程锅壳式锅炉;由前管板右半区板上的螺纹管支承排列在后管板上构成右半区的烟道列管式锅炉;即构成胆内和管内走燃烧烟气和余热烟气,胆外和管外的锅壳体内走水并产生蒸汽的复合流程锅炉的炉本体。本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所述的左半区的单流程锅壳式锅炉和右半区的烟道列管式锅炉,其各自所在的半区可以互换构成其有右半区的单流程锅壳式锅炉和左半区的烟道列管式锅炉的炉本体。本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所述的余热烟气,其可以是柴油机的燃油余热烟气,也可以是陶瓷玻璃窑炉的余热烟气,该烟气的热焓温度在300℃以上有利用价值。本技术的炉本体其优点在于由于设计了左、右半区的锅壳式锅炉和烟道式锅式锅炉的两区换热区集中于锅壳体内,使得补燃的炉胆燃烧火焰及其烟气直接接触螺纹管——烟管,加速了补燃启动时间,若再配合设置烟道箱及其导向阀门板,可使在炉胆内燃烧的火焰经过胆后封头与后管板之间的螺纹管后,再流经锅壳体内的长螺纹管,使燃烧热量充分地传热给管外、胆外的水,尽早地产生蒸汽供给柴油机或其它用汽设施,其补燃效果甚佳。在柴油机组工作稳定后,锅壳式锅炉停止燃烧,由引风机引来的余热烟气则从前管板通过诸螺纹管(烟管)和炉胆及其螺纹管(烟管)流经后管板,途中热交换充分进行,完全可以达到设计要求。该炉本体的优化布置可以做到两换热区单独工作,也可同时工作,其布置合理简单,制造工艺也简单,缩小炉本体体积,使锅炉达到最佳的出力状态。该炉本体主用到钻井平台或窑炉生产,节省了能源消耗,降低锅炉运行费用,净化了空气环境。本技术的炉本体其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前管板侧示图。设计的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以0.5T/h蒸发量的锅炉为例说明之。该炉本体包括卧式锅壳体1,设在该壳体1顶部的蒸汽阀座7,安全阀座8和压力仪表管口座6,设在锅壳内的轴向螺纹管2、9,支承排列诸螺纹管2、9的后管板10。该炉本体的前管板5分为二区,其中左半区板焊接有平炉胆3的炉膛口11。在该炉胆3的胆后封头4和在前管板5的右半区板上分别支承排列有直通后管板10的螺纹管9、2。这样由前管板5上的炉膛口11——平炉胆3——胆后封头4——该封头4与后管板10之间的螺纹管9构成了左半区的单流程锅壳式锅炉。左半区的平炉胆3尺寸φ500×920mm,螺纹管9尺寸φ32×1200,壁厚3mm,共48根,左半区平炉胆3炉膛受热面积为1.45m2,螺纹管9对流换热面积为14.7m2,燃油燃烧器喷射的燃烧火焰及高温烟气经平炉胆3膛内和螺纹管9充分换热后,可排出大气。左半区的单流程锅壳式锅炉可产生300Kg/h蒸汽。由前管板5右半区板上的螺纹管2支承排列在后管板10上构成右半区的烟道列管式锅炉。即构成胆内和管内走燃烧烟气和余热烟气,胆外和管外的锅壳体1内走水并产生蒸汽的复合流程,锅炉的炉本体。同理布置可构成具有右半区的单流程锅壳锅炉和左半区的烟道列管式锅炉炉本体。装在烟道列管式锅炉烟气入口处接引柴油机的高温余热烟气,其温度在500℃时,引送余热烟气量54000m3/h,采用φ45壁厚3mm的螺纹管2,长度2200mm,共147根焊接排列在前管板5和后管板10之间,其对流换热面积为39.6m2。经计算烟道列管式锅炉的换热能力为33.72×104Kcal/h,高温余热烟气从500℃降至250℃放热量33.80Kcal/h,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前管板5和后管板10之间的胆外、管外的锅壳体1内为用水空间。设计前、后管板5、10尺寸φ1400mm,锅壳体尺寸φ1400×2200mm,则满水容量为2500.0kg产生0.50吨/h的蒸汽量。权利要求1.一种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其包括卧式锅壳体,设在锅壳体顶部的蒸汽阀、安全阀、压力仪表的管口座,设在锅壳内的轴向螺纹管,支承排列诸螺纹管的后管板,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前管板一分为二,其中左半区板焊接有平炉胆的炉膛口,该炉胆的胆后封头和前管板的右半区板分别支承排列有直通后管板的螺纹管,这样由前管板上的炉膛口——平炉胆——胆后封头——该封头与后管板之间的螺纹管构成左半区的单流程锅壳式锅炉;由前管板右半区板上的螺纹管支承排列在后管板上构成右半区的烟道列管式锅炉;即构成胆内和管内走燃烧烟气和余热烟气,胆外和管外的锅壳体内走水并产生蒸汽的复合流程锅炉的炉本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区的单流程锅壳式锅炉和右半区的烟道列管式锅炉,其各自所在的半区可以互换构成具有右半区的单流程锅壳式锅炉和左半区的烟道列管式锅炉的炉本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其包括:卧式锅壳体,蒸汽阀座,安全阀座,压力仪表管口座,螺纹管,前、后管板和平炉胆。该壳体的前管板分为二区,其左半区焊接有平炉胆的炉膛口,右半区焊接有螺纹管。该炉胆的胆后封头和前管板的右半区分别焊接支承排列有直通后管板的螺纹管,构成了左半区的单流程锅壳锅炉和右半区的烟道列管式锅炉。两炉可单独工作,也可同时工作,合二为一地合理紧凑布置成余热换热区和燃烧换热区,达到节省能源,优化传热效果,净化空气环境的目的。文档编号F22B13/00GK2304007SQ9724353公开日1999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4日专利技术者王孔雷 申请人:王孔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油余热锅炉的炉本体,其包括:卧式锅壳体,设在锅壳体顶部的蒸汽阀、安全阀、压力仪表的管口座,设在锅壳内的轴向螺纹管,支承排列诸螺纹管的后管板,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前管板一分为二,其中左半区板焊接有平炉胆的炉膛口,该炉胆的胆后封头和前管板的右半区板分别支承排列有直通后管板的螺纹管,这样由前管板上的炉膛口-平炉胆-胆后封头-该封头与后管板之间的螺纹管构成左半区的单流程锅壳式锅炉;由前管板右半区板上的螺纹管支承排列在后管板上构成右半区的烟道列管式锅炉;即构成胆内和管内走燃烧烟气和余热烟气,胆外和管外的锅壳体内走水并产生蒸汽的复合流程锅炉的炉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孔雷
申请(专利权)人:王孔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