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背面发射极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背面发射极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PECVD是借助微波或射频等使含有薄膜成分原子的气体电离,在局部形成等离子体,而等离子体化学活性很强,很容易发生反应,在基片上沉积出所期望的薄膜。为了使化学反应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利用了等离子体的活性来促进反应,因而这种CVD称为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太阳电池是一种基于光伏效应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为了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中经常使用选择性发射极的制备工艺,一般选择性发射极采用扩散而后进行激光掺杂的工艺过程,其优点是对常规太阳能电池的制程兼容性强,缺点是激光工序后无清洗工序,从而表面的损伤层无法去除,工艺过程略有瑕疵。因此现在需要一种新的选择性发射极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新的选择性发射极的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背面发射极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背面发射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单晶硅片首先进行碱抛,去除表面损伤层;/n步骤二:硅片表面使用PECVD的方式制备SiNx掩膜;/n步骤三:设计特定图案,使用激光将部分区域的掩膜去除,即开槽,开槽的图案与金属化的栅线一致,开槽的宽度为30~130μm,线条可以为连续直线,线段,点阵列;/n步骤四:使用化学腐蚀的方式,在硅片表面的开槽区域制备出绒面,碱制绒绒面反射率达到11-14%,而后使用HF与HNO3的混合溶液将绒面反射率腐蚀至19~26%,之后使用HF溶液将掩膜全部去除,在硅片表面形成两种粗糙度不同的区域即:绒面区与抛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背面发射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单晶硅片首先进行碱抛,去除表面损伤层;
步骤二:硅片表面使用PECVD的方式制备SiNx掩膜;
步骤三:设计特定图案,使用激光将部分区域的掩膜去除,即开槽,开槽的图案与金属化的栅线一致,开槽的宽度为30~130μm,线条可以为连续直线,线段,点阵列;
步骤四:使用化学腐蚀的方式,在硅片表面的开槽区域制备出绒面,碱制绒绒面反射率达到11-14%,而后使用HF与HNO3的混合溶液将绒面反射率腐蚀至19~26%,之后使用HF溶液将掩膜全部去除,在硅片表面形成两种粗糙度不同的区域即:绒面区与抛光区;
步骤五:硅片进行扩散,绒面区的表面活性较强,掺杂浓度高,方阻掺杂至70~120Ω,而抛光区的表面活性弱,掺杂浓度低,方阻掺杂至120~160Ω,如此形成选择性掺杂的发射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背面发射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的碱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波,黄海深,杨秀徳,李平,周庭艳,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