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医用胸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758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后医用胸带,属于医疗器具领域,包括前胸带、后胸带和防滑带,前胸带和后胸带的顶部两端之间设有防滑带,前胸带与后胸带左右两侧之间设有上、中、下三条松紧带,松紧带一端连接在后胸带上,另一端通过子母扣装置与前胸带连接;子母扣装置包括设置在松紧带一端的子扣、设置子扣上的顶杆、前胸带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条链牙带、母扣以及设在母扣一端的拉头,顶杆能扣进母扣内部,母扣可分离或啮合两条链牙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穿戴方便,而且根据患者体格及骨折部位将医用胸带正确固定在患者身体上,防止医用胸带的下滑,从而确保医用胸带能够起到避免骨折短端畸形愈合的效果。

Medical chest band after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术后医用胸带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具
,特别涉及一种手术后医用胸带。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医用胸带,有的设计繁琐不易佩戴,有的价格昂贵,有的质地透气性差,患者不愿意佩戴。或是在使用中,胸带尺寸不符,导致松紧度不合适容易下滑,不好调节患者身上导管位置或在调节导管位置时造成患者疼痛、医源性感染或操作时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术后医用胸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术后医用胸带,包括前胸带、后胸带和防滑带,所述前胸带和所述后胸带的顶部两端之间设有防滑带,所述前胸带与所述后胸带左右两侧之间设有上、中、下三条松紧带,所述松紧带一端连接在所述后胸带上,另一端通过子母扣装置与所述前胸带连接;所述子母扣装置包括设置在松紧带一端的子扣、设置子扣上的顶杆、所述前胸带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条链牙带、可分离或啮合所述两条链牙带的母扣、设在所述母扣上端的卡位槽和设在所述母扣一端的拉头。优选的是,所述顶杆为中空结构,其两侧对称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为矩形结构,所述顶杆两侧设有压缩片,所述压缩片为三角形结构,其一部分贯穿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顶杆的外侧,另一部分位于所述顶杆的内部,且所述压缩片上下高度大于所述开口的高度,两所述压缩片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压缩片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顶杆与所述卡位槽相配合,所述卡位槽底部设有压缩弹簧,且所述卡位槽内部设有左右对称的卡片,所述左右两对称的卡片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顶杆的宽度,小于两所述压缩片最外侧端点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是,防滑带包括调节扣和顶部肩带,在所述前胸带的顶部设有调节扣,在所述后胸带上设有顶部肩带,所述顶部肩带与所述调节扣活动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前胸带和所述后胸带均包括棉布包裹层和至少两层晴纶棉填充层,至少两层晴纶棉填充层设置在棉布包裹层内。优选的是,所述前胸带包括左胸带和右胸带,所述左胸带和所述右胸带通过第一魔术粘贴条连接。优选的是,所述上、中、下三条松紧带中的中松紧带的宽度大于上下两条松紧带宽度之和。优选的是,所述上松紧带一端通过第二魔术粘贴条与所述后胸带连接,所述中、下两条松紧带固定连接所述后胸带。优选的是,所述子母扣装置还包括上止和下止,所述上止和下止设于所述两条链牙带的两端,且用于限制所述母扣的行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防滑带,根据患者体格及骨折部位将医用胸带正确固定在患者身体上,防止胸带的下滑,从而确保胸带能够起到避免骨折短端畸形愈合的效果;前胸带通过三条松紧带可拆卸、可调节地与后胸带相连接,中松紧带宽大保证了患者的舒适性,其次将子母扣装置设在前胸带上,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来调节松紧性;医护人员检查患者身体时,可以直接将上松紧带拆卸方便检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前胸带和后胸带展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完全展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顶杆的局部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中顶杆和卡位槽相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胸带;2—后胸带;3—防滑带;31—顶部肩带;32—调节扣;4—上松紧带;5—中松紧带;6—下松紧带;7—子母扣装置;8—第一魔术粘贴条;9—第二魔术粘贴条;71—子扣;72—顶杆;73—链牙带;74—母扣;75—拉头;76—上止;77—下止;78—卡位槽;781—卡片;782—压缩弹簧;721—压缩片;722—开口;723—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术后医用胸带,包括前胸带1、后胸带2和防滑带3,前胸带1和后胸带2的顶部两端之间设有防滑带3,防滑带3包括调节扣32和顶部肩带31,在前胸带1的顶部设有两个调节扣32,在后胸带2上设有两个顶部肩带31,两个顶部肩带31与两个调节扣32相对应活动连接,通过调节扣32来调节顶部肩带32伸出的长度将胸带正确固定在患者身体上,防止胸带的下滑,从而确保胸带能够起到避免骨折短端畸形愈合的效果;前胸带1包括左胸带11和右胸带12,左胸带和右胸带通过第一魔术粘贴条8连接,这样方便患者穿戴。如图1-2所示,前胸带1和后胸带2均包括棉布包裹层和至少两层晴纶棉填充层,至少两层晴纶棉填充层设置在棉布包裹层内,棉布包裹的晴纶棉舒适度好、厚度适当,对束紧胸部有一定效果;前胸带1与后胸带2左右两侧之间均设有上松紧带4、中松紧带5、下松紧带6,其中,中松紧带5的宽度大于上松紧带4和下松紧带6宽度之和,中松紧带5的宽度大增加了胸部固定的面积,使得患者更舒适;松紧带一端连接在后胸带2上,另一端通过子母扣装置7与前胸带1连接,这样方便患者穿戴;子母扣装置7包括包括设置在松紧带一端的子扣71、设置子扣71上的顶杆72、前胸带1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条链牙带73、可分离或啮合两条链牙带73的母扣74、设在母扣74上端的卡位槽78、设在母扣一端的拉头75、上止76和下止77,顶杆72与卡位槽78相适配,上止76和下止77设于两条链牙带73的两端,且用于限制母扣74的行程,拉动拉头75移动母扣74来调节松紧带的松紧度,上松紧带4一端通过第二魔术粘贴条9与后胸带2连接,中、下两条松紧带固定连接后胸带2,这样设置医护人员检查患者身体时,可以直接将上松紧带4拆卸方便检查。如图3-4所示,顶杆72为中空结构,其两侧对称设有开口722,开口722为矩形结构,顶杆72两侧设有压缩片721,压缩片721为三角形结构,其一部分贯穿开口722位于顶杆72的外侧,另一部分位于顶杆72的内部,且压缩片721上下高度大于开口722的高度,两所述压缩片72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723,复位弹簧723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压缩片721固定连接,卡位槽78底部设有压缩弹簧782,且卡位槽78内部设有左右对称的卡片781,左右两对称的卡片781之间的距离大于顶杆72的宽度,小于两所述压缩片721最外侧端点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设置,将顶杆72按压进卡位槽78内,在两卡片781和两所述压缩片721的作用下,顶杆72固定位于卡位槽78内,即子扣71和母扣74固定连接;将子扣71和母扣74分开,即旋转顶杆72,使卡片781与压缩片721错开,然后松开手指,在压缩弹簧782的作用下,顶杆72弹出。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术后医用胸带,包括前胸带、后胸带和防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带和所述后胸带的顶部两端之间设有防滑带,所述前胸带与所述后胸带左右两侧之间设有上、中、下三条松紧带,所述松紧带一端连接在所述后胸带上,另一端通过子母扣装置与所述前胸带连接;所述子母扣装置包括设置在松紧带一端的子扣、设置子扣上的顶杆、所述前胸带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条链牙带、可分离或啮合所述两条链牙带的母扣、设在所述母扣上端的卡位槽和设在所述母扣一端的拉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后医用胸带,包括前胸带、后胸带和防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带和所述后胸带的顶部两端之间设有防滑带,所述前胸带与所述后胸带左右两侧之间设有上、中、下三条松紧带,所述松紧带一端连接在所述后胸带上,另一端通过子母扣装置与所述前胸带连接;所述子母扣装置包括设置在松紧带一端的子扣、设置子扣上的顶杆、所述前胸带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条链牙带、可分离或啮合所述两条链牙带的母扣、设在所述母扣上端的卡位槽和设在所述母扣一端的拉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后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为中空结构,其两侧对称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为矩形结构,所述顶杆两侧设有压缩片,所述压缩片为三角形结构,其一部分贯穿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顶杆的外侧,另一部分位于所述顶杆的内部,且所述压缩片上下高度大于所述开口的高度,两所述压缩片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压缩片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术后医用胸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与所述卡位槽相配合,所述卡位槽底部设有压缩弹簧,且所述卡位槽内部设有左右对称的卡片,所述左右两对称的卡片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顶杆的宽度,小于两所述压缩片最外侧端点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春霞安业丽王源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