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带有超滑护套的支架球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80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带有超滑护套的支架球囊,其中,导管内套装有内导管,内导管的外壁与导管的内壁接触,内导管内部同轴设置有两端开放的走丝腔;内导管的头端连接有超滑护套的开放的一端,超滑护套的另一端也开放且从前至后反向包覆在支架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的支架球囊能够通过超滑护套反向包覆支架,超滑护套能够更容易滑过钙化病变区,使得支架能够容易通过冠状动脉中严重钙化病变区,避免支架脱载。

Stent balloon with super smooth sheath for severe calcific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带有超滑护套的支架球囊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心脏支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带有超滑护套的支架球囊。
技术介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指冠脉主支、分支部位分别或同时存在的严重狭窄的病变,主要包括前降支、对角支、回旋支、钝缘支、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叉和左主干分叉病变,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5%-20%,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见类型,分叉病变的处理术式复杂,常需要在主支和边支分别置入支架。在冠心病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实施过程中,大量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腔径狭窄程度并不与以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成线性关系,更可能与冠状动脉壁的病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不稳定的斑块出现裂缝甚至破裂,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的钙化可出现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较年轻成人的病变,为在脂质核的脂质小体中的结晶钙的聚集。钙沉积在较年长人群中更为多见且程度更重。在多数进展性病变中,当矿化(mineralization)现象占主导时,显示有包括脂质成分发生沉淀和纤维组织增加。上述这种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会影响冠状动脉中支架的置入,支架在推送时遇到钙化病变的阻力,反复推送或粗暴操作可能导致支架脱载、变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支架手术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带有超滑护套的支架球囊,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架不容易通过冠状动脉中严重钙化病变区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带有超滑护套的支架球囊,包括导管,所述的导管靠近头端的位置上设置有球囊,球囊与充气管的一端相连,充气管的另一端伸出导管的尾端与压力泵相连;球囊外部套装有支架;所述的导管内套装有内导管,内导管的外壁与导管的内壁接触,所述的内导管内部同轴设置有两端开放的走丝腔;所述的导管内壁上沿着轴向设置有导向键槽,导向键槽的头端不贯通导管的头端,导向键槽的尾端贯通导管的尾端;所述的内导管的外壁上沿着轴向设置有与导向键槽相配合的导向键,导向键的头端与导向键槽的头端接触状态下,导管的头端与内导管的头端平齐;所述的内导管的头端连接有超滑护套的开放的一端,超滑护套的另一端也开放且从前至后反向包覆在支架外壁上。本技术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的超滑护套的长度不小于支架的长度。所述的内导管的尾端设置有推拉把手。所述的球囊对应导管上对应设置有不透光标记带。所述的充气管设置在导管的管壁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Ⅰ)本技术的的支架球囊能够通过超滑护套反向包覆支架,超滑护套能够更容易滑过钙化病变区,使得支架能够容易通过冠状动脉中严重钙化病变区,避免支架脱载。(Ⅱ)本技术的支架球囊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适用于血管分叉部位病变的介入治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压力泵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普通球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导管,2-球囊,3-充气管,4-压力泵,5-支架,6-内导管,7-走丝腔,8-导向键槽,9-导向键,10-推拉把手,11-不透光标记带,12-超滑护套。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带有超滑护套的支架球囊,包括导管1,导管1靠近头端的位置上设置有球囊2,球囊2与充气管3的一端相连,充气管3的另一端伸出导管1的尾端与压力泵4相连;球囊2外部套装有支架5;导管1内套装有内导管6,内导管6的外壁与导管1的内壁接触,内导管6内部同轴设置有两端开放的走丝腔7;导管1内壁上沿着轴向设置有导向键槽8,导向键槽8的头端不贯通导管1的头端,导向键槽8的尾端贯通导管1的尾端;内导管6的外壁上沿着轴向设置有与导向键槽8相配合的导向键9,导向键9的头端与导向键槽8的头端接触状态下,导管1的头端与内导管6的头端平齐;内导管1的头端连接有超滑护套12的开放的一端,超滑护套12的另一端也开放且从前至后反向包覆在支架5外壁上。本实施例中,导管1和走丝腔7与现有技术中的如图3所示的普通扩张球囊的导管和走丝腔基本相同,球囊2的材质与普通扩张球囊的材质相同。充气管3和压力泵4也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充气管和压力泵。本实施例中,超滑护套12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医用超滑材料制备即可,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厚度尽可能薄一些。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导向键9的长度远小于导向键槽8的长度,在保证内导管1在轴向运动,在周向不转动的基础上,降低导向键9的长度能够降低导向键9和导向键槽8运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超滑护套12的长度不小于支架5的长度,以能够刚好完全覆盖支架4为准。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内导管6的尾端设置有推拉把手10,便于抽拉内导管6,带出超滑护套1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方案,球囊2对应导管1上对应设置有不透光标记带11。不透光标记带11用于在X射线下标记定位。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充气管3设置在导管1的管壁内,可以随着导管1伸出患者体外,暗线布设,布局更加合理。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使用时,将PTCA导丝送入严重钙化病变的血管中,导丝从外部穿入走丝腔7中,使得整个支架球囊沿着导丝进入血管,当支架5到达血管的严重钙化病变区时,会受到硬化斑块的阻挡,此时包覆在支架5外部的超滑护套12与硬化斑块接触,支架5不会与硬化斑块直接接触,超滑护套12能够保护支架5更加顺利地通过严重钙化病变区避免支架5的脱载。当支架5到达目标位置后,在体外拉动推拉把手10,使得内导管6相对于导管1向体外运动,内导管6的头端牵引超滑护套12,使得超滑护套12收缩进入导管1的内部腔体,随着内导管6的运动确保超滑护套12全部进入导管1的内部腔体或者直接抽出至体外。超滑护套12完全脱离支架5后,按照常规的医疗步骤给球囊2充气加压,撑开支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带有超滑护套的支架球囊,包括导管(1),所述的导管(1)靠近头端的位置上设置有球囊(2),球囊(2)与充气管(3)的一端相连,充气管(3)的另一端伸出导管(1)的尾端与压力泵(4)相连;球囊(2)外部套装有支架(5);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导管(1)内套装有内导管(6),内导管(6)的外壁与导管(1)的内壁接触,所述的内导管(6)内部同轴设置有两端开放的走丝腔(7);/n所述的导管(1)内壁上沿着轴向设置有导向键槽(8),导向键槽(8)的头端不贯通导管(1)的头端,导向键槽(8)的尾端贯通导管(1)的尾端;所述的内导管(6)的外壁上沿着轴向设置有与导向键槽(8)相配合的导向键(9),导向键(9)的头端与导向键槽(8)的头端接触状态下,导管(1)的头端与内导管(6)的头端平齐;/n所述的内导管(1)的头端连接有超滑护套(12)的开放的一端,超滑护套(12)的另一端也开放且从前至后反向包覆在支架(5)外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带有超滑护套的支架球囊,包括导管(1),所述的导管(1)靠近头端的位置上设置有球囊(2),球囊(2)与充气管(3)的一端相连,充气管(3)的另一端伸出导管(1)的尾端与压力泵(4)相连;球囊(2)外部套装有支架(5);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导管(1)内套装有内导管(6),内导管(6)的外壁与导管(1)的内壁接触,所述的内导管(6)内部同轴设置有两端开放的走丝腔(7);
所述的导管(1)内壁上沿着轴向设置有导向键槽(8),导向键槽(8)的头端不贯通导管(1)的头端,导向键槽(8)的尾端贯通导管(1)的尾端;所述的内导管(6)的外壁上沿着轴向设置有与导向键槽(8)相配合的导向键(9),导向键(9)的头端与导向键槽(8)的头端接触状态下,导管(1)的头端与内导管(6)的头端平齐;
所述的内导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