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燕尾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7726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燕尾夹,包括夹持本体和翅翼部。其中,夹持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夹持部位于同侧的一端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部,另一端具有可张合设置的第一开口,连接部沿其长度方向伸缩设置;翅翼部的一端可回转地安装在第一开口一侧,翅翼部抵靠在夹持部的靠近连接部侧,并带动第一开口张合;连接部具有第一开口夹持待夹物体时,连接部长度与第一开口的夹持厚度相同的夹持状态;以及第一开口处于闭合的原始状态。通过连接部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伸缩设置,从而当多个文件叠摞在一起时,单侧的高度仅为夹持部的厚度,避免由于叠摞文件的中心不稳造成文件倾斜甚至倾倒现象,提高日常工作的工作效率。

A kind of swallow tail cl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燕尾夹
本技术涉及文具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燕尾夹。
技术介绍
燕尾夹又名长夹,用于将零散的文件集合一体,是一种常用的办公文具。由于燕尾夹的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且整理文件过程中操作简单方便,因此得到办公中的广泛使用。现有的长尾夹包括夹持手柄和夹持本体。其中,夹持本体为一次成型的钢片,在无外力作用时,夹持本体的截面为三角形,在有外力作用时,夹持本体具有一开口,文件可沿开口伸入夹持本体内,并依靠夹持本体的金属形态恢复原理对夹持在夹持本体内的文件产生的弹性,达到对文件夹持的目的。夹持本体具有连接两夹持面的连接面。日常使用的燕尾夹为了配合夹持不同厚度的文件,设计了多种连接面尺寸不同的燕尾夹,如51mm、41mm、32mm、25mm、19mm和15mm等等尺寸大小。但是,日常工作使用时若手边的燕尾夹型号尺寸过大或是叠摞多个文件后,由于燕尾夹的连接面所在侧的高度过高,将大大影响文件整理的美观性;同时叠摞的文件由于单侧高度过高,文件整体重心不稳,也易于发生倾倒,造成工作过程中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多个燕尾夹夹持文件,并重复叠摞文件后,由于单侧高度过高,导致文件发生倾倒,造成使用上的不便的缺陷。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燕尾夹,包括:夹持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同侧的一端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部,另一端具有可张合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连接部沿其长度方向伸缩设置;翅翼部,所述翅翼部的一端可回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一侧,所述翅翼部抵靠在所述夹持部的靠近所述连接部侧,并带动所述第一开口张合;所述连接部具有所述第一开口夹持待夹物体时,所述连接部长度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夹持厚度相同的夹持状态;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处于闭合的原始状态。优选地,上述的燕尾夹,所述连接部为弹簧。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燕尾夹,所述连接部为相互活动连接的套筒和连接杆;在所述原始状态,所述连接杆套设在所述套筒内;在所述夹持状态所述连接杆伸出于所述套筒外。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燕尾夹,所述连接部朝向两个所述夹持部形成的夹持空间一侧弯曲设置。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燕尾夹,所述夹持本体还包括沿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处向外翻转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容纳翅翼部的安装空间;所述翅翼部具有具有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内的回转部。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燕尾夹,所述夹持本体还包括沿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处向外翘曲的翘曲部,所述翘曲部避开所述安装部设置。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燕尾夹,所述夹持本体呈镂空结构。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燕尾夹,所述夹持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框架和第二横向框架;所述第一横向框架靠近所述第一开口一侧设置,所述第二横向框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横向框架和所述第二横向框架的竖向框架。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燕尾夹,包括夹持本体和翅翼部。其中,夹持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同侧的一端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部,另一端具有可张合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连接部沿其长度方向伸缩设置;翅翼部的一端可回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一侧,所述翅翼部抵靠在所述夹持部的靠近所述连接部侧,并带动所述第一开口张合;所述连接部具有所述第一开口夹持待夹物体时,所述连接部长度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夹持厚度相同的夹持状态;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处于闭合的原始状态。此结构的燕尾夹,通过连接部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伸缩设置,从而连接部伸出长度通过第一开口的开口大小,即第一开口所夹持文件的厚度实现伸缩,处于夹持状态的连接部保证连接部整体的长度与所夹文件的厚度相同,从而在所有文件同侧(如左上角或右上角)夹持文件,当多个文件叠摞在一起时,单侧的高度仅为夹持部的厚度,从而夹持燕尾夹一侧的文件高度将大大降低,避免由于叠摞文件的中心不稳造成文件倾斜甚至倾倒的概率,提高日常工作的工作效率。2.本技术提供的燕尾夹,所述连接部为弹簧。所述连接部为相互活动连接的套筒和连接杆;在所述原始状态,所述连接杆套设在所述套筒内;在所述夹持状态所述连接杆伸出于所述套筒外。所述连接部朝向两个所述夹持部形成的夹持空间一侧弯曲设置。此结构的燕尾夹,连接部可为弹簧设置,当连接部受到两侧的夹持部沿连接部长度方向的拉伸时,连接部在其弹性范围内将伸长;或是,通过套筒和连接杆之间的伸缩运动的方式,实现连接部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伸缩的目的。上述两种方式均可实现连接部的长度与所夹持文件的厚度相互统一。此外无论是连接部为弹簧设置的方式,还是采用连接杆和套筒伸缩的方式,连接部均具有一定的起始厚度,在原始状态下加持本体的截面仍为三角形,进而保证在对翅翼部施加作用力时第一开口张合。3.本技术提供的燕尾夹,所述夹持本体还包括沿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处向外翻转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容纳翅翼部的安装空间;所述翅翼部具有具有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内的回转部。此结构的燕尾夹,回转部在在安装部回转设置,保证在外界对翅翼部远离回转部一侧施加作用力时,回转部抵靠在安装部内,并带动第一开口张开,安装部的设置,对回转部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动作可靠性。4.本技术提供的燕尾夹,所述夹持本体还包括沿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处向外翘曲的翘曲部,所述翘曲部避开所述安装部设置。此结构的燕尾夹,通过翘曲部的设置,避免对夹持在内的文件发生剐蹭,保证燕尾夹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5.本技术提供的燕尾夹,所述夹持本体呈镂空结构。所述夹持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框架和第二横向框架;所述第一横向框架靠近所述第一开口一侧设置,所述第二横向框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一横向框架和所述第二横向框架的竖向框架。此结构的燕尾夹,呈镂空设置的夹持本体,减少夹持部对文件的遮挡,增加可视面积,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燕尾夹在原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燕尾夹在夹持状态下,夹持文件时俯视视角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燕尾夹在夹持状态下,夹持文件时侧视视角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燕尾夹在原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燕尾夹在夹持状态下,夹持文件时侧视视角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夹持部;12-连接部;121-套筒;122-连接杆;13-安装部;14-翘曲部;15-第一横向框架;16-第二横向框架;17-竖向框架;2-翅翼部。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燕尾夹,其特征在于,包括/n夹持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11);所述夹持部(11)位于同侧的一端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部(12),另一端具有可张合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连接部(12)沿其长度方向伸缩设置;/n翅翼部(2),所述翅翼部(2)的一端可回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一侧,所述翅翼部(2)抵靠在所述夹持部(11)的靠近所述连接部(12)侧,并带动所述第一开口张合;/n所述连接部(12)具有所述第一开口夹持待夹物体时,所述连接部(12)长度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夹持厚度相同的夹持状态;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处于闭合的原始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燕尾夹,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11);所述夹持部(11)位于同侧的一端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部(12),另一端具有可张合设置的第一开口,所述连接部(12)沿其长度方向伸缩设置;
翅翼部(2),所述翅翼部(2)的一端可回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一侧,所述翅翼部(2)抵靠在所述夹持部(11)的靠近所述连接部(12)侧,并带动所述第一开口张合;
所述连接部(12)具有所述第一开口夹持待夹物体时,所述连接部(12)长度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夹持厚度相同的夹持状态;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处于闭合的原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燕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为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燕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为相互活动连接的套筒(121)和连接杆(122);在所述原始状态,所述连接杆(122)套设在所述套筒(121)内;在所述夹持状态所述连接杆(122)伸出于所述套筒(121)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燕尾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汪麒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