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猛专利>正文

一种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001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有升降杆下杆,所述升降杆下杆上端连接有升降杆上杆,所述升降杆上杆上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设有第一凸耳,所述两端的第一凸耳下端分别设有吊绳,所述两端的吊绳下端设有分别设有吊架,所述两端的吊架下端分别设有托板,所述升降杆上杆上设有第三凸耳,所述升降杆下杆设有第四凸耳,所述第一拉绳一端与吊架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一凸耳延伸到病人手边,所述第二拉绳一端与吊架相连,另一端穿过第四凸耳延伸到病人身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帮助骨科受伤病人训练,加快康复的优点。

An auxiliary traction device for orthoped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属于机械制造和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牵引疗法能够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调整脊柱后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或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加大椎间隙、椎间孔和增加椎管容积,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脊柱外伤时的早期制动和复位作用。骨科膝关节手术后,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无法运动从而导致膝关节腔内粘连、肌肉韧带僵直。膝关节的功能恢复主要是通过医生或家属施加外力进行膝关节被动弯曲的运动以及患者平卧抬腿运动来实现的。平卧抬腿运动和膝关节的弯曲可以锻炼周边的肌肉和韧带,反复的康复训练是膝关节恢复正常的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医生或家属每天都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浪费了很大的人力资源。因此急需一种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提供一种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以解决骨科康复训练困难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有升降杆下杆,所述升降杆下杆上端连接有升降杆上杆,所述升降杆上杆上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设有第一凸耳,所述两端的第一凸耳下端分别设有吊绳,所述两端的吊绳下端设有分别设有吊架,所述两端的吊架下端分别设有托板,所述升降杆上杆上设有第三凸耳,所述升降杆下杆设有第四凸耳,所述第一拉绳一端与吊架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一凸耳延伸到病人手边,所述第二拉绳一端与吊架相连,另一端穿过第四凸耳延伸到病人身边。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优选的,所述升降杆上杆和升降杆下杆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一起。优选的,所述吊架上设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一拉绳与第二拉绳通过第二凸耳与吊架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三凸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凸耳左右相对位于升降杆上杆的前侧面。优选的,所述第四凸耳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凸耳左右相对,位于升降杆下杆的前侧面。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绳数量为两根,两根第一拉绳分别穿过左右两侧的第三凸耳。优选的,所述第二拉绳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第二拉绳分别穿过左右两侧的第四凸耳。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末端分别设有拉环。优选的,所述吊绳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吊绳分别位于支撑杆的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吊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吊架分别与左右两侧的两根吊绳相连,所述托板数量为两个,两个托板分别与两个吊架相连。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产生的技术效果是明显的:这样,通过使用本技术的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病人将左腿放置在左侧托板上,将右腿放置在右侧托板上,进而实现将左腿和右腿吊起,这样可加快腿部血液回流,病人可通过手握拉环进而拉动第一拉绳或第二拉绳,第一拉绳通过第三凸耳导向,第二拉绳通过第四凸耳导向,当拉紧时带动吊架和托板向着内侧或偏内上侧方向移动,进而实现腿部的合并和偏上收拢训练,当松开时恢复吊腿状态,这样通过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牵引,即可实现腿部的训练。加快腿部的康复。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的右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在图1-图5中,底板1;升降杆下杆2;升降杆上杆3;支撑杆4;第一凸耳5;吊绳6;托板7;吊架8;第二凸耳9;第一拉绳10;第二拉绳11;第三凸耳12;第四凸耳13;锁紧螺栓14;拉环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5所示,一种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升降杆下杆2,所述升降杆下杆2上端连接有升降杆上杆3,所述升降杆上杆3上端设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两端设有第一凸耳5,所述两端的第一凸耳5下端分别设有吊绳6,所述两端的吊绳6下端设有分别设有吊架8,所述两端的吊架8下端分别设有托板7,所述升降杆上杆3上设有第三凸耳12,所述升降杆下杆2设有第四凸耳13,所述第一拉绳10一端与吊架8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一凸耳5延伸到病人手边,所述第二拉绳11一端与吊架8相连,另一端穿过第四凸耳13延伸到病人身边。升降杆上杆3和升降杆下杆2通过锁紧螺栓14固定在一起。吊架8上设有第二凸耳9,所述第一拉绳10与第二拉绳11通过第二凸耳9与吊架8相连。第三凸耳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凸耳12左右相对位于升降杆上杆3的前侧面。第四凸耳13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凸耳13左右相对,位于升降杆下杆2的前侧面。第一拉绳10数量为两根,两根第一拉绳10分别穿过左右两侧的第三凸耳12。第二拉绳1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第二拉绳11分别穿过左右两侧的第四凸耳13。第一拉绳10和第二拉绳11末端分别设有拉环15。吊绳6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吊绳6分别位于支撑杆4的左右两侧。吊架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吊架8分别与左右两侧的两根吊绳6相连,所述托板7数量为两个,两个托板7分别与两个吊架8相连。底板1的设置起到支撑的作用,底板1上可设置螺栓孔,通过螺栓将底板1固定在病床上,升降杆上杆3和升降杆下杆2的设置起到调节支撑杆4高度的作用,进而实现托板7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不同病人腿放置的最佳高度。根据病人情况,调节好高度后,可通过锁紧螺栓14将升降上杆和升降下杆通过锁紧螺栓14锁紧。支撑杆4的设置起到支撑吊绳6的作用,支撑杆4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凸耳5,吊绳6通过第一凸耳5与支撑杆4相连,吊绳6的设置起到便于腿部摆动,进而实现对腿部训练的作用,吊绳6下端设有吊架8,吊架8的设置起到连接托板7的作用,托板7的设置起到托住腿部的作用,托板7上端可设置海绵,海绵的设置可使病人的腿部更加舒适。第二凸耳9的设置实现将第一拉绳10和第二拉绳11与吊架8的连接,第三凸耳12的设置实现第一拉绳10的贯穿和导向,进而实现第一拉绳10将吊架8向着偏内上侧的偏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有升降杆下杆,所述升降杆下杆上端连接有升降杆上杆,所述升降杆上杆上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设有第一凸耳,所述两端的第一凸耳下端分别设有吊绳,所述两端的吊绳下端设有分别设有吊架,所述两端的吊架下端分别设有托板,所述升降杆上杆上设有第三凸耳,所述升降杆下杆设有第四凸耳,第一拉绳一端与吊架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一凸耳延伸到病人手边,第二拉绳一端与吊架相连,另一端穿过第四凸耳延伸到病人身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有升降杆下杆,所述升降杆下杆上端连接有升降杆上杆,所述升降杆上杆上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设有第一凸耳,所述两端的第一凸耳下端分别设有吊绳,所述两端的吊绳下端设有分别设有吊架,所述两端的吊架下端分别设有托板,所述升降杆上杆上设有第三凸耳,所述升降杆下杆设有第四凸耳,第一拉绳一端与吊架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一凸耳延伸到病人手边,第二拉绳一端与吊架相连,另一端穿过第四凸耳延伸到病人身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上杆和升降杆下杆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上设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一拉绳与第二拉绳通过第二凸耳与吊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康复训练的辅助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凸耳左右相对位于升降杆上杆的前侧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猛赵娜
申请(专利权)人:王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