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染移液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942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申请属于实验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污染移液枪,包括内管和防冲管,插入后的防冲管与内管密封并过盈配合,防冲管内设有第一横板,第一横板上开有第一过气孔。本移液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内管污染。

Antipollution pipet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污染移液枪
本技术申请属于实验器械
,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污染移液枪。
技术介绍
移液枪是化学、生物、医疗等领域常用的实验器械之一,与移液枪头配合使用,用于移取少量或微量的液体。如图1所示,现有的移液枪包括内管1,外管2套接在内管1上,且外管2能够在内管1上滑动,内管1底部从外管2底部伸出,内管1的尺寸与移液枪头3的顶部尺寸匹配;移液枪上设有能够将内管1内的气体从内管1底部排出的第一推杆、能够控制外管2在内管1上滑动的第二推杆,以及能够使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回复到初始位置的复位件(可以是弹簧)。需要移取液体时,首先将内管1戳入移液枪头3的顶部(即移液枪头3开口较大的一端),此时内管1与移液枪头3的顶部密封,随后实验员按压第一推杆,将内管1和移液枪头3内的气体排出,并将移液枪头3的底部伸入液体的液面以下;随后,实验员松开第一推杆,在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推杆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一推杆回复过程中,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移液枪头3内;实验员再次按压第一推杆就能够将移液枪头3的液体推出。最后,实验员按压第二推杆,使外管2相对内管1向下滑动,外管2就能够将内管1上的移液枪头3推出,将移取液体后的移液枪头3丢弃,就完成了移取液体的整个过程。在使用移液枪时,经常会存在以下问题:当实验员瞬间松开第一推杆,或者松开第一推杆的速度较快时,在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推杆回复到初始位置的速度较快,液体会猛然冲入移液枪头3和内管1内(尤其是在移取液体的量较大的情况下),造成内管1内部污染,影响移液枪对其余液体的移取,并有可能造成内管1内部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内管内部污染、腐蚀的防污染移液枪。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防污染移液枪,包括内管,还包括能够从内管底部插入的防冲管,插入后的防冲管与内管密封并过盈配合;防冲管内设有第一横板,第一横板上开有第一过气孔。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称的内管底部是指将内管与移液枪头连接的一端。第一过气孔用于连通第一横板上方和第一横板下方。需要移取液体时,实验员首先将防冲管从内管底部插入内管内,插入后的防冲管与内管密封并过盈配合,随后按照常规移液操作步骤操作移液枪。当液体冲入防冲管内时,液体会首先与防冲管的内侧壁接触,而不是直接与内管的内侧壁接触,将内管污染,所以防冲管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内管污染。第一横板上第一过气孔的设置能够保证移取液体时,内管内气体的正常流动。进一步,在沿内管底部向内管内部的方向上,第一过气孔逐渐缩口。第一过气孔的内侧壁能够对冲入防冲管内的液体起到拦截作用。进一步,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一体连接有第二横板,第二横板上开有第二过气孔,第一过气孔和第二过气孔正对布置并连通,第一过气孔和第二过气孔的形状相同。第一过气孔和第二过气孔的形状相同。第二横板的下部能够进一步拦截冲入防冲管内的液体。进一步,在沿内管底部向内管内部的方向上,第二过气孔逐渐缩口,所述第二过气孔内设有中部朝远离内管底部方向弯折的拦截板;所述第二过气孔的两侧设有沿第二过气孔的中心线对称的两个辅助过气孔,辅助过气孔上铰接有仅能够朝内管底部方向打开的单向门,拦截板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个单向门上。液体冲入防冲管内时,液体会首先驱使单向门将辅助过气孔关闭,随后,液体从第二过气孔的底部进入,并且会驱使拦截板向远离内管底部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液体(指沿内管底部向内管内部方向移动的液体)就会在拦截板的拦截下,不再向内管内部移动。即拦截板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拦截沿内管底部向内管内部方向移动的液体,而不会拦截沿内管底部向内管内部方向移动的气体,液体还是会在气压的作用下正常进入移液枪头内,保证液体进入移液枪头内的量;两个单向门的设置能够使拦截板具有一定的移动范围,提高拦截板对液体的拦截效果。进一步,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两个第一过气孔,所述第二横板上设有两个第二过气孔,能够较为通畅的保证内管内的气体流动,使移液枪能够较为快速的完成移液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移液枪和移液枪头移取液体时的纵截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纵截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纵截面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内管1、外管2、移液枪头3、防冲管4、第一横板5、第一过气孔51、第二横板6、第二过气孔61、辅助过气孔62、单向门63、拦截板64。实施例1如图2所示,防污染移液枪,包括内管1、外管2和能够从内管1底部插入的防冲管4,内管1的内侧壁上开有相对布置的两个燕尾槽,防冲管4的侧壁上一体连接有能够沿燕尾槽滑动的滑块,将防冲管4插入内管1后,防冲管4与内管1处于密封并过盈配合。防冲管4沿其中心线方向上的长度为2-3cm,防冲管4的两端开口,防冲管4内一体连接有第一横板5,第一横板5处于防冲管4的下部,第一横板5上开有两个第一过气孔51,第一过气孔51沿图2中a方向向上凸起,并且在沿a方向上,第一过气孔51逐渐缩口。需要移取液体时,实验员首先将防冲管4上的滑块插入内管1的燕尾槽内,随后按照常规移液操作步骤操作移液枪。当液体沿图2中a方向移动,并冲入防冲管4内时,液体会首先与防冲管4的内侧壁接触,而不是直接与内管1的内侧壁接触,将内管1污染,所以防冲管4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内管1污染。第一横板5上第一过气孔51的设置能够保证移取液体时,内管1内气体的正常流动。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横板5的下表面一体连接有第二横板6,第二横板6上设有朝向图3中b方向凸起的第二过气孔61,沿图3中b方向,第二过气孔61逐渐缩口。第一过气孔51和第二过气孔61正对布置并连通,第一过气孔51和第二过气孔61的形状相同。第二过气孔61的两侧设有沿第二过气孔61的中心线对称的两个辅助过气孔62,辅助过气孔62上铰接有仅能够朝沿图3中b方向打开的单向门63;第二过气孔61内设有中部朝远离内管1底部方向弯折的拦截板64(拦截板64由弹性塑料制得),拦截板64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个单向门63上。液体冲入防冲管4内时,液体会首先驱使单向门63将辅助过气孔62关闭,随后,液体从第二过气孔61的底部进入,并且会驱使拦截板64沿图3中a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液体(沿图3中a方向)就会在拦截板64的拦截下,不再向内管1内部移动。被拦截的液体会再次流回移液枪头3内。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防污染移液枪,包括内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从内管底部插入的防冲管,插入后的防冲管与内管密封并过盈配合;防冲管内设有第一横板,第一横板上开有第一过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污染移液枪,包括内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从内管底部插入的防冲管,插入后的防冲管与内管密封并过盈配合;防冲管内设有第一横板,第一横板上开有第一过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染移液枪,其特征在于,在沿内管底部向内管内部的方向上,第一过气孔逐渐缩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污染移液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一体连接有第二横板,第二横板上开有第二过气孔,第一过气孔和第二过气孔正对布置并连通,第一过气孔和第二过气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小洪谢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