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100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工程领域,尤其为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包括两个收纳盒,两个所述收纳盒分别密封连接有套接头、插接头,两个所述收纳盒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密封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等距分布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套接头、插接头密封连接;在不使用时,将套接头与插接头脱离卡合,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气体流出,可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收缩折叠,并置于两个收纳盒内,两个收纳盒内侧端面的磁吸板相互磁吸固定,实现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收纳,折叠后的装置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存放,且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保护,防止在运输存放时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破损。

A guide device for diversion of people and vehicles in construction 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施工现场的各种工程车辆较多,且施工现场的环境较为复杂,施工现场人员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护栏是一种旨在标示道路界限并防止车辆脱离而沿着道路边设置的道路设施,施工现场的环境多变,因此,充气式护栏在施工现场应用较为广泛。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充气式户外护栏。(授权公告号CN204804458U),该专利技术能够快速拆装,非常适合临时需要充气式户外护栏的场合,既能满足审美要求又能兼顾工程效率,但是,其在收缩折叠后,气囊均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在运输或存储时,气囊容易发生破损。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包括两个收纳盒,两个所述收纳盒分别密封连接有套接头、插接头,两个所述收纳盒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密封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等距分布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套接头、插接头密封连接,所述收纳盒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内壁滑动有磁吸软带,所述磁吸软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收纳盒的内侧端面嵌设有磁吸板。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二气囊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配重块为铅块。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的外壁均粘接固定有反光条。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气囊上的所述反光条沿所述第一气囊的长度方向布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气囊上的所述反光条沿所述第二气囊的长度方向布置。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气囊上固定连接有加强绳,所述加强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收纳盒固定连接,且所述加强绳为尼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不使用时,将套接头与插接头脱离卡合,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气体流出,可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收缩折叠,并置于两个收纳盒内,两个收纳盒内侧端面的磁吸板相互磁吸固定,实现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收纳,折叠后的装置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存放,且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保护,防止在运输存放时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破损,提高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中的收纳盒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4为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中的反光条分布位置示意图。图中:1、收纳盒;101、磁吸板;11、套接头;12、插接头;13、转动环;14、转动轴;141、连接环;15、磁吸软带;151、卡环;2、第一气囊;21、第二气囊;22、配重块;23、反光条;24、加强绳。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包括两个收纳盒1,两个收纳盒1分别密封连接有套接头11、插接头12,两个收纳盒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2,第一气囊2上密封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等距分布的第二气囊21,第一气囊2的两端分别于套接头11、插接头12密封连接,收纳盒1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环13,转动环13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4,转动轴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41,连接环141的内壁滑动有磁吸软带15,磁吸软带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环151,收纳盒1的内侧端面嵌设有磁吸板101。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选取相对应数量的本装置,将两个收纳盒1向两侧拉开,将一个本装置的套接头11与另一个本装置的插接头12插接,重复上述步骤,将若干个本装置进行串联,调节转动环13,将转动轴14上的磁吸软带15与固定物对应,若固定物为柱形,可将磁吸软带15套设在柱形固定物上,进行缠绕绑缚固定,若固定物为金属材质,可直接将磁吸软带15与金属固定物贴附固定,且由于转动轴14与转动环13转动连接,可转动连接环141,改变磁吸软带15的方向,使用更加便捷,同时,加强绳24可起到加强第一气囊2强度的作用,防止第一气囊2受到拉拽破损,使用外部充气设备与一端的本装置上的插接头12密封连接,将另一端的本装置上的套接头11密封,外部充气设备向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内充气,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发生膨胀,可起到护栏的作用,从而实现对人车的分流导向,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上的反光条23可在夜间时起到反光的作用,便于车辆观察,在不使用时,将套接头11与插接头12脱离卡合,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的气体流出,可将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进行收缩折叠,并置于两个收纳盒1内,两个收纳盒1内侧端面的磁吸板101相互磁吸固定,实现对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的收纳,折叠后的装置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存放,且对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进行保护,防止在运输存放时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破损。在图1-图2中:包括两个收纳盒1,两个收纳盒1分别密封连接有套接头11、插接头12,两个收纳盒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2,第一气囊2上密封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等距分布的第二气囊21,第一气囊2的两端分别于套接头11、插接头12密封连接,收纳盒1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环13,转动环13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4,转动轴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41,连接环141的内壁滑动有磁吸软带15,磁吸软带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环151,收纳盒1的内侧端面嵌设有磁吸板101,将若干个本装置进行串联,调节转动环13,将转动轴14上的磁吸软带15与固定物对应,若固定物为柱形,可将磁吸软带15套设在柱形固定物上,进行缠绕绑缚固定,若固定物为金属材质,可直接将磁吸软带15与金属固定物贴附固定,且由于转动轴14与转动环13转动连接,可转动连接环141,改变磁吸软带15的方向,使用更加便捷,使用外部充气设备与一端的本装置上的插接头12密封连接,将另一端的本装置上的套接头11密封,外部充气设备向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内充气,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发生膨胀,可起到护栏的作用,从而实现对人车的分流导向,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上的反光条23可在夜间时起到反光的作用,便于车辆观察,在不使用时,将套接头11与插接头12脱离卡合,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的气体流出,可将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进行收缩折叠,并置于两个收纳盒1内,两个收纳盒1内侧端面的磁吸板101相互磁吸固定,实现对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的收纳,折叠后的装置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存放,且对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进行保护,防止在运输存放时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21破损。在图3-图4中:若干个第二气囊2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22,配重块22为铅块,在重力作用下,配重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收纳盒(1),两个所述收纳盒(1)分别密封连接有套接头(11)、插接头(12),两个所述收纳盒(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2),所述第一气囊(2)上密封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等距分布的第二气囊(21),所述第一气囊(2)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套接头(11)、插接头(12)密封连接,所述收纳盒(1)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环(13),所述转动环(13)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4),所述转动轴(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41),所述连接环(141)的内壁滑动有磁吸软带(15),所述磁吸软带(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环(151),所述收纳盒(1)的内侧端面嵌设有磁吸板(1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收纳盒(1),两个所述收纳盒(1)分别密封连接有套接头(11)、插接头(12),两个所述收纳盒(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囊(2),所述第一气囊(2)上密封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平行且等距分布的第二气囊(21),所述第一气囊(2)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套接头(11)、插接头(12)密封连接,所述收纳盒(1)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环(13),所述转动环(13)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4),所述转动轴(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41),所述连接环(141)的内壁滑动有磁吸软带(15),所述磁吸软带(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环(151),所述收纳盒(1)的内侧端面嵌设有磁吸板(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人车分流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第二气囊(2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22)。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守铭杨梅黄慧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吴杨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