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耳内镜手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947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耳内镜装置,包括细长的插入杆、成像管道、工作通道和操作机构,其中插入杆包括杆体和位于杆体前端的探头,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可通过操作机构控制探头部弯曲,观察耳内不同区域,通过工作通道插入手术器械进行手术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耳内镜装置探头部的设置符合耳内的结构特点,且可单手操作同时进行观察和手术,安全性能高、操作便捷。

A multifunctional endoscopic ear surger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耳内镜手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耳内镜手术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耳内镜微创手术已广泛普及于外耳及中耳功能性手术。目前,耳内镜内有两种光导纤维光束,导光束和传像束,分别用于照明和成像。与西方国家高加索人种较为宽且直的外耳道结构不同,我国人群的外耳道较为弯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硬性耳内镜的最大视野范围,由于硬性耳内镜术野较窄,术中常常需要更换不同角度的镜头来满足不同术区的观察,造成了不便。且目前的耳内镜系统仅能提供照明及成像的功能,缺乏工作通道。常规手术时,采用一手持镜,一手操作,但是单手操作仅能够使用一种器械,限制了复杂操作的完成。或由助手持镜,术者双手操作,这对术者和助手的配合程度要求很高,容易因为行动不同步而影响操作。此外,由于耳道狭小(长约2.1~2.5cm,直径约0.7cm),而鼓室相对较大(上下径约1.5cm,前后径约1.3cm),类似于烧瓶状结构。在传统耳内镜技术下,有些操作无法直接实现,如直视及在上鼓室内的操作,此时就需要磨除扩大外耳道后上壁,这样既增大了创伤又增加了损伤血管或神经等重要结构的风险。因此,现有技术还缺少一种安全性能高、操作便捷的耳内镜手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耳内镜装置,该装置根据耳部结构的特点,在插入杆末端设置可弯曲转角的探头部,使得手术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观察耳内的不同区域,且不会损伤耳内结构,安全性能高,操作便捷。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耳内镜装置还可包括贯穿耳内镜装置插入杆的工作通道,手术器械可通过该工作通道抵达患处进行手术,手术人员通过单手操作单一设备即可同时进行观察和部分手术操作,方便其进行实施更加复杂的手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耳内镜装置,所述耳内镜手术装置包括细长的插入杆、工作通道、成像管道和操作机构,其中插入杆包括杆体和位于杆体前端的探头部,所述探头部可在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向不同方向弯曲,在手术过程中,操作者可通过操作机构调节探头部的弯曲角度,观察耳内不同区域的情况。根据耳部的结构特点,所述探头部的长度优选为8-12mm,更优选为10mm,探头部的可调弯度优选为0°-45°,该长度和角度范围内探头部可自由的在鼓室内转动弯曲,对不同区域进行有效观察,同时避免探头部末端与耳内结构碰触,提高了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中耳内镜装置的成像管道轴向贯穿插入杆,其中可包括传像光纤,传像光纤的一端位于探头部的前端,另一端伸出插入杆的后端与外部显示装置或目镜连接,操作者可通过外部显示装置或目镜观察耳内的情况。可选的,所述成像管道包括一束或一束以上的传像光纤,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包括两束传像光纤,从而形成立体的影像。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耳内镜装置的成像管道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和线缆,其中摄像头位于探头部的前端,通过线缆与外部显示装置连接,使操作者可通过外部显示装置观察耳内的情况。可选的,本专利技术的耳内镜装置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摄像头,优选的,包括两个摄像头以形成立体的影像。可选的,外部显示设备包括电脑显示器等。本专利技术的耳内镜装置还可包括照明光纤,照明光纤轴向贯穿所述插入杆,一端汇集于插入杆的探头的前端,另一端从插入杆末端伸出。通过照明光纤可为手术部位提供照明,使手术人员能够清楚的观察手术部位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耳内镜装置的工作通道轴向贯穿插入杆,一端开口于探头前端,在耳内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可通过该工作通道抵达患处,进行手术操作。通过在耳内镜中设置工作通道,手术人员单手即可实现观察和部分手术操作,从而能够更方便、安全的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本专利技术的耳内镜装置,杆体的外径小于耳道的内径,杆体可由硬质材料制成,使其在手术过程中不因探头部弯曲或手术器械的操作而发生形变,避免对耳道造成意外损伤,可选的,杆体可由医用不锈钢制成。本专利技术的耳内镜装置还可包括手持部,手持部与插入杆的后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可为Y型的中空管道,包括相互连通的主管道、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其中主管道与插入杆的后端连接,工作通道依次穿过第一分支管道、主管道和插入杆,成像管道依次穿过第二分支管道、主管道和插入杆,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可从第一分支管道插入工作通道。第一分支管道与第二分支管道之间的夹角可为任意角度,不影响手术人员进行操作即可,优选的,夹角为20°-80°,更优选的,第一分支管道与第二分支管道之间的夹角为4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手持部的第一分支管道、主管道和插入杆可处于同一直线上,从而使工作通道呈直线,手术器械通过直线型的工作通道,无需弯折即可到达患处,操作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耳内镜装置的操作机构可位于插入杆的后端,可选的,操作机构可位于插入杆后端手持部的一侧,以方便手术人员进行单手操作。可选的,操作机构可为操作手柄,手术人员通过向不同的方向推动手柄控制探头向不同方向弯曲。可选的,本专利技术的探头部可由多个相互铆接的圆环组成,各圆环通过牵引线与操作机构连接,通过调节操作机构,可拉紧或放松牵引线,实现探头部向不同方向的弯曲转角。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耳内镜装置还包括用于耳部手术的手术器械,所述手术器械可穿过工作通道抵达患处进行手术操作,可选的,所述手术器械可包括吸引器、钳夹装置和注射器,可选的,所述钳夹装置为活检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耳内镜手术装置上设有工作通道,可通过同一设备同时进行观察和手术操作,利于单手操作,方便安全;同时根据耳内耳道狭窄、鼓室相对较大的结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耳内镜装置的插入杆包括硬质杆体和长度适当的探头部,使得手术人员可在手术过程中随时调节观察区域,消除视野盲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耳内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耳内镜装置的探头部末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耳内镜手术装置包括细长的插入杆1、成像管道2、工作通道3、操作机构4和手持部5,其中插入杆1包括硬质杆体11和位于杆体前端的探头部12,杆体11的外径小于耳道的内径,由医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探头部12可在操作机构4的控制下向不同方向弯曲。为适应耳内的结构特点,即耳道狭小,而鼓室相对较大,探头长度约为10mm,可调弯度为0°-45°,如此可在杆体11保持不动的情况下,仅探头12部分进行小范围的弯曲转角,如此既可以有效的观察耳内不同区域的影像,又能避免插入杆的大幅度弯曲触碰耳内其他部分,对耳内镜微创手术的不利影响。本实施例中,成像管道2中包括传像光纤,传像光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内镜装置包括细长的插入杆、成像管道、工作通道和操作机构,其中插入杆包括杆体和位于杆体前端的探头部,所述探头部的长度为8-12mm,可在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弯曲,所述成像管道和工作通道轴向贯穿所述插入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内镜装置包括细长的插入杆、成像管道、工作通道和操作机构,其中插入杆包括杆体和位于杆体前端的探头部,所述探头部的长度为8-12mm,可在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弯曲,所述成像管道和工作通道轴向贯穿所述插入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部的长度为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部的可调弯度为0°-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由硬质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管道包括传像光纤,传像光纤的一端位于探头部前端,另一端伸出插入杆的后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欢吴皓汪照炎柴永川陈见清谭皓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