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长根专利>正文

杠杆气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7877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杠杆气动机,它由双驱动气缸系统、双杠杆系统、双储气罐系统、双传动系统、双供气气缸系统和气动机底板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先用人工交替撬动双杠杆,分别驱动各自的供气活塞,给相应的储气罐加满气体,然后将气体输入相应的驱动气缸,启动各自的驱动活塞和相应的气动杠杆自行作功,相应的气动杠杆将动力一面传给相应的从动齿轮对外作功,一面传给相应的供气活塞作功,补充相应的储气罐中的气体,维持自身运转,如此周而复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可实现气体循环转移作功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用的能源是气体,无消耗,无污染,使用范围广。

Lever pneumatic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杠杆气动机
本技术涉及的是气动机,尤其是一种杠杆气动机。
技术介绍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气体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杠杆气动机。一种杠杆气动机,其特征是:由双驱动气缸系统、双杠杆系统、双储气罐系统、双传动系统、双供气气缸系统和气动机底板组成,其中:在双驱动气缸系统中,后驱动气缸(47)呈圆筒形状,在其下部设有后驱动气缸座(27),在其上部设有后驱动气缸盖(51),在其缸体上设有后驱动气缸槽(41),在后驱动气缸盖(51)上还设有后驱气缸排气门挺杆(3)、后驱动气缸排气滑套(4)、后驱动气缸排气管(6)、后驱动气缸盖螺钉(35)、后驱动气缸盖滑套(52)、后气门支架套管(53)、后驱动气缸进气管(54)、后驱动气缸进气门套管(55)、后驱动气缸进气门挺杆(56)、后气门支架上部永磁S极(59)、后气门支架上部永磁N极(60)、后气门支架(61)、后驱动气缸盖内窝(120)、后驱动气缸排气门座(121)、后驱动气缸排气门(122)、后气门支架套管下部永磁N极(139)、后气门支架套管下部永磁S极(140)、后驱动气缸进气门座(141)和后驱动气缸进气门(142);在后驱动气缸(47)内设有后驱动活塞(128),在后驱动活塞(128)上端设有后驱动活塞盖(123)和后驱动活塞盖螺钉(137);在后驱动活塞盖(123)中间设有后驱动活塞永磁N极(124)、后驱动活塞永磁S极(138)和后驱动活塞加油管(58),并且还在后驱动活塞加油管(58)上端设有后驱动活塞加油管盖子(1)、后驱动活塞加油管上部永磁N极(2)和后驱动活塞加油管永磁S极(57);在后驱动活塞(128)的圆柱面上依次设有后驱动活塞双气环(125)、后驱动活塞渗油孔(126)和后驱动活塞双油环(127);在后驱动活塞(128)的中心设有后驱动活塞机油室海绵(129)、后驱动活塞机油室(130)、后驱动活塞机油室机油(131)、后驱动活塞双油环槽(135和后驱动活塞双气环槽(136);在后驱动活塞(128)的下端设有后驱动活塞带齿连杆(134),在后驱动活塞带齿连杆(134)的下部设有与之配套的后驱动气缸方形滑套(132),后驱动气缸方形滑套(132)装在驱动气缸底板(31)上。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杠杆气动机,其特征是:它由双驱动气缸系统、双杠杆系统、双储气罐系统、双传动系统、双供气气缸系统和气动机底板组成。其装配是这样的:以气动机底板为基础,在气动机底板的左边平面上,并排设有双驱动气缸,在双驱动气缸内分别设有驱动活塞,在驱动活塞下部均设有带齿连杆;在气动机底板的右边平面上,并排设有双供气气缸,在双供气气缸内分别设有供气活塞,在供气活塞下部分别设有带齿连杆。在双驱动气缸与双供气气缸之间设有双气动杠杆,双气动杠杆的动力臂、阻力臂和支点位置上均设有扇形齿轮。双气动杠杆的支点向右偏离中心,其上设有共用的杠杆轴,杠杆轴由杠杆支架支持;在杠杆支点扇形齿轮上方分别设有与之啮合的双传动齿轮,在双传动齿轮上部支架上设有双储气罐。双气动杠杆动力臂上的扇形齿轮分别与驱动活塞上的带齿连杆啮齿;双气动杠杆阻力臂上的扇形齿轮则分别与供气活塞带齿连杆啮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先用人工交替撬动前动力臂(25)和后动力臂(42),驱动各自相应的前供气活塞(108)和后供气活塞(168),给各自相应的前储气罐(66)和后储气罐(68)加满气体,然后将压缩气体输入前驱动气缸(28)和后驱动气缸(47),启动前驱动活塞(20)和后驱动活塞(128),分别交替对前动力臂(25)和后动力臂(42)作功,于是,前供气活塞(108)和后供气活塞(168)在双气动杠杆驱动下,便开始分别交替给前储气罐(66)和后储气罐(68)补充气体,与此同时,还通过支点上的前扇形齿轮(78)和后扇形齿轮(82)对外作功。如此动作,便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本技术有如下突出之处:1、本技术所用的能源是气体,无消耗,无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动力臂比阻力臂长,是省力杠杆,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3、供气气缸的直径比驱动气缸的直径大,因而,气动杠杆无需费太大的距离,就可以使供气气缸获得足够大的气压。4、本技术结构简单,材料普通,容易制造,使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驱动气缸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前驱动气缸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后供气气缸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前供气气缸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滑轮左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双储气罐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图2和图3:在双驱动气缸系统中,后驱动气缸(47)呈圆筒形状,在其下端设有后驱动气缸座(27),在其上部设有后驱动气缸盖(51),在其缸体上设有后驱动气缸槽(41);在后驱动气缸盖(51)上还设有后驱动气缸排气门挺杆(3)、后驱动气缸排气门滑套(4)、后驱动气缸排气管(6)、后驱动气缸盖螺钉(35)、后驱动气缸盖滑套(52)、后气门支架套管(53)、后驱动气缸进气管(54)、后驱动气缸进气门套管(55)、后驱动气缸进气门挺杆(56)、后气门支架上部永磁S极(59)、后气门支架上部永磁N极(60)、后气门支架(61)、后驱动气缸盖内窝(120)、后气门支架套管下部永磁S极(140)、后驱动气缸进气门座(141)和后驱动气缸进气门(142)。在后驱动气缸(47)内设有后驱动活塞(128);在后驱动活塞(128)上端设有后驱动活塞盖(123)和后驱动活塞盖螺钉(137);在后驱动活塞盖(123)中间设有后驱动活塞永磁N极(124)、后驱动活塞永磁S极(138)和后驱动活塞加油管(58),并且还在其后驱动活塞加油管(58)上端设有后驱动活塞加油管盖(1)、后驱动活塞加油管上部永磁N极(2)和驱动活塞加油管上部永磁S极(57)。在后驱动活塞(128)的圆柱面上依次设有后驱动活塞双气环(125)、后驱动活塞渗油孔(126)和后驱动活塞双油环(127)。在后驱动活塞(128)的中心设有后驱动活塞机油室海绵(129)、后驱动活塞机油室(130)、后驱动活塞机油(131)、后驱动活塞双油环槽(135)和后驱动活塞双气环槽(136)。在后驱动活塞(128)的下端设有后驱动活塞带齿连杆(134)。在后驱动活塞带齿连杆(134)的下部设有与之配套的后驱动气缸方形滑套(132),后驱动气缸方形滑套(132)装在后驱动气缸底板(31)上。参照图1、图2和图3:在双驱动气缸系统中,前驱动气缸(28)呈圆筒形状,在其下部设有前驱动气缸座(29),在其上部设有前驱动气缸盖(12),在其缸体上设有前驱动气缸槽(40);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杠杆气动机,其特征是:由双驱动气缸系统、双杠杆系统、双储气罐系统、双传动系统、双供气气缸系统和气动机底板组成,其中:在双驱动气缸系统中,后驱动气缸(47)呈圆筒形状,在其下部设有后驱动气缸座(27),在其上部设有后驱动气缸盖(51),在其缸体上设有后驱动气缸槽(41),在后驱动气缸盖(51)上还设有后驱动气缸排气门挺杆(3)、后驱动气缸排气门滑套(4)、后驱动气缸排气管(6)、后驱动气缸盖螺钉(35)、后驱动气缸盖滑套(52)、后气门支架套管(53)、后驱动气缸进气管(54)、后驱动气缸进气门套管(55)、后驱动气缸进气门挺杆(56)、后气门支架上部永磁S极(59)、后气门支架上部永磁N极(60)、后气门支架(61)、后驱动气缸盖内窝(120)、后驱动气缸排气门座(121)、后驱动气缸排气门(122)、后气门支架套管下部永磁N极(139)、后气门支架套管下部永磁S极(140)、后驱动气缸进气门座(141)和后驱动气缸进气门(142);在后驱动气缸(47)内设有后驱动活塞(128),在后驱动活塞(128)上端设有后驱动活塞盖(123)和后驱动活塞盖螺钉(137);在后驱动活塞盖(123)中间设有后驱动活塞永磁N极(124)、后驱动活塞永磁S极(138)和后驱动活塞加油管(58),并且还在后驱动活塞加油管(58)上端设有后驱动活塞加油管盖子(1)、后驱动活塞加油管上部永磁N极(2)和后驱动活塞加油管上部永磁S极(57);在后驱动活塞(128)的圆柱面上依次设有后驱动活塞双气环(125)、后驱动活塞渗油孔(126)和后驱动活塞双油环(127);在后驱动活塞(128)的中心设有后驱动活塞机油室海绵(129)、后驱动活塞机油室(130)、后驱动活塞机油室机油(131)、后驱动活塞双油环槽(135)和后驱动活塞双气环槽(136);在后驱动活塞(128)的下端设有后驱动活塞带齿连杆(134),在后驱动活塞带齿连杆(134)的下部设有与之配套的后驱动气缸方形滑套(132),后驱动气缸方形滑套(132)装在驱动气缸底板(3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杠杆气动机,其特征是:由双驱动气缸系统、双杠杆系统、双储气罐系统、双传动系统、双供气气缸系统和气动机底板组成,其中:在双驱动气缸系统中,后驱动气缸(47)呈圆筒形状,在其下部设有后驱动气缸座(27),在其上部设有后驱动气缸盖(51),在其缸体上设有后驱动气缸槽(41),在后驱动气缸盖(51)上还设有后驱动气缸排气门挺杆(3)、后驱动气缸排气门滑套(4)、后驱动气缸排气管(6)、后驱动气缸盖螺钉(35)、后驱动气缸盖滑套(52)、后气门支架套管(53)、后驱动气缸进气管(54)、后驱动气缸进气门套管(55)、后驱动气缸进气门挺杆(56)、后气门支架上部永磁S极(59)、后气门支架上部永磁N极(60)、后气门支架(61)、后驱动气缸盖内窝(120)、后驱动气缸排气门座(121)、后驱动气缸排气门(122)、后气门支架套管下部永磁N极(139)、后气门支架套管下部永磁S极(140)、后驱动气缸进气门座(141)和后驱动气缸进气门(142);在后驱动气缸(47)内设有后驱动活塞(128),在后驱动活塞(128)上端设有后驱动活塞盖(123)和后驱动活塞盖螺钉(137);在后驱动活塞盖(123)中间设有后驱动活塞永磁N极(124)、后驱动活塞永磁S极(138)和后驱动活塞加油管(58),并且还在后驱动活塞加油管(58)上端设有后驱动活塞加油管盖子(1)、后驱动活塞加油管上部永磁N极(2)和后驱动活塞加油管上部永磁S极(57);在后驱动活塞(128)的圆柱面上依次设有后驱动活塞双气环(125)、后驱动活塞渗油孔(126)和后驱动活塞双油环(127);在后驱动活塞(128)的中心设有后驱动活塞机油室海绵(129)、后驱动活塞机油室(130)、后驱动活塞机油室机油(131)、后驱动活塞双油环槽(135)和后驱动活塞双气环槽(136);在后驱动活塞(128)的下端设有后驱动活塞带齿连杆(134),在后驱动活塞带齿连杆(134)的下部设有与之配套的后驱动气缸方形滑套(132),后驱动气缸方形滑套(132)装在驱动气缸底板(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气动机,其特征是:在双驱动气缸系统中,前驱动气缸(28)呈圆筒形状,在其下部设有前驱动气缸座(29),在其上部设有前驱动气缸盖(12),在其缸体上设有前驱动气缸槽(40);在前驱动气缸盖(12)上还设有前气门支架上部永磁S极(9)、前气门支架上部永磁N极(10)、前气门支架(48)、前驱动气缸盖螺钉(49)、前驱动气缸进气管(50)、前驱动气缸排气门座(143)、前驱动气缸排气门(144)、前驱动气缸盖内窝(145)、前气门支架套管(146)、前驱动气缸排气门滑套(150)、前驱动气缸排气门挺杆(151)、前驱动气缸盖滑套(152)、前驱动气缸进气门挺杆(153)、前驱动气缸进气门滑套(154)、前驱动气缸进气门座(155)、前驱动气缸进气门(156)、前气门支架下部永磁S极(157)和前气门支架下部永磁N极(158);在前驱动气缸(28)内设有前驱动活塞(20),在前驱动活塞(20)上端设有前驱动活塞盖(16)和前驱动活塞盖螺钉(15);在前驱动活塞盖(16)中间设有前驱动活塞永磁N极(14)、前驱动活塞永磁S极(159)和前驱动活塞加油管(13),并且还在其前驱动活塞加油管(13)上部设有前驱动活塞加油管盖子(5)、前驱动活塞加油管上部永磁N极(7)和前驱动活塞加油管上部永磁S极(8);在前驱动活塞(20)的圆柱面上依次设有前驱动活塞双气环(17)、前驱动活塞渗油孔(18)、前驱动活塞双油环(19)、前驱动活塞双气环槽(160)和前驱动活塞双油环槽(161);在前驱动活塞(20)的中心设有前驱动活塞机油室海绵(147)、前驱动活塞机油(148)和前驱动活塞机油室(149);在前驱动活塞(20)的下端设有前驱动活塞带齿连杆(21),在前驱动活塞带齿连杆(21)的下部设有与之配套的前驱动气缸方形滑套(22),前驱动气缸方形滑套(22)利用驱动气缸方形滑套通用螺钉(30)装在驱动气缸底板(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气动机,其特征是:在双杠杆系统中,前动力臂(25)和前阻力臂(81)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上向右偏离中心位置处设有气动杠杆轴(78),并且还在此位置上面设有前扇形齿轮(79);在前动力臂(25)的左端设有前动力臂扇形齿轮(26),在距离前动力臂扇形齿轮(26)不远处的右边还设有前动力臂滑槽(24),在前阻力臂(81)的右端设有前阻力臂扇形齿轮(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气动机,其特征是:在双杠杆系统中,后动力臂(42)和后阻力臂(83)也是一个整体,并且与前气动杠杆并排装在气动杠杆轴(78)上,在后动力臂(42)的左端设有后动力臂扇形齿轮(133),在距离后动力臂扇形齿轮(133)不远处的右边还设有后动力臂滑槽(43),在气动杠杆轴(78)位置上面设有后扇形齿轮(82),在后阻力臂(83)的右端设有后阻力臂扇形齿轮(17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长根
申请(专利权)人:何长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