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面料的负氧离子-蜂窝状微孔改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0990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面料的负氧离子‑蜂窝状微孔改性方法,生产工艺如下(1)蜂窝涤纶纤维的开孔工艺:向蜂窝涤纶纤维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渗透剂,煮练开孔后,依次用温水、净洗剂、冷水清洗,脱水,烘干;(2)电气石负氧离子粉体的包覆改性:将稀土‑偶联剂复合改性电气石负氧离子粉体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加吐温80搅拌得分散液A;将β‑环糊精溶于蒸馏水中,缓慢加到分散液A中,用冰醋酸调节溶液pH,搅拌反应后,静置,过滤、洗涤、低温真空干燥、研磨;(3)真空浸渍工艺:将包覆改性的电气石负氧离子粉体与聚乙二醇混匀得浸渍液,将开孔的蜂窝涤纶纤维在其中真空浸渍后,自然干燥至恒重,得到负氧离子‑蜂窝状微孔改性的纺织面料。

A method of modification of textile fabric by negative oxygen ion honeycomb microp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面料的负氧离子-蜂窝状微孔改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纺织面料的负氧离子-蜂窝状微孔改性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纺织技术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提升,服装的舒适性与功能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特别是在选购夏季服装时,让人穿着感到清凉、透气、舒爽不粘身的功能性服装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青睐。普通涤纶(聚酯纤维)面料具有弹性好、挺括抗皱、保形性好,以及优良的洗可穿性和耐用性等性能,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类服装。但是由于聚酯纤维本身吸湿性差,穿着具有闷热粘体感,易产生静电,吸附灰尘和贴身,舒适性差等缺点。因此,对普通涤纶进行性能改进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蜂巢微孔结构的改性聚酯纤维,成为了近年来纺织新材料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微孔改性涤纶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纤维,由其制成的面料具有优良的吸湿排汗、透气性、折皱弹性、不易起静电、穿着舒适等优点。电气石因具有负氧离子释放性及红外辐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水污染处理、功能纺织和室内涂料等众多领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环境功能材料。电气石在大部分领域应用时多以粉体形式存在,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面料的负氧离子-蜂窝状微孔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生产工艺如下:/n(1)蜂窝涤纶纤维的开孔工艺:/n向40-60份蜂窝涤纶纤维中按浴比1:10-15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3-6份渗透剂,在120-130℃下煮练开孔40-60min后,用50-60℃的温水清洗20-30min,再用净洗剂在65-75℃下清洗30-40min后,用冷水清洗5-10min,脱水,烘干;/n电气石负氧离子粉体的包覆改性:/n将2.5-5份稀土-偶联剂复合改性电气石负氧离子粉体1:50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加入1g/L吐温80,在40-45℃下搅拌20-30min得分散液A;将5-10份β-环糊精1:1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面料的负氧离子-蜂窝状微孔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生产工艺如下:
(1)蜂窝涤纶纤维的开孔工艺:
向40-60份蜂窝涤纶纤维中按浴比1:10-15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3-6份渗透剂,在120-130℃下煮练开孔40-60min后,用50-60℃的温水清洗20-30min,再用净洗剂在65-75℃下清洗30-40min后,用冷水清洗5-10min,脱水,烘干;
电气石负氧离子粉体的包覆改性:
将2.5-5份稀土-偶联剂复合改性电气石负氧离子粉体1:50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加入1g/L吐温80,在40-45℃下搅拌20-30min得分散液A;将5-10份β-环糊精1:100溶于蒸馏水中,在50-55℃条件下搅拌溶解,缓慢加入到分散液A中,用冰醋酸调节溶液pH为5,在50-55℃下搅拌反应1-2h后,在0-4℃下静置15-20h,过滤、洗涤、低温真空干燥、研磨;
真空浸渍工艺:
将(2)中所得包覆改性的电气石负氧离子粉体与50-100份聚乙二醇400混合均匀制得浸渍液,将(1)中所得开孔的蜂窝涤纶纤维在其中真空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宜民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