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27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幕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包括通风通道、百叶窗、以及通风篦子,其中:通风通道贯穿幕墙,室内与室外通过通风通道连通;百叶窗设置在通风通道处于室外的第一端的端部;通风篦子设置在通风通道处于室内的第二端的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室内与室外通过贯穿幕墙的通风通道连通,通风通道的第一端设置百叶窗,第二端设置通风篦子,从而室外新风依次经百叶窗、通风通道、通风篦子进入室内,实现室内新鲜空气的补给与通风;并且,可通过调节百叶窗及通风篦子通风口大小及方向来控制进入室内的新风量及新风方向。

A curtain wall structure with adjustable venti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
本技术涉及建筑幕墙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
技术介绍
建筑室内通风效果不佳会使建筑室内温度过高,人体热舒适度降低,南方梅雨季节,湿热气候状态下,缺少通风会导致室内湿气过大,形成地面结露。通风效果不佳还会导致室内空气不好,细菌过多,引起人体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为了增加通风效果,往往在幕墙上做可开启的窗,进行通风散热。而全封闭式的玻璃幕墙和金属幕墙则无法开启窗扇。目前,大型建筑中幕墙的做法多数通过可开启窗扇增加通风量,而对于封闭式幕墙由于无法开启窗扇导致无法实现通风,基于此,很有必要对现有幕墙的结构进行改造,从而实现通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通过百叶窗、通风通道、通风篦子向建筑室内引入新风,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包括通风通道、百叶窗、以及通风篦子,其中:通风通道贯穿幕墙,室内与室外通过通风通道连通;百叶窗设置在通风通道处于室外的第一端的端部;通风篦子设置在通风通道处于室内的第二端的端部。进一步的,通风通道为L型通风通道,其中:L型通风通道的下端端部连接室外为通风通道的第一端,上端端部连接室内为通风通道的第二端;百叶窗竖直设置在L型通风通道的第一端端部;通风篦子水平设置在L型通风通道的第二端端部。进一步的,L型通风通道的底面形成有用于雨水由通风通道流出至室外的坡度。进一步的,通风通道位于室内的第二端高出室内地板。进一步的,通风通道第二端端部与地面地板之间竖直设置有踢脚板。进一步的,幕墙包括主立柱、幕墙墙体、第一横向龙骨、第二横向龙骨,其中:主立柱竖直布置且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固定连接;第一横向龙骨与第二横向龙骨平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上下水平布置,且均与主立柱固定连接;第一横向龙骨与第二横向龙骨之间形成通风通道的第一端且设置有百叶窗;幕墙墙体通过第一横向龙骨与第二横向龙骨固定安装。进一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砌出高于钢筋混凝土楼板300-500mm,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上架空设置有室内地板。进一步的,踢脚板的高度在80-120mm之间。进一步的,第一横向龙骨与第二横向龙骨之间的距离在130-170mm之间。进一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与第二横向龙骨之间连接设置有L型钢板形成L型通风通道。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室内与室外通过贯穿幕墙的通风通道连通,通风通道的第一端设置百叶窗,第二端设置通风篦子,从而室外新风依次经百叶窗、通风通道、通风篦子进入室内,实现室内新鲜空气的补给与通风;并且,可通过调节百叶窗及通风篦子通风口大小及方向来控制进入室内的新风量及新风方向。2、本技术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通风通道为L型通风通道,从而实现通风篦子的水平布置,继而使得新风进入室内时风向向上,避免直吹室内人体,舒适度更好;同时也避免了,新风量过大时,吹乱室内陈设。3、本技术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L型通风通道的底面形成有用于雨水由通风通道流出至室外的坡度,从而一方面实现了通风通道内雨水的排出,另一方面防止雨水倒灌。4、本技术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通风通道第二端端部与地面地板之间竖直设置有踢脚板,一方面用于遮盖室内地板与室内墙面接缝,使得室内地板与室内墙面结合更加牢固,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损坏;另一方面,鉴于美观起视觉平衡的作用。5、本技术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幕墙通过主立柱、第一横向龙骨与第二横向龙骨之间的相对位置设置,从而留出了通风通道的布置空间,结构简单、巧妙、易于施工。6、本技术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砌出高于钢筋混凝土楼板300-500mm,从而实现了室内地板的架空布置,便于室内散热及避免地板底面发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通风通道、2-百叶窗、3-通风篦子、4-室内地板、5-踢脚板、6-主立柱、7-幕墙墙体、8-第一横向龙骨、9-第二横向龙骨、10-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11-钢筋混凝土楼板、12-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包括通风通道1、百叶窗2、以及通风篦子3,其中:通风通道1贯穿幕墙,室内与室外通过通风通道1连通;百叶窗2设置在通风通道1处于室外的第一端的端部;通风篦子3设置在通风通道1处于室内的第二端的端部。具体的,通风通道1可以为贯通幕墙的任意结构的通风通道1,幕墙施工时需留出通风通道1的布置空间。百叶窗2可通过调节叶片角度来控制通风通道1新风量,百叶窗2可以采用现有百叶窗2,也可以进行自主设计,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优选的,采用铝合金百叶窗2。通风篦子3用于在通风通道1的第二端形成封闭,避免杂物掉入通风通道1造成堵塞;通风篦子3可以采用可调节式通风篦子3,进行通风量调节,由于其位于室内,调节更加便捷。本技术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室内与室外通过贯穿幕墙的通风通道1连通,通风通道1的第一端设置百叶窗2,第二端设置通风篦子3,从而室外新风依次经百叶窗2、通风通道1、通风篦子3进入室内,实现室内新鲜空气的补给与通风;并且,可通过调节百叶窗2及通风篦子3通风口大小及方向来控制进入室内的新风量及新风方向。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通风通道1为L型通风通道,其中:L型通风通道的下端端部连接室外为通风通道1的第一端,上端端部连接室内为通风通道1的第二端;百叶窗2竖直设置在L型通风通道的第一端端部;通风篦子3水平设置在L型通风通道1的第二端端部。L型通风通道的结构设计,从而实现通风篦子3的水平布置,继而使得新风进入室内时风向向上或斜向上,避免直吹室内人体,舒适度更好;同时也避免了,新风量过大时,吹乱室内陈设,此外,相对于竖直布置通风篦子3更加美观。在本技术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的上述实施例中,L型通风通道的底面形成有用于雨水由通风通道1流出至室外的坡度,从而一方面实现了通风通道1内雨水的排出,另一方面防止雨水倒灌。优选的,坡度为1%-3%,里侧高,外侧低。在本技术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通道、百叶窗、以及通风篦子,其中:/n所述通风通道贯穿幕墙,室内与室外通过所述通风通道连通;/n所述百叶窗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处于室外的第一端的端部;/n所述通风篦子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处于室内的第二端的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通道、百叶窗、以及通风篦子,其中:
所述通风通道贯穿幕墙,室内与室外通过所述通风通道连通;
所述百叶窗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处于室外的第一端的端部;
所述通风篦子设置在所述通风通道处于室内的第二端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通道为L型通风通道,其中:
所述L型通风通道的下端端部连接室外为所述通风通道的第一端,上端端部连接室内为所述通风通道的第二端;
所述百叶窗竖直设置在所述L型通风通道的第一端端部;
所述通风篦子水平设置在所述L型通风通道的第二端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通风通道的底面形成有用于雨水由所述通风通道流出至室外的坡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通道位于室内的第二端高出室内地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通风的幕墙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通道第二端端部与地面地板之间竖直设置有踢脚板。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