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612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插拔领域,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收容于所述绝缘体内的导电端子和包覆所述绝缘体的金属外壳,所述连接器一端连接有连接线,另一端与外部电子设备可插拔连接,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位于所述连接器的边缘处,所述金属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接地端子电导通且固定连接的连接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连接器的金属外壳上设置有连接片,通过连接片直接与接地端子连接,无需编织外裸接地线和后翻铆压铁壳,这种连接方式加工简单,减小了人工的耗费,同时也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便于连接器向小型化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插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简称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由众多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发布了1.0,1.1,2.0,及3.0版本,上述USB1.0,1.1,2.0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信号传输速率:(1)、低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鼠标和键盘;(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2兆比特每秒;(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而3.0版本为超速模式传输速率为640兆比特每秒,现在众多的电子产品已经均是采用了USB3.0接口。USB插头内的导电端子包括电源端子、差分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等,接地端子与USB插头金属外壳电导通,传统的方式是通过编织外裸接地线,后翻铆压铁壳的方式来实现电导通。这种方式耗费的人工和成本较高,而且不利于USB插头的体积做小。因此,亟需一种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的金属外壳与接地端子直接连接。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收容于所述绝缘体内的导电端子和包覆所述绝缘体的金属外壳,所述连接器一端连接有连接线,另一端与外部电子设备可插拔连接,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位于所述连接器的边缘处,所述金属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接地端子电导通且固定连接的连接片。该连接器的金属外壳上设置有连接片,通过连接片直接与接地端子连接,无需编织外裸接地线和后翻铆压铁壳,这种连接方式加工简单,减小了人工的耗费,同时也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便于连接器向小型化发展。优选地,所述连接片位于靠近所述接地端子的一侧且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接地端子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抵接部和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金属外壳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接地端子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接地端子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通过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接地端子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通过粘接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片通过冲压折弯形成。优选地,所述金属外壳靠近所述连接线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线相配合的卡箍。优选地,所述金属外壳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包覆有绝缘套,所述连接线靠近所述金属外壳的一端和所述卡箍均包覆于所述绝缘套内。优选地,在所述金属外壳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所述金属外壳与所述绝缘体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优选地,所述绝缘套与所述绝缘介质一体注塑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连接器的金属外壳上设置有连接片,通过连接片直接与接地端子连接,无需编织外裸接地线和后翻铆压铁壳,这种连接方式加工简单,减小了人工的耗费,同时也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便于连接器向小型化发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不包括金属外壳);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绝缘体;11、第一绝缘块;12、第二绝缘块;121、限位凸起;21、接地端子;211、第二抵接部;212、焊接部;22、电源端子;23、差分信号端子;3、金属外壳;31、连接片;311、第一抵接部;312、连接部;32、卡箍;321、第一卡箍部;322、第二卡箍部;33、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1、收容于绝缘体1内的导电端子和包覆绝缘体1的金属外壳3。连接器一端连接有连接线,另一端与外部电子设备可插拔连接。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21、电源端子22和差分信号端子23。接地端子21位于连接器的边缘处,金属外壳3上设置有与接地端子21电导通且固定连接的连接片31。该连接器的金属外壳3上设置有连接片31,通过连接片31直接与接地端子21连接,无需编织外裸接地线和后翻铆压铁壳,这种连接方式加工简单,减小了人工的耗费,同时也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便于连接器向小型化发展。如图1和图2所示,金属外壳3在与接地端子21的焊接部2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缺口,即缺口位于金属外壳3的靠近接地端子21的一侧且靠近连接线的一端。连接片31设置于该缺口处。连接片31与金属外壳3一体成型,通过冲压折弯工艺加工而成。连接片31包括第一抵接部311和连接第一抵接部311与金属外壳3的连接部312。连接部312为连接片31整体向金属外壳3的内侧折弯90°的这一部分,第一抵接部311为连接片31的端部向外折弯90°的这一部分。第一抵接部311能够增大与接地端子21的接触面积,便于二者固定连接,以及保证二者的电导通性。为了便于与第一抵接部311连接,接地端子21设置有焊接部212的一端分支有第二抵接部211(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抵接部211位于第一绝缘块11的边缘处,连接片31向内折弯,即能碰触到第二抵接部211。第二抵接部211与接地端子21的焊接部212间隔设置,二者间隔设置,第一抵接部311与第二抵接部211连接时,不会损坏接地端子21的焊接部212与PCB板或者导线的连接,再者接地端子21的焊接部212与PCB板或者导线的连接,不会影响第一抵接部311与第二抵接部211的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地,绝缘体1包括第一绝缘块11和第二绝缘块12,第二绝缘块12和第一绝缘块11分别位于导电端子的上下两侧。接地端子21位于连接器的一侧,电源端子22位于连接器的另外一侧,差分信号端子23位于接地端子21和电源端子22之间。电源端子22和差分信号端子23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焊接部212、固定部和抵触部,焊接部212位于靠近连接线的一端。接地端子21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焊接部212、固定部和抵触部,接地端子21的焊接部212的一端还分支有第二抵接部211。导电端子可以直接通过焊接与连接线中对应的导线连接,也可以通过PCB板与连接线连接。即导电端子的焊接部212直接与导线焊接或者焊接于PCB板上。连接器插入到外部电子设备之后,抵触部与外部电子设备相应的端子相抵接,从而电导通连接器与外部电子设备。第一绝缘块11上设置有与导电端子相匹配的凹槽,导电端子放置于凹槽内。第一绝缘11块上设置有卡接凹槽,第二绝缘块12上设置有卡接凸起,然后第二绝缘块12扣合于第一绝缘块11上,通过卡接凹槽和卡接凸起的配合,将二者固定连接。第二绝缘块12的底面抵接于导电端子的固定部,从而将导电端子固定于第一绝缘块11上。继续参照图1,金属外壳3包覆绝缘体1之后,第一抵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1)、收容于所述绝缘体(1)内的导电端子和包覆所述绝缘体(1)的金属外壳(3),所述连接器一端连接有连接线,另一端与外部电子设备可插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21),所述接地端子(21)位于所述连接器的边缘处,所述金属外壳(3)上设置有与所述接地端子(21)电导通且固定连接的连接片(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1)、收容于所述绝缘体(1)内的导电端子和包覆所述绝缘体(1)的金属外壳(3),所述连接器一端连接有连接线,另一端与外部电子设备可插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21),所述接地端子(21)位于所述连接器的边缘处,所述金属外壳(3)上设置有与所述接地端子(21)电导通且固定连接的连接片(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1)位于靠近所述接地端子(21)的一侧且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所述连接片(31)与所述接地端子(21)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1)包括第一抵接部(311)和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部(311)与所述金属外壳(3)的连接部(312),所述第一抵接部(311)与所述接地端子(21)靠近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311)与所述接地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小波刘文涛吴后甜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