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检测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94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检测杯,包括杯体,包括设置有移液通道的杯体,移液通道内设置有移液棒,移液通道内设置有移液棒的定位结构,移液棒能在移液通道内转动并在不同位置上被定位结构所定位。本实用新的检测杯的定位结构能保证了收集腔中的液体不会被污染,防止回液。

A detection cup with position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检测杯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检测杯。
技术介绍
检测杯是一种用于检测液体样本的工具,从一个腔体中将全部或者部分液体转移至下一个腔体中,在转移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通过移液棒将液体转移的,移液棒容易造成位置的偏差,而导致移液棒的移液腔口不能与两个腔体的开口所对应,造成移液的量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检测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检测杯,包括杯体,包括设置有移液通道的杯体,移液通道内设置有移液棒,移液通道内设置有移液棒的定位结构,移液棒能在移液通道内转动并在不同位置上被定位结构所定位。进一步的,杯体包括能够相互连通的检测腔和收集腔,检测腔和收集腔之间设置有移液通道,移液通道内设置有能够控制检测腔和收集腔连通或隔断的移液棒。进一步的,定位结构包括凹槽。进一步的,凹槽对称设置在移液通道的内壁上。进一步的,凹槽包括用于防止移液棒回转的直面和用于导出移液棒的弧面。进一步的,定位结构包括凸起。进一步的,凸起对称设置在移液通道的内壁上。进一步的,凸起包括用于防止移液棒回转的直面和用于导出移液棒的弧面。进一步的,移液棒上设置有能与凸起或凹槽配合进行定位的弹性件。进一步的,弧面在移液棒的转动方向上始终位于直面的前方。综上所述,本实用新的检测杯的定位结构能保证了收集腔中的液体不会被污染,防止回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移液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移液通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移液通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1-6所示,检测杯包括杯体1和杯盖,杯体1包括能够相互连通的检测腔11和收集腔12,检测腔11和收集腔12之间设置有移液通道14,移液通道14内设置有能够控制检测腔11和收集腔12连通或隔断的移液棒3,移液通道14内设置有移液棒3的限位结构和定位结构,限位结构和定位结构可单独设置在移液通道14内,作为优选的,限位结构和定位结构同时设置在移液通道14内,移液棒3上设置有能与限位结构配合的限位件33。检测杯主要用于存储或者检测液体样本,杯体1包括检测腔11和收集腔12这两个腔体,收集腔12主要用于存储或者收集液体样本,在使用本检测杯时,液体样本首先会进入收集腔12内,再通过移液棒3将部分液体样本转移至检测腔11内,而检测腔11内设置有用于初步检测液体样本的检测工具,最常见的检测工具为带有试剂纸的检测板,也就是当液体样本进入检测腔11腔体中,液体样本能与检测板上的试剂纸反应,检测人员能从试剂纸的变色反应中得到液体样本的初步检验结果,两个腔体能够通过移液棒3实现连通或隔断,也就是当移液棒3在转移部分液体样本时实现了两个腔体的连通功能,当转移完成时移液棒3又能起到隔断的功能,即检测腔11和收集腔12内的液体样本被移液棒3隔断,检测腔11内的液体样本能能到初步检测的结果,而收集腔12中剩余的液体样本则可以用于其他检测或者说是可以用于其他进一步更为精准的检测,例如,可将收集腔12中剩余的液体样本输送至其他检测仪器中,实现了同一份样本两次检测的目的且这用于两次检测的样本不易被污染使得检测结果更为准确,而限位结构和定位结构能实现在液体样本从收集腔12转移到检测腔11这个过程中的限位及指示作用,而当移液通道14中同时设置有限位结构和定位结构,则起到了双重保护的作用。具体的说,当移液通道14内只有一个结构(即限位结构或定位结构)时,此时该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限制移液棒3在移液通道14内继续转动;而当移液通道14内同时存在限位结构和定位结构时,限位结构主要用于限制移液棒3在移液通道14内继续转动,而定位结构则用于指示移液棒3在移液通道14内转动这个过程已经完成。实施例1移液通道14内还设置有定位结构,移液棒3能在移液通道14内转动并在不同位置上被定位结构所定位,也就是当移液棒3处于初始位置,即转移腔31与收集腔12相连通的时候,移液棒3能被定位结构所定位,当移液棒3处于终止位置时,即转移腔31与检测腔11相连通的时候,移液棒3能被定位结构所定位。定位结构包括凹槽147;凹槽147对称设置在移液通道14的内壁上,两凹槽147分别对应移液棒3的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移液棒3上设置有能与凹槽147配合进行限位的弹性件33。当本检测杯处于初始状态时,弹性件刚好卡设在初始状态对应的凹槽147中,当需要将检测样本被转移至检测腔11时,在外力作用下转动移液棒3后,弹性件能从凹槽147转动至下一个凹槽147中,而下一个凹槽147则对应的位置为移液棒3转动的终止位置。凹槽147包括用于防止弹性件回转的直面148和用于导出弹性件的弧面149,弧面149在移液棒3的转动方向上始终位于直面148的前方;当移液棒3位于初始位置且需要被转动时,由于弧面149在移液棒3的转动方向上始终位于直面148的前方,因此,移液棒3很容易被转动;而当移液棒3转动至终止位置即转动至下一个凹槽147中,由于对于移液棒3来说,直面148位于移液棒3转动方向上的后方,这样直面148就能起到一个防止逆向转动的效果,从而保证了收集腔12中的液体不会被污染,防止回液。为了弹性件33更好的与凹槽147配合,移液棒3上设置有断口34,弹性件设置在断口34处,弹性件的外表面设置有能与弧面149和直面148相匹配的形状,这样子可以使得在移液棒3转动的时候更为顺畅,也更为省力。另外,为了便于转动移液棒3,移液棒3的一端设置有十字转槽36,检测杯上还可拆卸连接有能够与十字转槽36配合的带动移液棒3转动的转动元件4,转动元件4的一侧为十字螺丝刀形状,该形状能与十字转槽36相匹配,另一端为一字型的把手,在转动移液棒3时,只需要手握在一字型的把手处,将转动元件4的另一侧插入十字转槽36中,转动一字型的把手即可达到转动移液棒3的目的。当移液通道14上只有限位结构时,转动元件4在转动移液棒3时,只是靠第一挡件145和第二挡件146的限位功能去控制移液棒3的转动的位置;当移液通道14上只有定位结构时,转动元件4在转动移液棒3时,只是靠弹性件和凹槽147的配合去控制移液棒3的转动的位置,且移液棒3只能沿着移液通道14正转,不能逆向转动;当移液通道14上设有限位结构和定位结构时,移液棒3就只能转动在限位结构控制下的一定角度了,且不能逆转了,可以更好的使得体现移液棒3的转移及隔断的作用。为了保证其转动时的密封性,移液棒3上套设置有密封件5,密封件5包括沿着移液棒3圆周设置的密封圈51和沿着移液棒3长度方向上设置的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检测杯,包括杯体(1),包括设置有移液通道(14)的杯体(1),移液通道(14)内设置有移液棒(3),其特征在于:移液通道(14)内设置有移液棒(3)的定位结构,移液棒(3)能在移液通道(14)内转动并在不同位置上被定位结构所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检测杯,包括杯体(1),包括设置有移液通道(14)的杯体(1),移液通道(14)内设置有移液棒(3),其特征在于:移液通道(14)内设置有移液棒(3)的定位结构,移液棒(3)能在移液通道(14)内转动并在不同位置上被定位结构所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检测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包括能够相互连通的检测腔(11)和收集腔(12),检测腔(11)和收集腔(12)之间设置有移液通道(14),移液通道(14)内设置有能够控制检测腔(11)和收集腔(12)连通或隔断的移液棒(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检测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凹槽(14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检测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47)对称设置在移液通道(14)的内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钢宁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赛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