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1013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包括地下室外墙以及用于设置在山体侧的基坑挡墙。地下室外墙的一侧和基坑挡墙之间设置有第一基坑肥槽,地下室外墙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基坑肥槽,通过将第一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和第二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之间的高差控制在2m内,可以使地下室外墙两侧的土压力基本保持平衡,因而无需对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滑移和倾覆安全系数进行计算。此外,通过控制回填层的回填类型,并在回填层内埋设溢水管,以及地下室外墙、基坑挡墙和回填层面形成供地下水排泄的廊道,以实现对地下水位的控制,降低地下室主体结构所受的水浮力,同时降低抗浮成本。

Basement structure decompression and anti floating system based on slope area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岩土地基
,特别是涉及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带有多层地下室且位于山脚位置的建筑,通常采用支护排桩和锚索系统组成的基坑支护体系。地下室施工完成后,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以回填地下室主体结构和基坑支护结构之间的基坑肥槽。由于山体地势的原因,基坑肥槽回填后,地下室两侧的土压力不平衡,因此在结构设计时,需要对地下室主体结构抵抗不平衡土压力进行复核验算,必要时采用抗滑移桩等措施。但是,采用抗滑移桩等会增加材料用量,提高造价成本,同时增加工程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无需进行抗滑移和抗倾覆计算,同时节省材料用量,降低造价成本和工程量。一种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包括地下室外墙以及用于设置在山体侧的基坑挡墙,所述基坑挡墙位于所述山体侧与所述地下室外墙之间;所述地下室外墙的一侧和所述基坑挡墙之间设置有第一基坑肥槽,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基坑肥槽,所述第一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与所述第二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之间的高差不超过2m。上述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上述的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地下室外墙和基坑挡墙之间设置有第一基坑肥槽,地下室外墙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基坑肥槽。施工时,第一基坑肥槽和第二基坑肥槽内分别填充有回填物,通过将第一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和第二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之间的高差控制在2m内,使得地下室外墙两侧的土压力基本保持平衡,因而无需对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滑移和倾覆安全系数进行计算。由于地下室外墙两侧的土压力基本保持平衡,则可以减少抗滑移桩的使用,这样可以节省材料用量,降低造价成本和工程量。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坑肥槽内填充有回填层,所述回填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碎石疏水层、土工布、粘土隔水层和混凝土地坪层,所述碎石疏水层位于所述第一基坑肥槽的底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还包括盖板,所述回填层的顶面、所述地下室外墙和所述基坑挡墙之间形成有廊道,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廊道的上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还包括溢水管,所述溢水管设置于所述回填层内;所述溢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廊道连通,所述溢水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碎石疏水层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水管包括相连接的盲管和下水管,所述盲管埋设于所述碎石疏水层内,所述盲管外包覆有土工布滤膜,所述下水管埋设于所述粘土隔水层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坑挡墙包括第一基坑挡墙和第二基坑挡墙,所述第一基坑挡墙与所述回填层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基坑挡墙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坑挡墙的上方;所述第一基坑挡墙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第二基坑挡墙上设置有泄水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填层的顶面上设置有横坡,所述横坡的坡低点位于所述地下室外墙和所述基坑挡墙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沿所述地下室外墙的高度方向设置。一种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沿山体的斜坡方向修建地下室外墙,并沿地下室外墙的高度方向设置防水层;在山体侧设置第一基坑挡墙,在第一基坑挡墙的顶部预留便于二次施工的第一钢筋;待第一基坑挡墙的施工完成后,在第一基坑挡墙上设置若干出水孔;将溢水管埋设在第一基坑肥槽内,溢水管的一端与廊道连通,廊道与场地排水系统连通,溢水管的另一端埋设于碎石疏水层内;向第一基坑肥槽内依次填充碎石疏水层、土工布、粘土隔水层和混凝土地坪层,碎石疏水层、土工布、粘土隔水层和混凝土地坪层形成第一基坑肥槽的回填层;向第二基坑肥槽内填土;第一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与第二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之间的高差不超过2m;第一基坑肥槽的回填层面上设置有横坡,横坡的坡低点位于地下室外墙和基坑挡墙之间;第一基坑挡墙预留的第一钢筋上连接有第二钢筋,采用混凝土浇筑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形成第二基坑挡墙;在第二基坑挡墙上设置泄水孔;在廊道的上方设置盖板。上述的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的施工方法,地下室外墙和基坑挡墙之间设置有第一基坑肥槽,地下室外墙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基坑肥槽。施工时,第一基坑肥槽和第二基坑肥槽内分别填充有回填物,通过将第一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和第二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之间的高差控制在2m内,使得地下室外墙两侧的土压力基本保持平衡,因而无需对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滑移和倾覆安全系数进行计算。由于地下室外墙两侧的土压力基本保持平衡,则可以减少抗滑移桩的使用,这样可以节省材料用量,降低造价成本和工程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坑挡墙和第二基坑挡墙按永久挡土结构设计,结构重要性系数不小于1.1,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不小于1.35。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的横断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地下室外墙,20、基坑挡墙,21、第一基坑挡墙,22、第二基坑挡墙,221、泄水孔,23、盖板,30、第一基坑肥槽,31、第二基坑肥槽,40、廊道,50、回填层,51、碎石疏水层,52、土工布,53、粘土隔水层,54、混凝土地坪层,60、溢水管,61、盲管,62、下水管,63、管帽,70、防水层,80、素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的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外墙以及用于设置在山体侧的基坑挡墙,所述基坑挡墙位于所述山体侧与所述地下室外墙之间;所述地下室外墙的一侧和所述基坑挡墙之间设置有第一基坑肥槽,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基坑肥槽,所述第一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与所述第二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之间的高差不超过2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外墙以及用于设置在山体侧的基坑挡墙,所述基坑挡墙位于所述山体侧与所述地下室外墙之间;所述地下室外墙的一侧和所述基坑挡墙之间设置有第一基坑肥槽,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基坑肥槽,所述第一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与所述第二基坑肥槽内的回填标高之间的高差不超过2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坑肥槽内填充有回填层,所述回填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碎石疏水层、土工布、粘土隔水层和混凝土地坪层,所述碎石疏水层位于所述第一基坑肥槽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回填层的顶面、所述地下室外墙和所述基坑挡墙之间形成有廊道,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廊道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水管,所述溢水管设置于所述回填层内;所述溢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廊道连通,所述廊道用于连通场地排水系统,所述溢水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碎石疏水层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管包括相连接的盲管和下水管,所述盲管埋设于所述碎石疏水层内,所述盲管外包覆有土工布滤膜,所述下水管埋设于所述粘土隔水层内。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挡墙包括第一基坑挡墙和第二基坑挡墙,所述第一基坑挡墙与所述回填层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基坑挡墙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坑挡墙的上方;所述第一基坑挡墙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第二基坑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文辉周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