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透镜及其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1200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透镜及其发光装置,该光学透镜设有形状相对于中心光轴对称的光学结构,所述光学结构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设于所述光学透镜的顶表面的中心位置处的第一凹部,以及设于所述光学透镜的底表面的中心位置处的第二凹部,其中所述第二凹部由基于所述光学透镜的底表面向顶表面方向上凹陷形成,并在所述第二凹部中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凹方向相同的第二凸部,通过在第二凹部的入光面上设置第二凸部,该第二凸部可以将折射到此处的射出光折射至与其他射出光的轨道上进行混光,通过该第二凸部的折射后,解决了现有的发光装置的中间区域的光线分布不均匀,而导致光的亮度也不均匀的问题。

An optical lens and its luminous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透镜及其发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照明和背光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透镜及其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发光装置中,作为透镜罩杯上设置一个钟形形状的入光面以使得从发光器件上发射出来的光线从点射变成面射,具体是光线先通过入射面的第一次折射发散后,再通过透镜罩杯的出光面折射进行第二次的发散折射从而实现点光源的光线的面扩散,但是,现有的透镜罩杯的折射结构对于光线的扩散折射并不是很均匀,尤其是对于透镜罩杯中间部分的光线亮度相对于周边的光线亮度较为暗很多,这时由于透镜罩杯中间的光线都向四周折射了,从而导致了中间的光线较为黑暗,所以仅需一种能够既能实现点光源的面射又能保证光线折射后的均匀分布的透镜结构来解决扩散折射后中间区域的光亮度较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透镜及其发光装置,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发光装置由于透镜罩杯的结构使得罩在其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在折射后光线分布不均匀,而中间的光线亮度低暗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包括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包括:形状相对于中心光轴对称的光学结构,以及设于所述光学透镜的底表面上用以支撑所述光学透镜的支撑柱;/n所述光学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光学透镜的顶表面的中心位置处的第一凹部,以及设于所述光学透镜的底表面的中心位置处的第二凹部,其中所述第二凹部由基于所述光学透镜的底表面向所述顶表面的方向凹陷形成,并在所述第二凹部中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凹方向相同的第二凸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包括:形状相对于中心光轴对称的光学结构,以及设于所述光学透镜的底表面上用以支撑所述光学透镜的支撑柱;
所述光学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光学透镜的顶表面的中心位置处的第一凹部,以及设于所述光学透镜的底表面的中心位置处的第二凹部,其中所述第二凹部由基于所述光学透镜的底表面向所述顶表面的方向凹陷形成,并在所述第二凹部中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凹方向相同的第二凸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的底表面向所述顶表面方向上凹陷形成的所述第二凹部的形状为U形形状,并与所述光学透镜的底表面在所述光学透镜上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空腔,所述空腔的横截面半径大于所述发光器件的横截面半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的最大深度与所述光学透镜的最大厚度的比率取值在0.08至0.12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的最大宽度与所述光学透镜的最大宽度的比率取值在0.2至0.4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部的最大宽度与第一凹部的最大宽度的比率取值在0.6至0.75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部的最大深度与所述光学透镜的最大厚度的比率取值在0.65至0.9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部的最大宽度与所述光学透镜的最大宽度的比率取值在0.18至0.3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的最大尺寸为10mm-23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透镜的侧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漫射层,所述第一漫射层的高度与所述光学透镜的最大高度的比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亚澜许文钦邢美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