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蛋白质转多肽的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095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7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蛋白质转多肽的生产装置,属于多肽生产设备领域,为了提高蛋白质降解为多肽的效率。所述生产装置包括反应罐体和吊盖;所述反应罐体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吊盖盖在反应罐体的顶部开口处,吊盖下方的反应罐体的内部空间为蛋白质转多肽的反应空间;所述吊盖上还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上设有封闭门;所述吊盖上部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吊盖进入反应罐体的内部,搅拌电机的输出轴插入反应罐体内的一端上设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设有C形的搅拌管,所述搅拌管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搅拌管的两端在不同的水平面上,搅拌管上还设有驱动泵。通过增加搅拌效率,能够有效提高蛋白质降解为多肽的效率。

A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rotein transpepti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蛋白质转多肽的生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肽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蛋白质转多肽的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蛋白质是一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多肽是人体蛋白质功能体现的结构单位,人体缺乏必要的多肽,就会令免疫系统和其它功能系统发生紊乱,就会出现各种慢性病。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体吸收蛋白质主要形式是小分子活性多肽片段和游离氨基酸。相对氨基酸的吸收,以多肽形式具有易吸收、主动吸收、优先吸收、完全吸收、可做为信使等特点。食用蛋白质类的食物,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而要经过蛋白质降解酶的作用降解为多肽和氨基酸才行,因此将蛋白质降解为多肽会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提高蛋白质降解为多肽的效率是提高生产多肽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需要提供高效的蛋白质转多肽的生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蛋白质转多肽的生产装置,以提高蛋白质降解为多肽的效率。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蛋白质转多肽的生产装置,所述生产装置包括反应罐体和设置在反应罐体顶部的吊盖;所述反应罐体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吊盖盖在反应罐体的顶部开口处,吊盖下方的反应罐体的内部空间为蛋白质转多肽的反应空间;所述吊盖上还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上设有封闭门;所述吊盖上部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吊盖进入反应罐体的内部,搅拌电机的输出轴插入反应罐体内的一端上设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设有C形的搅拌管,所述搅拌管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搅拌管的两端在不同的水平面上,搅拌管上还设有驱动泵。可选的,所述生产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驱动泵将搅拌管划分为上下两部分,搅拌管的上下两部分各设有若干个与搅拌管连通的支管,所述搅拌管的两端和支管上都设有阀门,控制单元与驱动泵以及所有的阀门电信号连接,驱动泵运行后,控制单元控制阀门随机的开合与关闭,但是控制单元控制搅拌管的上部分在任何时间段内至少有一个阀门是处于打开状态;控制单元控制搅拌管的下部分在任何时间段内至少有一个阀门是处于打开状态。可选的,所述反应罐体外部还设有保温层。可选的,所述保温层包括将反应罐体包围起来的保温层壳体和设置在保温层壳体面向反应罐体外表一侧的泡沫层。可选的,所述C形的搅拌管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可选的,所述吊盖顶部四周都设有吊环。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增加搅拌效率,能够有效提高蛋白质降解为多肽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蛋白质转多肽的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和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基于上述目的提供的一种蛋白质转多肽的生产装置,一种蛋白质转多肽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装置包括反应罐体1和设置在反应罐体1顶部的吊盖2。所述反应罐体1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反应罐体1的内部的底面为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结构。所述吊盖2盖在反应罐体1的顶部开口处,吊盖2下方的反应罐体1的内部空间为蛋白质转多肽的反应空间。需要反应的蛋白质和酶在反应罐体1内充分混合。为了方便投料,所述吊盖2上还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上设有封闭门。通过打开封闭门进行投料,关闭封闭门使得反应空间密闭。由于投料时不需要将吊盖2整体拿取,所以比较方便。为了方便取出所述反应罐体1内反应后的物质,所述反应罐体1底部还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上设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设有总阀门。所述吊盖2上部设有搅拌电机22,搅拌电机22的输出轴穿过吊盖2进入反应罐体1的内部,搅拌电机22的输出轴插入反应罐体1内的一端上设有转动盘3。所述转动盘3上设有C形的搅拌管21,搅拌电机22驱动转动盘3转动,转动盘3带动搅拌管21转动进而使得反应罐体1内的反应物得到充分搅拌。所述搅拌管21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搅拌管21的两端在不同的水平面上,搅拌管21上还设有驱动泵。驱动泵驱动搅拌管21下端开口吸取反应物,然后通过搅拌管21的上的开口排出反应物,使得反应物能够上下流动,避免现有搅拌装置只能够水平搅拌或者只能够竖直搅拌的缺陷,能够水平搅拌与竖直方向的搅拌同时进行。由于存在搅拌,容易使得密度较大的物质沉底,导致其反应不充分,所述C形的搅拌管21上还接有一个L形的扫底管5,所述扫底管5的一端与搅拌管21连通,扫底管5的另一端封闭,扫底管5的下部水平部分与反应罐体1的内部的底部平行且扫底管5的下部水平部分的下侧面距离反应罐体1的内部的底部的距离小于一厘米,扫底管5的下部水平部分的下侧面上设有若干吸附孔51,吸附孔51沿着扫底管5的下部水平部分的下侧面均匀布置。为了进一步促进搅拌,所述生产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驱动泵将搅拌管21划分为上下两部分,搅拌管21的上下两部分各设有若干个与搅拌管21连通的支管211,所述搅拌管21的两端和支管211上都设有阀门,控制单元与驱动泵以及所有的阀门电信号连接,驱动泵运行后,控制单元控制阀门随机的开合与关闭,但是控制单元控制搅拌管21的上部分在任何时间段内至少有一个阀门是处于打开状态;控制单元控制搅拌管21的下部分在任何时间段内至少有一个阀门是处于打开状态。使得反应罐体1内的反应物运动更加无序、混乱,促使个位置的反应物充分搅拌。为了保温,所述反应罐体1外部还设有保温层4。所述保温层4包括将反应罐体1包围起来的保温层壳体41和设置在保温层壳体41面向反应罐体1外表一侧的泡沫层42。进一步的,为了促进搅拌,所述C形的搅拌管2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为了方便拆卸和安装吊盖2,以方便维修和清洗,所述吊盖2顶部四周都设有吊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专利技术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专利技术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专利技术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蛋白质转多肽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装置包括反应罐体(1)和设置在反应罐体(1)顶部的吊盖(2);/n所述反应罐体(1)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n所述吊盖(2)盖在反应罐体(1)的顶部开口处,吊盖(2)下方的反应罐体(1)的内部空间为蛋白质转多肽的反应空间;/n所述吊盖(2)上还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上设有封闭门;所述吊盖(2)上部设有搅拌电机(22),搅拌电机(22)的输出轴穿过吊盖(2)进入反应罐体(1)的内部,搅拌电机(22)的输出轴插入反应罐体(1)内的一端上设有转动盘3;/n所述转动盘(3)上设有C形的搅拌管(21),所述搅拌管(21)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搅拌管(21)的两端在不同的水平面上,搅拌管(21)上还设有驱动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蛋白质转多肽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装置包括反应罐体(1)和设置在反应罐体(1)顶部的吊盖(2);
所述反应罐体(1)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
所述吊盖(2)盖在反应罐体(1)的顶部开口处,吊盖(2)下方的反应罐体(1)的内部空间为蛋白质转多肽的反应空间;
所述吊盖(2)上还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上设有封闭门;所述吊盖(2)上部设有搅拌电机(22),搅拌电机(22)的输出轴穿过吊盖(2)进入反应罐体(1)的内部,搅拌电机(22)的输出轴插入反应罐体(1)内的一端上设有转动盘3;
所述转动盘(3)上设有C形的搅拌管(21),所述搅拌管(21)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搅拌管(21)的两端在不同的水平面上,搅拌管(21)上还设有驱动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转多肽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驱动泵将搅拌管(21)划分为上下两部分,搅拌管(21)的上下两部分各设有若干个与搅拌管(21)连通的支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尼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枫雅轩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