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9671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敷设华夫筒和预埋钢筋,预埋钢筋包括主梁和设置于华夫筒之间的密肋梁;在预埋钢筋上固定设置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端,预应力钢绞线与预埋钢筋之间形成夹角;在华夫筒之间浇筑混凝土后,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伸出到混凝土之外,并连接于锚具内;当混凝土初凝直到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使预应力钢绞线张紧;张紧后切割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并在外露部分填充封闭材料,张拉端覆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在预埋钢筋上连接具有一定张角的预应力钢绞线,将预埋钢筋与预应力钢绞线共同埋在混凝土中,保证结构强度,可减少钢筋与混凝土的使用量,降低开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子行业发展迅速,电子厂房工程项目稳步增长,其中华夫板楼板施工为整个电子厂房施工的关键。华夫板是由华夫筒与钢筋混凝土组成,通常设计为具有密集孔洞、以双向交错的密肋井字梁为主要承重体系的镂空型楼板。基于华夫板的此种结构特性,传统华夫板结构采用增加配筋量及楼板厚度来满足结构承载力需求;由于电子厂房结构形式的显著特点就是平面面积大,传统华夫板结构增大强度的方式往往造成钢筋、混凝土用量大大增加,浪费资源且不利于环保,同时也提高了建造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华夫板厚度大,在华夫筒之间狭窄的空间进行大量的密肋梁钢筋绑扎施工难度较高,且后期板面易开裂,不利于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少材料使用,并降低开裂的风险,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通过设置预应力钢绞线提供结构强度,不增加预埋钢筋的数量,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包括:敷设华夫筒和预埋钢筋,所述预埋钢筋包括主梁和设置于所述华夫筒之间的密肋梁;在所述预埋钢筋上固定设置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端,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与所述预埋钢筋之间形成夹角;在所述华夫筒之间浇筑混凝土,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向外伸出,连接于锚具内;混凝土初凝直到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切割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并在外露部分填充封闭材料。可选地,还包括:根据华夫板结构平面尺寸及施工部署划分施工分区,确定各张拉区段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绘制预应力翻样图。可选地,根据所述翻样图在所述华夫筒模板上标注出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位置控制点。可选地,所述敷设华夫筒和预埋钢筋,包括:在主梁两侧取消部分所述华夫筒,为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预留空间。可选地,设置于所述密肋梁上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位置设于梁边,利用所述华夫筒与所述密肋梁转角区域进行张拉。可选地,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在华夫板面变角张拉方式。可选地,对主梁内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按主梁的平面位置对称张拉。可选地,所述张拉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包括:张拉顺序为先张拉所述密肋梁上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再张拉所述主梁内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可选地,所述切割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包括:张拉完成后,锚具外多余钢绞线采用砂轮切割机或氧-乙炔切除,锚具外剩余长度不宜小于30mm。可选地,所述在外露部分填充封闭材料,包括:清理张拉洞口内的杂物,凿毛并冲洗干净,封闭材料采用与构件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低收缩砂浆。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敷设华夫筒和预埋钢筋,预埋钢筋包括主梁和设置于华夫筒之间的密肋梁;在预埋钢筋上固定设置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端,预应力钢绞线与预埋钢筋之间形成夹角;在华夫筒之间浇筑混凝土后,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伸出到混凝土之外,并连接于锚具内;当混凝土初凝直到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使预应力钢绞线张紧;张紧后切割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并在外露部分填充封闭材料,张拉端覆盖。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在预埋钢筋上连接具有一定张角的预应力钢绞线,将预埋钢筋与预应力钢绞线共同埋在混凝土中,保证结构强度,可减少钢筋与混凝土的使用量,降低开裂的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加工的华夫板结构图;图2A为主梁与预应力钢绞线连接的俯视结构图;图2B为图2A中A-A方向的截面图;图2C为图2A中B-B方向的截面图;图2D为图2A中C-C方向的截面图;图3A为密肋梁与预应力钢绞线连接的俯视结构图;图3B为图3A中D-D方向的截面图;图3C为图3A中E-E方向的截面图。图中包括:华夫筒1、预埋钢筋2、主梁21、密肋梁22、预应力钢绞线3。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通过设置预应力钢绞线提供结构强度,不增加预埋钢筋的数量,减少混凝土的使用。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敷设华夫筒1和预埋钢筋2,预埋钢筋2包括主梁21和设置于华夫筒1之间的密肋梁22;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加工的华夫板结构图;华夫板包括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包含多个密集排列的华夫筒1,在两个分区之间为主梁,每个分区内的华夫筒之间设置密肋梁22,在两个分区之间设置主梁21,主梁21的宽度大于密肋梁22的宽度。S2、在预埋钢筋2上固定设置预应力钢绞线3的锚固端,预应力钢绞线3与预埋钢筋2之间形成夹角;如图2A所示,为主梁21与预应力钢绞线3连接的俯视结构图,图2B为图2A中A-A方向的截面图,图2C为图2A中B-B方向的截面图,图2D为图2A中C-C方向的截面图,图中X表示锚固端,Y表示张拉端。图3A为密肋梁22与预应力钢绞线3连接的俯视结构图,图3B为图3A中D-D方向的截面图,图3C为图A中E-E方向的截面图。锚固端与预埋钢筋之间可采用焊接固定的形式。S3、在华夫筒1之间浇筑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3的张拉端向外伸出,连接于锚具内;预应力钢绞线3的锚固端被混凝土包围在内,张拉端伸出到混凝土外部,通常预应力钢绞线3向上倾斜,张拉端从混凝土的上表面伸出,当预应力钢绞线3位于最边缘位置时,可从混凝土的竖向侧边伸出;张拉端伸出混凝土后伸入锚具之内,锚具为固定在混凝土上表面的结构,与混凝土固定为一体,在向外张拉预应力钢绞线3时通过锚具对其施加作用力。S4、混凝土初凝直到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预应力钢绞线3的张拉端;张拉过程沿预应力钢绞线3的长度方向施加拉力,使预应力钢绞线3被张紧,预应力钢绞线3的拉力主要由锚具提供。S5、切割预应力钢绞线3的张拉端,并在外露部分填充封闭材料;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伸出到外部的长度较长,此部分用于被夹持,当张拉操作完成后,需要将过长的部分切除。本专利技术根据华夫板施工工艺,结合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与华夫板钢筋、混凝土施工穿插进行,在保证结构承载力的同时,减少华夫板配筋量及楼板厚度,便于华夫板施工及质量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技术可经济、快捷、高效完成华夫板施工;将预埋钢筋与预应力钢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敷设华夫筒(1)和预埋钢筋(2),所述预埋钢筋(2)包括主梁(21)和设置于所述华夫筒(1)之间的密肋梁(22);/n在所述预埋钢筋(2)上固定设置预应力钢绞线(3)的锚固端,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与所述预埋钢筋(2)之间形成夹角;/n在所述华夫筒(1)之间浇筑混凝土,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的张拉端向外伸出,连接于锚具内;/n混凝土初凝直到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的张拉端;/n切割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的张拉端,并在外露部分填充封闭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敷设华夫筒(1)和预埋钢筋(2),所述预埋钢筋(2)包括主梁(21)和设置于所述华夫筒(1)之间的密肋梁(22);
在所述预埋钢筋(2)上固定设置预应力钢绞线(3)的锚固端,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与所述预埋钢筋(2)之间形成夹角;
在所述华夫筒(1)之间浇筑混凝土,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的张拉端向外伸出,连接于锚具内;
混凝土初凝直到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的张拉端;
切割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的张拉端,并在外露部分填充封闭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华夫板结构平面尺寸及施工部署划分施工分区,确定各张拉区段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的长度,绘制预应力翻样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翻样图在所述华夫筒(1)模板上标注出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的位置控制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粘结预应力华夫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设华夫筒(1)和预埋钢筋(2),包括:
在主梁两侧取消部分所述华夫筒(1),为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的张拉端预留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永董宝俞庚仁廖智超江华龚锦向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