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TdT酶和NtbspQI切刻酶联用检测脑胶质瘤标志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964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和NtbspQI切刻酶联用信号放大检测脑胶质瘤标志物的方法。首先,利用NtbspQI切刻酶的特定位点切割DNA和以dTTP为底物,利用TdT的无模板3端生长polyT的功能,将传统的单纯检测miRNA转化为利用铜离子检测polyT,实现了miRNA‑153的高效、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抗干扰能力,为建立灵敏而特异的miRNA检测方法提供了新方向。

Detection of glioma markers based on TDT and ntbspq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TdT酶和NtbspQI切刻酶联用检测脑胶质瘤标志物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为一种基于TdT酶和NtbspQI切刻酶联用检测脑胶质瘤标志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很多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已经成为了癌症早期诊断的潜在肿瘤标志物。已知的miRNAs中,有50%与多种人类肿瘤有关,这些miRNAs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脑胶质瘤(脑胶质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按死亡率顺序排位,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致死率皆位居前列。由于目前我国癌症患者的数量增长非常迅速,因此,对癌症的科学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术后监测,已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与方向。很多生物学研究已经证实,实现对癌症的早期诊断,可以有效提高癌症的存活率,通过对miRNA的灵敏检测可以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中示例待检miRNA为miRNA-153,它是脑胶质瘤中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传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Northern印迹法,微阵列和逆转录酶实时定量PCR(RT-PCR)。这些方法中,实时定量PCR技术相对其他两种技术来说操作简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然而,因为miRNA有着序列短、表达量低以及稳定性相对较差的特点,所以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通常需要复杂的引物设计或引物修饰,这对于miRNA的灵敏而通用的检测是不利的。在本专利技术中,设计了一种由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TdT)和NtbspQI切刻酶联用进行信号放大的方法。该方法利用NtbspQI切刻酶在酶切位点进行切割,这样释放出3端羟基,TdT在3端以dTTP为底物进行延伸,长出的polyT又会被切刻酶切割,通过控制两种酶的比例,从而控制polyT的长度,切割下来的polyT和加入进去的铜离子通过还原剂的作用,使铜离子还原成0价铜,结合在polyT上,通过酶标仪检测荧光值,从而确定miRNA的量,达到了对痕量miRNA的定量检测。同时,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抗干扰能力,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我们研发了一种基于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TdT)和NtbspQI切刻酶联用信号放大检测脑胶质瘤标志物miRNA-153的方法。首先,利用NtbspQI切刻酶的特定位点切割DNA和以dTTP为底物,利用TdT的无模板3端生长polyT的功能,将传统的单纯检测miRNA转化为利用铜离子检测polyT,实现了miRNA-153的高效、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抗干扰能力,为建立灵敏而特异的miRNA检测方法提供了新方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对miRNA-153的高效、快捷、灵敏度、特异性的检测,具体检测步骤如下:(1)(序列一)和DNA探针(序列二)与miRNA-153结合茎环结构以及DNA探针由100uM稀释到10uM,加入20ul体系中2ul使终浓度为1uM,控制不同的miRNA-153的加入量,常温混合反应1h,使三个结构发生构象变化。(2)加入酶加入TdT酶和NtbspQI切刻酶,37°反应1h后85°灭活25min。(3)加入铜离子和还原剂加入铜离子和还原剂后室温反应20min后,用酶标仪测量荧光值,根据荧光值表征出miRNA的含量。(4)实验优化及数据处理分别对整个流程中探针序列、缓冲液种类、酶比例进行筛选,对探针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到该方法的最佳条件。附图说明图1反应原理图;图2最适缓冲液琼脂糖电泳表征图;图3DNA探针和茎环的设计;图4NtbspQI切刻酶酶切位点;图5最适酶比例琼脂糖电泳表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案例中将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反应原理图。(1)可行性实验:为了在实验可以顺利进行,需要探究出最适合两种酶的buffer,对于TdT的buffer是RB10×和CoCl2,NtbspQI切刻酶的buffer是NEBuffer3.1,所以为了选择出最适合的buffer,做了以下的探究,a)两者buffer均加入反应体系;b)只加TDT的buffer;c)只加NtbspQI切刻酶发buffer;d)加入CoCl2和NEBuffer3.1;e)加入RB10×和NEBuffer3.1。最终可以判断出来,CoCl2是TdT必须的buffer,但是NEBuffer3.1的存在会使TDT的buffer失效,而NtbspQI切刻酶在TdT的buffer中是可以正常使用,所以,最后得出结论,两个酶联用的时候最合适的buffer是RB10×和CoCl2。如图2所示。(2)茎环和DNA探针的选择为了实验结果有更好的灵敏度与稳定性,我们设计了一个茎环和一个DNA探针:茎环结构5’-GATCACTTTTGCTCTTCAAAAG-3’DNA探针5’-TTGAAGAGTGACTATGCAA-3’mi-RNA-1535’-UUGCAUAGUCACAAAAGUGAUC-3’由图3可以看出,茎环结构和DNA探针分别有一部分和miRNA-153互补配对,同时miRNA-153和DNA探针也有一部分可以互补配对,NtbspQI切刻酶的切割位点如图4所示,该位点存在在茎环结构的茎上,当没有目标物存在的时候,由于茎环足够稳定,不能和DNA探针互补配对,所以就算有酶存在也没办法进行切割,同时3端被封死,所以两种酶都不发挥作用。当有目标物存在的时候,就会把茎环打开,那么NtbspQI切刻酶的切割位点就暴露出来,就可以进行切割,随后TdT因为底物的存在就可以在暴露出来的3端进行延伸。(3)最适TdT和NtbspQI切刻酶的比例为了避免NtbspQI切刻酶切割后暴露出3端后,TdT长点就切,没办法生成较长的polyT,所以要降低NtbspQI切刻酶的浓度,所以要探究一下最合适的TdT和NtbspQI切刻酶的比例。TdT和NtbspQI切刻酶调整为:1:1、2:1、5:1、10:1结果如图5所示。序列表<110>天津大学<120>基基于TdT酶和NtbspQI切刻酶联用检测脑胶质瘤标志物的方法<160>3<170>SIPOSequenceListing1.0<210>1<211>22<212>RNA<213>脑胶质瘤(ArtificialSequence)<400>1uugcauagucacaaaagugauc22<210>2<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TdT酶和NtbspQI切刻酶联用检测脑胶质瘤标志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茎环结构和DNA探针与miRNA-153充分结合,发成构象变化,提供出NtbspQI切刻酶切割位点;(2)同时加入NtbspQI切刻酶和TdT,进行切割和延伸;(3)生成的polyT中加入铜离子,再加入还原剂,通过铜和polyT结合后给予335nm的激发光,可以给出565nm的发射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TdT酶和NtbspQI切刻酶联用检测脑胶质瘤标志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茎环结构和DNA探针与miRNA-153充分结合,发成构象变化,提供出NtbspQI切刻酶切割位点;(2)同时加入NtbspQI切刻酶和TdT,进行切割和延伸;(3)生成的polyT中加入铜离子,再加入还原剂,通过铜和polyT结合后给予335nm的激发光,可以给出565nm的发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微小RNA的是由TdT和NtbspQI切刻酶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微小RNA的由TdT和NtbspQI切刻酶联用时,只可使用TdT所携带的buffer,NtbspQI切刻酶所携带的NEBuffer.3.1的存在会影响TdT的活性,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津崔警予宫晓群朴佳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