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超男专利>正文

一种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15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包括固定槽、换气管、连接管和支架,所述固定槽通过皮筋与固定带相连接,且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口,所述固定槽固定于边框的外侧,所述缓冲管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管,所述支架固定于边框的内侧,且支架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下方连接有输送管,且连接支架的一端通过输氧管与鼻管相连接,所述鼻管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罩,且过滤罩固定于输氧管的外侧。该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设置有支架,支架固定于边框的内侧,且支架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支架,并且支架与边框之间为固定连接,这种设置可以将鼻管固定住,保证鼻管使用时的稳定性,较少在鼻子处堵塞的情况,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氧管
,具体为一种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
技术介绍
吸氧管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必不可少的常规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各临床科室,尤其是急诊和重症监护病床,为了满足临床使用的需求,许多医生还购置了比较高档的吸氧管,吸氧管对于有可能缺氧的患者,像老慢支患者等患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吸氧管对于一些不能主动吸氧的患者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帮助患者及时补充身体内的氧气,为患者的抢救争取时间。目前市场上的呼吸内科的吸氧管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大多数的呼吸内科的吸氧管固定时要用胶带粘在患者的皮肤上,使患者不舒服,吸氧管在患者的鼻部发生堵塞,不能很好的输送氧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固定时要用胶带粘在患者的皮肤上,使患者不舒服,吸氧管在患者的鼻部发生堵塞,不能很好的输送氧气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包括固定槽、换气管、连接管和支架,所述固定槽通过皮筋与固定带相连接,且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口,所述固定槽固定于边框的外侧,所述边框的上方设置有鼻梁处,且边框的外侧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换气管固定于边框的外侧,且换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换气孔,所述连接管固定于边框的外侧,且连接管通过传输管与缓冲管相连接,所述缓冲管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管,所述支架固定于边框的内侧,且支架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下方连接有输送管,且连接支架的一端通过输氧管与鼻管相连接,所述鼻管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罩,且过滤罩固定于输氧管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皮筋为伸缩结构,且皮筋与固定槽和固定带之间均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接口是包括卡槽和卡扣,且卡槽与卡扣之间为活动连接,并且卡槽与卡扣均与固定带连接,而且卡槽的外形尺寸与卡扣的外形尺寸相吻合。优选的,所述换气管的尾端为半球结构,且换气管的半球结构部分均匀分布有换气孔。优选的,所述支架与边框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支架与连接支架之间为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输送管与连接支架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连接支架的宽度大于输送管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1.设置有接口,固定槽通过皮筋与固定带相连接,且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口,这种设置直接固定,不会使用胶带给患者不适感,使用较为方便;2.设置有换气管,换气管固定于边框的外侧,且换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换气孔,并且换气管的尾端为半球结构,这种设置可以在患者的嘴处。可以将患者呼出的co2直接进入换气管中,有个缓冲过程;3.设置有支架,支架固定于边框的内侧,且支架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支架,并且支架与边框之间为固定连接,这种设置可以将鼻管固定住,保证鼻管使用时的稳定性,较少在鼻子处堵塞的情况,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鼻塞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接口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槽,2、皮筋,3、固定带,4、接口,401、卡槽,402、卡扣,5、边框,6、鼻梁处,7、透气孔,8、换气管,9、换气孔,10、连接管,11、固定管,12、缓冲管,13、传输管,14、支架,15、连接支架,16、输送管,17、输氧管,18、鼻管,19、过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包括固定槽1、皮筋2、固定带3、接口4、边框5、鼻梁处6、透气孔7、换气管8、换气孔9、连接管10、固定管11、缓冲管12、传输管13、支架14、连接支架15、输送管16、输氧管17、鼻管18和过滤罩19,固定槽1通过皮筋2与固定带3相连接,且固定带3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口4,皮筋2为伸缩结构,且皮筋2与固定槽1和固定带3之间均为固定连接,可以根据不同人的需求来拉伸,接口4是包括卡槽401和卡扣402,且卡槽401与卡扣402之间为活动连接,并且卡槽401与卡扣402均与固定带3连接,而且卡槽401的外形尺寸与卡扣402的外形尺寸相吻合,更加方便固定,方便移动,固定槽1固定于边框5的外侧,边框5的上方设置有鼻梁处6,且边框5的外侧设置有透气孔7,换气管8固定于边框5的外侧,且换气管8的一端连接有换气孔9,换气管8的尾端为半球结构,且换气管8的半球结构部分均匀分布有换气孔9,可以增加呼吸管使用的空间,调节使用者吸氧的密度,连接管10固定于边框5的外侧,且连接管10通过传输管13与缓冲管12相连接,缓冲管12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管11,支架14固定于边框5的内侧,且支架14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支架15,支架14与边框5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支架14与连接支架15之间为活动连接,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连接支架15的下方连接有输送管16,且连接支架15的一端通过输氧管17与鼻管18相连接,输送管16与连接支架15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连接支架15的宽度大于输送管16的直径,可以直接提供氧气,鼻管18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罩19,且过滤罩19固定于输氧管17的外侧。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时,首先,使用前将固定管11连接到氧气瓶中,氧气经过缓冲管12和传输管13到达连接管10中,再从输送管16进入连接支架15经过输氧管17后,从鼻管18和过滤罩19输出,进入人体内部,与此同时人呼出的co2透过透气孔7和换气管8中的换气孔9呼出,减少对人呼吸产生的压迫感,将鼻梁处6放置在人的鼻梁上方,利用固定槽1、皮筋2、固定带3和接口4,将该吸氧管安装在人的面部,这就是该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的使用流程,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包括固定槽(1)、换气管(8)、连接管(10)和支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通过皮筋(2)与固定带(3)相连接,且固定带(3)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口(4),所述固定槽(1)固定于边框(5)的外侧,所述边框(5)的上方设置有鼻梁处(6),且边框(5)的外侧设置有透气孔(7),所述换气管(8)固定于边框(5)的外侧,且换气管(8)的一端连接有换气孔(9),所述连接管(10)固定于边框(5)的外侧,且连接管(10)通过传输管(13)与缓冲管(12)相连接,所述缓冲管(12)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管(11),所述支架(14)固定于边框(5)的内侧,且支架(14)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支架(15),所述连接支架(15)的下方连接有输送管(16),且连接支架(15)的一端通过输氧管(17)与鼻管(18)相连接,所述鼻管(18)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罩(19),且过滤罩(19)固定于输氧管(17)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包括固定槽(1)、换气管(8)、连接管(10)和支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通过皮筋(2)与固定带(3)相连接,且固定带(3)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口(4),所述固定槽(1)固定于边框(5)的外侧,所述边框(5)的上方设置有鼻梁处(6),且边框(5)的外侧设置有透气孔(7),所述换气管(8)固定于边框(5)的外侧,且换气管(8)的一端连接有换气孔(9),所述连接管(10)固定于边框(5)的外侧,且连接管(10)通过传输管(13)与缓冲管(12)相连接,所述缓冲管(12)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管(11),所述支架(14)固定于边框(5)的内侧,且支架(14)的外侧安装有连接支架(15),所述连接支架(15)的下方连接有输送管(16),且连接支架(15)的一端通过输氧管(17)与鼻管(18)相连接,所述鼻管(18)的外侧设置有过滤罩(19),且过滤罩(19)固定于输氧管(17)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用防堵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皮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超男
申请(专利权)人:董超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