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1018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虹吸排水系统,包括透气排水槽和虹吸排水管,所述透气排水槽为开口朝下的U形槽,透气排水槽的顶壁设有透气口,透气排水槽的一侧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虹吸排水管插接在出水口处,透气排水槽的一端外壁固定有卡板,另一端内壁设有卡槽,使透气排水槽能够与具有同样的卡板和卡槽结构的常规排水槽首尾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虹吸排水系统,可将其布置在车库顶板边部,能利用虹吸排水管内形成的压力差和势能差,将排水槽内的积水连续不断的排出,从而达到防排相结合,更有效的保护建筑。

Siphon draina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虹吸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虹吸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单建式停车场一般建于城市广场、公园、道路、绿地或空地之下,主要特点是不论规模大小,对地面上的城市空间和建筑物基本没有影响,除少量出入口和通风口外,顶部覆土后可以为城市保留开敞空间;而目前大型地下室种植顶板有时因降水形成滞水,当积水上升到一定高度,并浸没植物根系时,可能会造成根系的腐烂。同时现有技术中,车库顶板为保护体结构通常在结构顶板上设有防水层,然而此举只强调防水而忽视排水,防水层无疑成为第一迎水面,整个车库顶板如盆状,不能主动引水、排水,其排水性能差,导致积水不能及时排出,长时间大量积水会给防水层造成严重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虹吸排水系统,可将其布置在车库顶板边部,能利用虹吸排水管内形成的压力差和势能差,将排水槽内的积水连续不断的排出,从而达到防排相结合,更有效的保护建筑。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虹吸排水系统,包括透气排水槽和虹吸排水管,所述透气排水槽为开口朝下的U形槽,透气排水槽的顶壁设有透气口,透气排水槽的一侧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虹吸排水管插接在出水口处,透气排水槽的一端外壁固定有卡板,另一端内壁设有卡槽,使透气排水槽能够与具有同样的卡板和卡槽结构的常规排水槽首尾相接;将所需数量的常规排水槽首尾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排水槽连体,根据排水槽连体所需布置的透气观察管的数量和位置,将透气排水槽串接在排水槽连体内,便于加工和组装,在透气排水槽侧面的出水口处安装虹吸排水管,利用虹吸排水管内形成的压力差和势能差,将排水槽内的积水连续不断的排出。进一步,所述虹吸排水管的两端的管径相同,虹吸排水管的部分管段管径缩小形成细管段,所述细管段的管径与虹吸排水管两端的管径的比值为0.6~0.7,使虹吸排水管形成粗细变化的变径管结构,通过管道变径的方式使虹吸排水管形成满流从而形成虹吸,进而使排水槽内的水不断被吸入虹吸排水管内。进一步,所述虹吸排水管包括依次相接的进水端水平段、竖直段和出水端水平段,其中出水端水平段低于进水端水平段,竖直段除了与进水端水平段相接的端部以外的部分以及出水端水平段与竖直段相接的端部均为细管段,虹吸排水管的竖直段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从竖直段的上端管径较大处流至管径较小处,更容易形成满流,虹吸效果好。进一步,所述透气排水槽的横截面为矩形,透气排水槽的下边部设有水平向外翻折的翻边,通过翻边结构可与高分子异形片的边部搭接在一起,提高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水性;翻边顶面设有多个插片,插片与透气排水槽平行,相邻两个插片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插片的厚度,当高分子异形片与透气排水槽的翻边搭接在一起时,将高分子异形片边部的插片插进透气排水槽的翻边上的插片间隙内,利用插片之间的摩擦力将透气排水槽和高分子异形片紧紧连接在一起,同时形成迷宫密封结构,进一步实现了透气排水槽和高分子异形片接缝处的防水性。进一步,所述透气排水槽上设有多个横向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通过在透气排水槽的外侧壁加工出横向的板条形成,板条的厚度与透气排水槽的壁厚相同,综合受力性能好,更加耐用,不易损坏;所述板条环绕于透气排水槽的外壁,耐压性好。进一步,所述卡板环绕于透气排水槽的外壁,所述卡槽形成于一个端部连接体的内壁,所述端部连接体固定于透气排水槽的相应端面,并且端部连接体的底面与翻边的顶面齐平,连接时,将一个常规排水槽一端的端部连接体扣合在透气排水槽的卡板处,再将透气排水槽的端部连接体扣合在另一个常规排水槽的卡板处,各端部连接体位于透气排水槽和常规排水槽的翻边上方,使卡板与端部连接体内的卡槽卡合,同时透气排水槽的两端面与两个常规排水槽的端面贴合在一起,透气排水槽和常规排水槽的翻边也对接在一起,不仅实现排水槽连体的组合连接,便于透气排水槽和常规排水槽的加工和运输,而且连接结构紧凑,卡板与卡槽的接合能够达到密封效果,防止排水槽连体内的水漏出。进一步,所述透气排水槽的侧壁对应出水口处设有水平伸出的插接筒,所述插接筒的外壁与透气排水槽的侧壁之间设有加强肋板;插接筒的内壁以及虹吸排水管的进水端外壁均设有条形的插接齿,条形的插接齿与轴线平行,插接筒内的插接齿的数量与虹吸排水管的进水端的插接齿的数量一致,插接齿之间的间隙不大于插接齿的宽度,安装时用外力将虹吸排水管的进水端插入插接筒内,通过插接齿结构大大增加了虹吸排水管与插接筒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使连接结构更稳固,避免虹吸排水管松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虹吸排水系统,可将其布置在车库顶板边部,能利用虹吸排水管内形成的压力差和势能差,将排水槽内的积水连续不断的排出,从而达到防排相结合,更有效的保护建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透气排水槽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虹吸排水系统,包括透气排水槽4和虹吸排水管1,所述透气排水槽4为开口朝下的U形槽,透气排水槽4的顶壁设有透气口10,透气排水槽4的一侧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虹吸排水管1插接在出水口处,透气排水槽4的一端外壁固定有卡板7,另一端内壁设有卡槽9,使透气排水槽4能够与具有同样的卡板7和卡槽9结构的常规排水槽首尾相接;将所需数量的常规排水槽首尾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排水槽连体,根据排水槽连体所需布置的透气观察管的数量和位置,将透气排水槽4串接在排水槽连体内,便于加工和组装,在透气排水槽4侧面的出水口处安装虹吸排水管1,利用虹吸排水管1内形成的压力差和势能差,将排水槽内的积水连续不断的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虹吸排水管1的两端的管径相同,虹吸排水管1的部分管段管径缩小形成细管段3,所述细管段3的管径与虹吸排水管1两端的管径的比值为0.6~0.7,使虹吸排水管1形成粗细变化的变径管结构,通过管道变径的方式使虹吸排水管1形成满流从而形成虹吸,进而使排水槽内的水不断被吸入虹吸排水管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虹吸排水管1包括依次相接的进水端水平段、竖直段和出水端水平段,其中出水端水平段低于进水端水平段,竖直段除了与进水端水平段相接的端部以外的部分以及出水端水平段与竖直段相接的端部均为细管段3,虹吸排水管1的竖直段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从竖直段的上端管径较大处流至管径较小处,更容易形成满流,虹吸效果好。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气排水槽4的横截面为矩形,透气排水槽4的下边部设有水平向外翻折的翻边6,通过翻边6结构可与高分子异形片的边部搭接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气排水槽和虹吸排水管,所述透气排水槽为开口朝下的U形槽,透气排水槽的顶壁设有透气口,透气排水槽的一侧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虹吸排水管插接在出水口处,透气排水槽的一端外壁固定有卡板,另一端内壁设有卡槽,使透气排水槽能够与具有同样的卡板和卡槽结构的常规排水槽首尾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气排水槽和虹吸排水管,所述透气排水槽为开口朝下的U形槽,透气排水槽的顶壁设有透气口,透气排水槽的一侧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虹吸排水管插接在出水口处,透气排水槽的一端外壁固定有卡板,另一端内壁设有卡槽,使透气排水槽能够与具有同样的卡板和卡槽结构的常规排水槽首尾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排水管的两端的管径相同,虹吸排水管的部分管段管径缩小形成细管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虹吸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排水管包括依次相接的进水端水平段、竖直段和出水端水平段,其中出水端水平段低于进水端水平段,竖直段除了与进水端水平段相接的端部以外的部分以及出水端水平段与竖直段相接的端部均为细管段。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高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众泰云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