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式深耕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93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振动式深耕犁,包括机架、犁腿、行走轮和悬挂架,犁腿由直线部和弧形部组成,机架上固定有安装座,弧形部的下端固定有犁铲;特征在于:直线部的前端经前端螺栓铰接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或机架上固定有前支架,直线部与弧形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后支板,直线部与弧形部的连接处经中部螺栓铰接于后支板上,前支板与后支板经板簧相连接,板簧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前支板和后支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振动式深耕犁,当犁腿伸入田地行耕地松土时,犁腿处于“振动”状态,既有利于破土,又降低了牵引机械的牵引力,同时还可避免犁腿损坏。通过对前端螺栓的强度进行设置,使得当犁铲或犁腿发生破损之前,前端螺栓就发生断裂破损,以避免犁腿发生损坏。

A vibrating deep plou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动式深耕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振动式深耕犁,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对犁腿有效保护的振动式深耕犁。
技术介绍
深耕犁作为翻土垦荒的工具,既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破土能力,又要求其具有较好的强度,当犁腿遇到板结的土壤、石块、树根等障碍物时,又不至于损坏犁铲。现有的深耕犁上设置有多个犁腿,犁腿入地后所需的牵引力较大,尤其是对于首次垦荒的田地来说,需要牵引机械具有较大的动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犁腿与机架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当所有的犁腿入地后,其与泥土之间的作用力较大,此时既不利于牵引车的牵引,也极易造成犁铲或犁腿损坏。如果牵引机械在拉动深耕犁前进的过程中,犁腿为振动方式,将会有效减小泥土对犁腿的阻力,不仅会有效减小牵引机械的牵引力,还会增加破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实现对犁腿有效保护的振动式深耕犁。本技术的振动式深耕犁,包括机架、犁腿、行走轮和悬挂架,机架上固定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犁腿,悬挂架设置于机架的前端用于与牵引机械相连接,行走轮设置于机架的下方;所述犁腿由直线部和朝下的弧形部组成,直线部与弧形部相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机架上固定有安装座,弧形部的下端固定有犁铲;其特征在于:直线部的前端经前端螺栓铰接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或机架上固定有前支架,直线部与弧形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后支板,直线部与弧形部的连接处经中部螺栓铰接于后支板上,前支板与后支板经板簧相连接,板簧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前支板和后支板上。本技术的振动式深耕犁,深耕作业时,犁铲破损时犁铲和弧形部受到的作用力,绕中部螺栓产生的力矩,大于前端螺栓破损时,直线部前端受到的作用力,绕中部螺栓产生的力矩。本技术的振动式深耕犁,包括设置于机架后方的碎土绞龙,破土绞龙经两个连杆与机架相连接,连杆的前端铰接于机架上,连杆的后端固定于破土绞龙上;连杆的中部经拉簧与机架相连接。本技术的振动式深耕犁,所述犁腿的数量为5个,5个犁腿中:3个犁腿固定于机架的后方,2个犁腿固定于机架的中部。本技术的振动式深耕犁,所述行走轮的数量为2两个,机架的下方固定有支杆,行走轮设置于支杆上。本技术的振动式深耕犁,所述后支板上固定有挡块,挡块上设置有对弧形部是上端进行顶触的调节螺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振动式深耕犁,通过在机架上设置间隔设置的多个犁腿,可实现对较宽耕幅的田地进行深耕犁地作业;通过在犁腿中部与机架之间设置板簧,当所有的犁腿伸入田地中前行耕地松土的过程中,使得犁腿是处于“振动”状态的,振动状态的犁腿既有利于破土,又降低了牵引机械的牵引力,同时还可避免犁腿受力过大而发生损坏。进一步地,通过对前端螺栓的强度进行设置,使得当犁铲或犁腿的弧形部由于受力过大而发生破损之前,前端螺栓就发生断裂破损,以避免犁铲和犁腿发生损坏,既降低了使用成本,又方便了破坏时的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振动式深耕犁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振动式深耕犁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振动式深耕犁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中犁腿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中犁腿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犁腿的左视图。图中:1机架,2犁腿,3行走轮,4悬挂架,5碎土绞龙,6连杆,7拉簧,8直线部,9弧形部,10犁铲,11板簧,12支杆,13前支板,14后支板,15支腿,16安装座,17前端螺栓,18中部螺栓,19挡块,20调节螺栓,21螺栓孔,22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分别给出了本技术的振动式深耕犁的主视图、俯视图和立体图,其由机架1、多个犁腿2、2个行走轮3、悬挂架4和碎土绞龙5组成,机架1起固定和支撑作用,悬挂架4设置于机架1的前端,用于与牵引机械后方的悬挂装置相连接,以实现牵引机械对机架1的升降和牵引。犁腿2的数量为多个,其设置于机架1的下方,其数量可采用图中所示的5个犁腿,机架1的后端设置3个犁腿,中部设置2个犁腿,前方的2个犁腿位于后方3个犁腿空腔中央的正前方。行走轮3的数量为2个,机架1的下方固定有支杆12,行走轮3可转动地固定于支杆12上。所示的碎土绞龙5位于机架1的后方,碎土绞龙5经连杆6与机架1相连接,连杆6的数量为两个,连杆6的前端铰接于机架1上,连杆6的后端与碎土绞龙5相固定。连杆6的中部与机架1经拉簧7相连接,在拉簧7的作用下,可增加碎土绞龙5对地面上土块的作用力,增加碎土效果。这样,在牵引机械的牵引作用下,可拉动机架1前行,犁腿2和其上的犁铲10实现深耕破土,破土绞龙5实现对土块的破碎。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分别给出了本技术中犁腿的立体图、主视图和左视图,所示的犁腿2由直线部8和弧形部9组成,弧形部9为倾斜朝前,直线部8与弧形部9相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机架1上固定有对犁腿2进行固定的安装座16,直线部8的前端经前端螺栓17铰接于安装座16上,弧形部9的下端固定有犁铲10,以实现对田地的深松破土作业。所示直线部8与弧形部9的连接处设置有后支板14,直线部8与弧形部9的连接处经中部螺栓18铰接于后支板14上;安装座16或机架1上固定有前支板13,前支板13与后支板14经板簧11相连接,板簧1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前支板13和后支板14上,这样,伸入泥土中的犁腿2在跟随机架1前行的过程中,由于板簧11对犁腿2中部的支撑作用,在犁腿2的弧形部9受到泥土变化的作用力时,使得弧形部9和犁铲10处于“振动”前行的状态,这样,5个犁腿都处于振动状态时,使得整个深耕犁处于振动前行的模式,既有利于犁腿2对泥土的深耕破土,又降低了泥土对犁腿2的阻力,降低了牵引机械所需的牵引力,降低了犁腿2和犁铲10的损坏几率。为了进一步实现对犁腿2和犁铲10的保护作用,对前端螺栓17的前度进行了设置,使得当犁铲10和犁腿2没有发生破坏之前,前端螺栓17就发生了断裂,前端螺栓17断裂后,犁腿2就可绕中部螺栓18进行转动,以实现犁腿2和犁铲10的保护作用。所示的安装座16上开设有与前端螺栓17相配合的螺栓孔21,前端螺栓17穿过螺栓孔21和直线部8上的开孔,以实现对犁腿2的铰接固定,所示直线部8前端开孔上设置有保护套22,螺栓孔21穿过保护套22,这样,当犁腿2或犁铲10受力较大时,犁腿2上的保护套22即可将前端螺栓17切断开来。所示后支板14上固定有挡块19,挡块19上设置有对弧形部9的上端进行顶触的调节螺栓20,通过旋转调节螺栓20,可对螺栓的伸出长度进行调节,进而可改变弧形部9朝下的倾斜方向,以实现对犁腿2伸入泥土的深度进行调节,达到对耕地深度的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式深耕犁,包括机架(1)、犁腿(2)、行走轮(3)和悬挂架(4),机架上固定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犁腿,悬挂架设置于机架的前端用于与牵引机械相连接,行走轮设置于机架的下方;所述犁腿(2)由直线部(8)和朝下的弧形部(9)组成,直线部与弧形部相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机架上固定有安装座(16),弧形部的下端固定有犁铲(10);其特征在于:直线部的前端经前端螺栓(17)铰接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16)或机架(1)上固定有前支架(13),直线部与弧形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后支板(14),直线部与弧形部的连接处经中部螺栓(18)铰接于后支板上,前支板与后支板经板簧(11)相连接,板簧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前支板和后支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式深耕犁,包括机架(1)、犁腿(2)、行走轮(3)和悬挂架(4),机架上固定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犁腿,悬挂架设置于机架的前端用于与牵引机械相连接,行走轮设置于机架的下方;所述犁腿(2)由直线部(8)和朝下的弧形部(9)组成,直线部与弧形部相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机架上固定有安装座(16),弧形部的下端固定有犁铲(10);其特征在于:直线部的前端经前端螺栓(17)铰接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16)或机架(1)上固定有前支架(13),直线部与弧形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后支板(14),直线部与弧形部的连接处经中部螺栓(18)铰接于后支板上,前支板与后支板经板簧(11)相连接,板簧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前支板和后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式深耕犁,其特征在于:深耕作业时,犁铲(10)破损时犁铲(10)和弧形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庆平关恒军李永强司道明付立元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运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