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式吸声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350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声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联式吸声模块,其包括穿孔板和低频模块,所述穿孔板与所述低频模块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穿孔板上均布若干通孔,所述低频模块包括吸声本体,所述吸声本体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吸声本体分隔成若干单体,所述单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每个所述单体靠近所述穿孔板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安装孔,吸声管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在单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低频吸声材料或结构的厚度过大的问题;同时,与低频模块相对间隔设置穿孔板,在低频模块与穿孔板之间有空气层,使得串联式吸声模块在中高频情况下也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

A series sound absorption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联式吸声模块
本技术涉及声学
,尤其涉及一种串联式吸声模块。
技术介绍
如何有效吸收低频声音能量,是一个技术难点,例如常见的穿孔板吸声结构,通常由穿孔板和后面的空腔组成,想要对低频有较好的吸声效果,就需要将后面的空腔做的比较厚,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希望吸声结构占用过多的空间;常见的多孔性吸声材料,想做到低频需要很大的厚度(厚度基本对应声波波长的1/4);再如平板式的共振吸声结构,虽然也可以做到很薄,但是频带较窄,从而限制了其应用。对于常见的亥姆霍兹共振器有以下三个缺点:1、常见亥姆赫兹共振器由璧上穿孔实现,受限于壁厚,所以不会很长,要在低频达到很好的吸声效果,其共振腔体积会比较大,无法实现后续的将多个共振腔体耦合共同吸声;2、常见亥姆赫兹共振器的频带比较窄,要实现宽频,必须将孔变得很小,且就算变成微穿孔(1mm以下)的共振器,由于只有一个峰值,其吸声效果无法在一个较大的范围保持很高的吸声系数,而是从吸声峰值开始往频率两端减少,此外,微穿孔吸声结构作用在低频范围时其的厚度依然较厚;3、常见亥姆赫兹共振器的吸声性能整体表现为一个个完整的峰,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声源的不同,很难针对声源在频带上的声音峰值进行吸声,导致整体吸声效率不高。因此,亟需一种串联式吸声模块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联式吸声模块,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低频吸声材料或结构的厚度过大的问题,同时,该串联式吸声模块在中高频也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串联式吸声模块,包括:穿孔板和低频模块,所述穿孔板与所述低频模块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穿孔板上均布若干通孔,所述低频模块包括吸声本体,所述吸声本体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吸声本体分隔成若干单体,所述单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每个所述单体靠近所述穿孔板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安装孔,吸声管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在所述单体内。优选地,所述吸声本体由若干大小不同的所述单体拼合形成。优选地,所述吸声本体和所述单体为规则的几何体。优选地,所述吸声管的管径不同。优选地,所述吸声管的长度不同。优选地,所述穿孔板上均布的若干所述通孔的孔径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串联式吸声模块,通过在低频模块的吸声本体内设置隔板将吸声本体分隔为若干单体,在单体内安装吸声管,其单体利用了亥姆霍兹共振器原理,而多个单体,经过耦合计算后,在声学上联合成一整体,克服了传统亥姆霍兹共振器简单放置在一起会出现频率低谷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低频吸声材料或结构的厚度过大的问题;同时,与低频模块相对间隔设置穿孔板,在低频模块与穿孔板之间有空气层,对声阻抗进行了优化,在设计时,底部低频模块、中部空气层和顶部穿孔板联合计算,使得串联式吸声模块在中高频情况下也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串联式吸声模块的示意图。图中:1-吸声本体;2-单体;3-安装孔;4-吸声管;5-穿孔板;6-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串联式吸声模块,包括穿孔板5和低频模块,穿孔板5与低频模块平行间隔设置,穿孔板5与低频模块之间存在空气层,穿孔板5上均布若干通孔6;低频模块包括吸声本体1,吸声本体1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吸声本体1分隔成若干单体2,单体2内部为中空结构,单体2靠近穿孔板5的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孔3,吸声管4通过安装孔3安装在单体2内。进一步地,吸声本体1可以由若干大小不同的单体2拼合形成。具体地,将吸声本体1分割成若干单体2,设计出最低频带对应的第一个单体2;由亥姆霍兹共振结构的基本理论可知,每个单体2作用于不同的中心频率,设计按从低频到高频顺序,根据中心频率和目标吸声系数,得到第一个单体2的面积、吸声管4管长和管截面积。然后,设计出第二个单体2,由于第一个单体2的中心频率在低频段,为了设计与第一个单体2强耦合的第二个单体2,使低频部分的单体2发生强耦合,以此来增加带宽和吸声系数,依次设计后续单体2,直至完成吸声本体1的设计,且最终吸声本体1的面积上,距离最远的两个单体2之间的距离小于四分之一波长。由于低频模块的吸声效果与单体2的体积、形状、材料以及吸声管4的管径和长度都有关系,可选地,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单体2的体积、形状、材料以及吸声管4的管径和长度进行设计,为了制造的方便,吸声单体2的大小也可以相同;吸声本体1和单体2为规则的几何体;吸声管4的管径不同;吸声管4的长度不同;当然,在一些特殊挺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的需要,吸声本体1和单体2为不规则的几何体;吸声管4的管径相同;吸声管4的长度相同,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与低频模块相对间隔设置有穿孔板5,在低频模块与穿孔板5之间存在空气层,对声阻抗进行了优化,使得串联式吸声模块在中高频情况下也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根据实际的需要,穿孔板5上均布的若干通孔6的孔径相同,或根据实际的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孔径。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串联式吸声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孔板(5)和低频模块,所述穿孔板(5)与所述低频模块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穿孔板(5)上均布若干通孔(6),所述低频模块包括吸声本体(1),所述吸声本体(1)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吸声本体(1)分隔成若干单体(2),所述单体(2)内部为中空结构,每个所述单体(2)靠近所述穿孔板(5)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安装孔(3),吸声管(4)通过所述安装孔(3)安装在所述单体(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式吸声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孔板(5)和低频模块,所述穿孔板(5)与所述低频模块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穿孔板(5)上均布若干通孔(6),所述低频模块包括吸声本体(1),所述吸声本体(1)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吸声本体(1)分隔成若干单体(2),所述单体(2)内部为中空结构,每个所述单体(2)靠近所述穿孔板(5)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安装孔(3),吸声管(4)通过所述安装孔(3)安装在所述单体(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式吸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本体(1)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声望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