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塞式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150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0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耳塞式耳机,包括第一听筒、第二听筒、耳机线和耳机插头,该第一听筒具有第一柄部,该第二听筒具有第二柄部,该耳机线包括第一耳机线和第二耳机线,该第一听筒和该第二听筒分别与该第一耳机线和该第二耳机线连接,该第一耳机线和第二耳机线分别与该耳机插头连接,该第一柄部上设置有第一耳垂夹持机构,该第二柄部上设置有第二耳垂夹持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耳机,在耳机柄部设置有耳垂夹持机构,使得在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耳机时,不会像普通耳机那样很容易脱落。

A kind of earph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塞式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耳塞式耳机,尤其是不易脱落的耳塞式耳机。
技术介绍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按照佩戴方式主要可分为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入耳式耳机、耳挂式耳机、后挂式耳机和定制式耳机。其中耳塞式耳机存在容易脱落的问题,尤其是使用者在运动中,耳机很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塞式耳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一种耳塞式耳机,包括第一听筒、第二听筒、耳机线和耳机插头,该第一听筒具有第一柄部,该第二听筒具有第二柄部,该耳机线包括第一耳机线和第二耳机线,该第一听筒和该第二听筒分别与该第一耳机线和该第二耳机线连接,该第一耳机线和第二耳机线分别与该耳机插头连接,该第一柄部上设置有第一耳垂夹持机构,该第二柄部上设置有第二耳垂夹持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一种耳塞式耳机,在柄部设置有耳垂夹持机构,佩戴时,将耳垂夹持机构夹持住耳垂,后将听筒置于耳洞内即可实现本专利技术耳塞式耳机的使用。本专利技术耳塞式耳机使用时,不易脱落,解决了现有的耳塞式耳机使用时很容易脱落的问题。进一步地,该第一柄部与第一耳垂夹持机构通过第一扭簧铰接,该第二柄部上与第二耳垂夹持机构通过第二扭簧铰接。扭簧产生的扭矩或旋转力,使得耳垂夹持机构在本专利技术耳塞式耳机使用时能够有效地将耳垂夹持住。进一步地,该第一耳垂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按压部和第一夹持部,该第二耳垂夹持机构包括第二按压部和第二夹持部。触发按压部,得以控制夹持部与柄部的间距增大,当耳垂进入该间距内时,松开按压部,在扭簧的作用下,夹持部回复到原始位置,此时,夹持部与柄部共同将耳垂夹持住。进一步地,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一柄部之间以及该第二夹持部与该第二柄部之间存在间距,该间距略小于耳垂的厚度。在非使用状态即原始状态下,夹持部与柄部设置有间距,该间距略小于使用者耳垂的厚度,此设计使得当夹持部与柄部夹持住耳垂时,耳垂受到的压迫力较小,减少了佩戴时的不适感。进一步地,该第一夹持部和该第二夹持部均设置有缓冲层。夹持部与耳垂接触,设置的缓冲层可以缓解或消除佩戴时产生的不适感。进一步地,该第一柄部,对应该第一夹持部的位置,设置有缓冲层;该第二柄部,对应该第二夹持部的位置,设置有缓冲层。同样,柄部与耳垂接触,设置的缓冲层可以缓解或消除佩戴时产生的不适感。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一种耳塞式耳机,在耳机柄部上设置有耳垂夹持机构,使得在使用本专利技术耳垂上耳机时,不会像普通耳机那样很容易脱落,尤其适合于使用者在运动状态下时使用。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耳塞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耳垂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第一听筒、20-第二听筒、30-耳机线、40-耳机插头、50-第一耳垂夹持机构、60-第二耳垂夹持机构;11-第一柄部、21-第二柄部、31-第一耳机线、32-第二耳机线、51-第一按压部、52-第一夹持部、61-第二按压部、62-第二夹持部;A-第一扭簧、B-第二扭簧。具体实施方式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耳塞式耳机。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讲解。请参阅图1,其为本专利技术耳塞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2,其为图1中耳垂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耳塞式耳机,包括第一听筒10、第二听筒20、耳机线30和耳机插头40。该第一听筒10设置有第一柄部11,该第二听筒20设置有第二柄部21。该耳机线30包括第一耳机线31和第二耳机线32。该第一耳机线31一端与第一听筒10连接,另一端与耳机插头40连接;该第二耳机线32一端与第二听筒20连接,另一端与耳机插头40连接。在第一柄部11上设置有第一耳垂夹持机构50,在第二柄部21上设置有第二耳垂夹持机构60。该第一耳垂夹持机构50通过第一扭簧A与第一柄部11铰接,该第二耳垂夹持机构60通过第二扭簧B与第二柄部21铰接;该第一耳垂夹持机构50包括第一按压部51和第一夹持部52,该第二耳垂夹持机构60包括第二按压部61和第二夹持部62。初始状态即本专利技术耳塞式耳机非使用状态下,第一夹持部52与第一柄部11之间以及第二夹持部62与第二柄部21之间有一间距,该间距略小于耳垂的厚度,取为2~5mm。具体地,第一按压部51位于远离第一听筒10的一端,第一夹持部52位于接近第一听筒10的一端,第一扭簧A位于第一按压部51和第一夹持部52的中部位置;使得按压第一按压部51,第一按压部51靠近第一柄部11,第一夹持部52远离第一柄部11,第一夹持部52与第一柄部11的间距增大,耳垂能够进入该间距空间内;同理,第二按压部61位于远离第二听筒20的一端,第二夹持部62位于接近第二听筒20的一端,第二扭簧B位于第二按压部61和第二夹持部62的中部位置;使得按压第二按压部61,第二按压部61靠近第二柄部21,第二夹持部62远离第二柄部21,第二夹持部62与第二柄部21的间距增大,耳垂能够进入该间距空间内。在第一夹持部51和第二夹持部61上均设置有缓冲层。在第一柄部11,对应第一夹持部51的位置,也设置有缓冲层;在第二柄部21,对应第二夹持部61的位置,也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选为柔软的海绵,使得本专利技术耳塞式耳机佩戴时,减少或消除夹持耳垂的夹持部对耳垂造成的不适感。夹持部的位置需根据人体耳朵尤其是耳垂的位置和构造进行选取和设置,即满足人体工学设计。适当地增加夹持部的大小,可以减小夹持部对耳垂的压强,进一步减轻佩戴时对耳垂造成的不适感。本实施例中,夹持部设置为花形,如图1所示,花形的夹持部,一来与耳垂接触面积大,二来也比较美观。本专利技术耳塞式耳机佩戴时,按压该耳垂夹持机构中的按压部,使得夹持部与柄部的间距增大,松开按压部,夹持部在扭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按压部得以夹持耳垂,再将听筒置于耳洞内即可实现本专利技术耳塞式耳机的使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入耳式耳机设置有耳垂夹持机构,耳垂夹持机构中的夹持部与耳机柄部共同夹持住耳垂,因而使得本专利技术耳塞式耳机不易脱落,尤其适合于使用者在运动时使用。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塞式耳机,包括第一听筒、第二听筒、耳机线和耳机插头,所述第一听筒具有第一柄部,所述第二听筒具有第二柄部,所述耳机线包括第一耳机线和第二耳机线,所述第一听筒和所述第二听筒分别与所述第一耳机线和所述第二耳机线连接,所述第一耳机线和第二耳机线分别与所述耳机插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柄部上设置有第一耳垂夹持机构,所述第二柄部上设置有第二耳垂夹持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塞式耳机,包括第一听筒、第二听筒、耳机线和耳机插头,所述第一听筒具有第一柄部,所述第二听筒具有第二柄部,所述耳机线包括第一耳机线和第二耳机线,所述第一听筒和所述第二听筒分别与所述第一耳机线和所述第二耳机线连接,所述第一耳机线和第二耳机线分别与所述耳机插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柄部上设置有第一耳垂夹持机构,所述第二柄部上设置有第二耳垂夹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耳塞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柄部与第一耳垂夹持机构通过第一扭簧铰接,所述第二柄部上与第二耳垂夹持机构通过第二扭簧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耳塞式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妙虹
申请(专利权)人:台山钟神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