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水层位置可控的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944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3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水水层位置可控的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其包括养殖池、净化池、进水管和水泵;所述净化池的位置高于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底部设有水泵,水泵与进水管一端连接,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净化池的顶部连通;还包括出水水位控制管、漏网和出水管;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和出水管的一端通过漏网配合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穿过净化池的池底与养殖池顶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循环系统中操作简便、易行,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够控制出水的水层深度,从而可根据需要排放某一深度水层的水。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with controllable position of effluent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水水层位置可控的循环流水养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水水层位置可控的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属于鱼类养殖

技术介绍
流水养鱼是在有水流交换的鱼池内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方式。一般以水库、湖泊、河道、山溪、泉水等作水源,借助水位差、引流或截流设施及水泵等,使水不断地流经鱼池,或将排出水净化后再注入鱼池。由于水流起着输入溶解氧和排除鱼类排泄物的作用,池水能保持良好水质,为鱼类高密度精养创造了条件。流水养鱼的主要工艺在于控制养鱼环境,使之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最大限度地发挥鱼类的生长潜力。目前已从常温流水的初级形式,逐步发展到运用电脑对池水的流量、溶解氧、水温、pH、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含量及光照、投饵量等进行自动监测控制,成为现代化高效率的养鱼方式。流水养鱼按水的利用形式,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循环式两种基本类型。开放式水源流经鱼池后,不再回收,故耗水量较大,一般多用于水源充沛的地区,且其水流主要靠自然水位差产生,即养殖池塘的进水口端高于排水口端。封闭循环式流水养鱼的特点是水流在池塘内部靠机械动力形成。当前,封闭循环式流水养殖系统净化系统的出水水层位置固定,因此只能从固定的水层深度排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出水水层位置可控的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其结构简便易行,并且能够控制排水深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出水水层位置可控的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净化池、进水管和水泵;所述净化池的位置高于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底部设有水泵,水泵与进水管一端连接,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净化池的顶部连通;还包括出水水位控制管、漏网和出水管;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和出水管的一端通过漏网配合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穿过净化池的池底与养殖池顶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所述开口端朝向净化池池底,封闭端朝向净化池池面。进一步地,所述漏网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滤网,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安装滤网;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于出水管顶端,第一固定环与出水水位控制管内部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固定于净化池底部,管径为5~10厘米。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与出水管的相对位置能够进行调节,并通过漏网进行相对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的底部距离净化池底部距离为0~2米;出水水位控制管的长度与净化池深度相同,管径为8~15厘米。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的开口端能够上下移动,向上移动时,不超过漏网的高度,向下移动时,嵌入池底;所述池底设有与出水水位控制管孔径一致的嵌入圆环槽,从而控制无水流出。进一步地,所述漏网距离出水管顶部的距离是3~5厘米。进一步地,所述滤网的目数为5~10目,材料为不锈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循环系统中操作简便、易行,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能够控制出水的水层深度,从而可根据需要排放某一深度水层的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漏网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养殖池;2、净化池;3、进水管;4、水泵;5、出水水位控制管;6、漏网;61、第一固定环;62、第二固定环;63、滤网;7、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出水水层位置可控的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1、净化池2、进水管3和水泵4;所述净化池2的位置高于养殖池1;所述养殖池1底部设有水泵4,水泵4与进水管3一端连接,进水管3的另一端与净化池2的顶部连通;还包括出水水位控制管5、漏网6和出水管7;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5和出水管7的一端通过漏网6配合连接;所述出水管7的另一端穿过净化池2的池底与养殖池1顶部连通。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5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所述开口端朝向净化池2池底,封闭端朝向净化池2池面。所述漏网6包括第一固定环61、第二固定环62和滤网63,所述第一固定环61和第二固定环62之间安装滤网63;所述第二固定环62固定于出水管7顶端,第一固定环61与出水水位控制管5内部配合连接。所述出水管7固定于净化池2底部,管径为5~10厘米。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5与出水管7的相对位置能够进行调节,并通过漏网6进行相对固定。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5的底部距离净化池2底部距离为0~2米;出水水位控制管5的长度与净化池2深度相同,管径为8~15厘米。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5的开口端能够上下移动,向上移动时,不超过漏网6的高度,向下移动时,嵌入池底;所述池底设有与出水水位控制管5孔径一致的嵌入圆环槽,从而控制无水流出。所述漏网6距离出水管7顶部的距离是3~5厘米。所述滤网6的目数为5~10目,材料为不锈钢。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在养殖池1中进行养殖;水泵4从养殖池1底部进行抽水,顺着进水管3由净化池2上部流入净化池2进行净化;出水水位控制管5正常情况的底部距离净化池2底部存在一定距离,水流由出水水位控制管5底部流入出水水位控制管5内部,通过固定在出水水位控制管5内部的漏网6流动到漏网6上方,再从出水管7的端口流入出水管7,从而通过出口流回养殖池1,从而完成整个净化循环。在出水过程中,只需要人工控制出水水位控制管5的高度,就能够控制净化池中出水水层的位置,从而能够从所需要的水层深度进行取水,便于养殖人员进行水质调整。本专利技术养殖池中可以进行鱼菜共生养殖,应用范围广,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水水层位置可控的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养殖池(1)、净化池(2)、进水管(3)和水泵(4);所述净化池(2)的位置高于养殖池(1);所述养殖池(1)底部设有水泵(4),水泵(4)与进水管(3)一端连接,进水管(3)的另一端与净化池(2)的顶部连通;/n还包括出水水位控制管(5)、漏网(6)和出水管(7);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5)和出水管(7)的一端通过漏网(6)配合连接;所述出水管(7)的另一端穿过净化池(2)的池底与养殖池(1)顶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水水层位置可控的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养殖池(1)、净化池(2)、进水管(3)和水泵(4);所述净化池(2)的位置高于养殖池(1);所述养殖池(1)底部设有水泵(4),水泵(4)与进水管(3)一端连接,进水管(3)的另一端与净化池(2)的顶部连通;
还包括出水水位控制管(5)、漏网(6)和出水管(7);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5)和出水管(7)的一端通过漏网(6)配合连接;所述出水管(7)的另一端穿过净化池(2)的池底与养殖池(1)顶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出水水层位置可控的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出水水位控制管(5)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所述开口端朝向净化池(2)池底,封闭端朝向净化池(2)池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出水水层位置可控的循环流水养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漏网(6)包括第一固定环(61)、第二固定环(62)和滤网(63),所述第一固定环(61)和第二固定环(62)之间安装滤网(63);所述第二固定环(62)固定于出水管(7)顶端,第一固定环(61)与出水水位控制管(5)内部配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出水水层位置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顺龙陈家长邴旭文范立民宋超裘丽萍郑尧李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