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度检测电路、供电装置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温度检测电路、供电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设备具有低功耗、轻薄易用、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响应速度、无辐射、适用范围宽、生产成品率高、易于集成化和更新换代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平板显示产业的主流技术之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集成电路芯片(integratedcircuit,IC),芯片用于驱动显示面板,以使显示面板播放目标显示画面。以源极驱动电路为例,源极驱动电路正常工作时温度一般不超过65℃。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编码设定错误等原因,会造成芯片内部出现异常,但画面仍显示正常,此时温度超过65℃,但还未达到芯片触发温度保护的阈值120℃。如果长时间工作在此状态,会造成芯片甚至电路板组件(PrintedCircuitBoardAssembly,PCBA)损坏。在现有技术中,温度检测通常只存在于显示面板的电路板上,因而其检测所得到的温度是显示面板的温度,芯片的实际温度还是无法获得。因此,如何实现对芯片的有效保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度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温度检测电路与芯片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n第一电阻电路;/n第二电阻电路,与所述第一电阻电路串联在第一供电端和第二供电端之间;以及/n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电路和所述第二电阻电路之间的串联节点并提供指示电压,/n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电路至少包括与所述芯片相邻设置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导通阻值随所述芯片的温度变化,使得所述指示电压表征所述芯片的温度是否大于预定阈值。/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温度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温度检测电路与芯片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电路;
第二电阻电路,与所述第一电阻电路串联在第一供电端和第二供电端之间;以及
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电路和所述第二电阻电路之间的串联节点并提供指示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电路至少包括与所述芯片相邻设置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导通阻值随所述芯片的温度变化,使得所述指示电压表征所述芯片的温度是否大于预定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电路还包括可调电阻,所述可调电阻包括金属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导通阻值与温度负相关。
4.一种芯片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检测电路;以及
供电模块,连接在所述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芯片之间,根据所述指示电压向所述芯片的供电端提供电源信号;
输入模块,连接在所述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供电模块之间,接收所述指示电压,并根据所述指示电压向所述供电模块提供第一控制信号,
其中,当所述指示电压表征芯片的温度不大于预定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处于无效范围,当所述指示电压表征芯片的温度大于预定阈值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处于有效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电路,连接至所述输入模块,提供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导通和关断受控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提供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导通和关断受控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以及
供电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提供所述电源信号,所述供电电路的导通和关断受控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
其中,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处于无效范围时,所述供电电路提供所述电源信号,当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处于有效范围时,所述供电电路停止提供所述电源信号。
技术研发人员:樊伟锋,张晋春,卢佳惠,谢项楠,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