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823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左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带,且固定带的右侧连接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外端位置均等间距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放置有按摩条,且按摩条的顶部连接有拉绳,所述固定带的内表面粘贴连接有棉麻层,且棉麻层的内侧涂抹有敷料层,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左端开设有第二腔室,且第二腔室的内部放置有软垫,所述固定带的外表面等间距分布有挂钩,且挂钩的下方连接有夹子,所述第一腔室的外侧安装有拉链。该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不仅能够提高该绷带的固定效果,而且该绷带给使用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按摩方式。

A kind of postoperative nursing bandage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
本技术涉及妇产科
,具体为一种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
技术介绍
通常,妇产科患者盆腔术后经常需携带胃肠减压器、导尿袋及腹腔引流袋等,这些装置现在无法固定,患者下床行走时只能自行拿着或者家属帮拿,给患者及家属增添了麻烦,且极易脱落,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目前常用的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不仅不能够提高该绷带的固定效果,而且不能够给使用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按摩方式,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常用的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不仅不能够提高该绷带的固定效果,而且不能够给使用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按摩方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左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带,且固定带的右侧连接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外端位置均等间距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的内部缠绕连接有连接绳,所述固定带的内表面安装有凸起,且凸起的内侧开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放置有按摩条,且按摩条的顶部连接有拉绳,所述固定带的内表面粘贴连接有棉麻层,且棉麻层的内侧涂抹有敷料层,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左端开设有第二腔室,且第二腔室的内部放置有软垫,所述固定带的外表面等间距分布有挂钩,且挂钩的下方连接有夹子,所述第一腔室的外侧安装有拉链。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且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与固定带的连接方式均为缝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带通过连接绳与第二连接带固定设置,且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优选的,所述凸起的竖截面呈圆形,且凸起与按摩条之间间隔分布。优选的,所述按摩条与固定带之间构成拆卸结构,且固定带为弹性结构,并且按摩条的外表面与凸起的外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置。优选的,所述挂钩关于固定带对称设置有3组,且固定带为网状结构,并且挂钩的竖截面形状呈“J”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不仅能够提高该绷带的固定效果,而且该绷带给使用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按摩方式;1.通过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粘贴连接将固定带固定在使用者的腰部位置,且通过拉绳能够使得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与使用者的腰部紧密贴合,从而提高了该绷带的固定效果;2.通过凸起能够对使用者的腰部进行按摩,且按摩条与固定带之间构成拆卸结构,并且按摩条的外表面与凸起的外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该绷带给使用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按摩方式;3.由于挂钩的竖截面形状呈“J”形结构,可以将点滴袋缠绕在挂钩上,且通过夹子能够对点滴袋的名称卡片进行固定,便于对点滴袋进行识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带;2、第一连接带;3、第二连接带;4、限位孔;5、连接绳;6、凸起;7、第一腔室;8、按摩条;9、拉绳;10、棉麻层;11、敷料层;12、第二腔室;13、软垫;14、挂钩;15、夹子;16、拉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包括固定带1、第一连接带2、第二连接带3、限位孔4、连接绳5、凸起6、第一腔室7、按摩条8、拉绳9、棉麻层10、敷料层11、第二腔室12、软垫13、挂钩14、夹子15和拉链16,固定带1的左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带2,且固定带1的右侧连接有第二连接带3,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的形状大小均相同,且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与固定带1的连接方式均为缝合连接,通过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的粘贴能够将固定带1固定在使用者的腰部位置,第一连接带2通过连接绳5与第二连接带3固定设置,且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通过连接绳5能够提高该绷带的固定效果,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的外端位置均等间距开设有限位孔4,且限位孔4的内部缠绕连接有连接绳5,固定带1的内表面安装有凸起6,且凸起6的内侧开设有第一腔室7,凸起6的竖截面呈圆形,且凸起6与按摩条8之间间隔分布,通过凸起6与按摩条8能够对使用者的腰部进行按摩,第一腔室7的内部放置有按摩条8,且按摩条8的顶部连接有拉绳9,固定带1的内表面粘贴连接有棉麻层10,且棉麻层10的内侧涂抹有敷料层11,第一连接带2的左端开设有第二腔室12,且第二腔室12的内部放置有软垫13,固定带1的外表面等间距分布有挂钩14,且挂钩14的下方连接有夹子15,第一腔室7的外侧安装有拉链16。如图1中按摩条8与固定带1之间构成拆卸结构,且固定带1为弹性结构,并且按摩条8的外表面与凸起6的外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置,便于对按摩条8进行拆卸,可供使用者对按摩效果进行选择。如图2中挂钩14关于固定带1对称设置有3组,且固定带1为网状结构,并且挂钩14的竖截面形状呈“J”形结构,通过挂钩14便于对点滴袋进行固定。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时,首先通过拉链16将第二腔室12打开,将软垫13放置在第二腔室12中,通过软垫13可提高该绷带的柔软性,使其舒适性提高,将固定带1紧贴在使用者的腰部位置,通过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的粘贴连接将固定带1固定在使用者的腰部位置,且将连接绳5穿入到限位孔4中,并且拉动连接绳5,将连接绳5系起,从而能够使得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与使用者的腰部紧密贴合,从而提高了该绷带的固定效果,通过凸起6能够对使用者的腰部进行按摩,且通过凸起6能够使得固定带1不会直接与使用者的皮肤进行接触,且固定带1为网状结构,使得该绷带的透气性提高,通过将按摩条8从固定带1的顶部位置插入到第一腔室7中,且按摩条8的外表面与凸起6的外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使得按摩条8对使用者的背部进行按摩,因此,该绷带给使用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按摩方式,由于挂钩14的竖截面形状呈“J”形结构,可以将点滴袋缠绕在挂钩14上,且通过夹子15能够对点滴袋的名称卡片进行固定,这就是该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的整个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包括固定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1)的左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带(2),且固定带(1)的右侧连接有第二连接带(3),所述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的外端位置均等间距开设有限位孔(4),且限位孔(4)的内部缠绕连接有连接绳(5),所述固定带(1)的内表面安装有凸起(6),且凸起(6)的内侧开设有第一腔室(7),所述第一腔室(7)的内部放置有按摩条(8),且按摩条(8)的顶部连接有拉绳(9),所述固定带(1)的内表面粘贴连接有棉麻层(10),且棉麻层(10)的内侧涂抹有敷料层(11),所述第一连接带(2)的左端开设有第二腔室(12),且第二腔室(12)的内部放置有软垫(13),所述固定带(1)的外表面等间距分布有挂钩(14),且挂钩(14)的下方连接有夹子(15),所述第一腔室(7)的外侧安装有拉链(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包括固定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1)的左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带(2),且固定带(1)的右侧连接有第二连接带(3),所述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的外端位置均等间距开设有限位孔(4),且限位孔(4)的内部缠绕连接有连接绳(5),所述固定带(1)的内表面安装有凸起(6),且凸起(6)的内侧开设有第一腔室(7),所述第一腔室(7)的内部放置有按摩条(8),且按摩条(8)的顶部连接有拉绳(9),所述固定带(1)的内表面粘贴连接有棉麻层(10),且棉麻层(10)的内侧涂抹有敷料层(11),所述第一连接带(2)的左端开设有第二腔室(12),且第二腔室(12)的内部放置有软垫(13),所述固定带(1)的外表面等间距分布有挂钩(14),且挂钩(14)的下方连接有夹子(15),所述第一腔室(7)的外侧安装有拉链(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术后护理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2)和第二连接带(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巧云彭开梅余萍
申请(专利权)人:三穗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