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柔韧高导电导热性柔性基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6713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0:31
一种超柔韧高导电导热性柔性基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聚酰亚胺薄膜碳化黑铅化处理,并对所述聚酰亚胺薄膜掺杂纳米金属,进行离子注入和离子交换;S2、在经步骤S1后得到的材料表面进行等离子照射改性处理,形成异形表面层;S3、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VD)在所述异形表面层上形成金属导体层,得到超柔韧高延展性高导电导热性柔性基材。本方法能够得到具有超柔韧、高延展性、高导电性、高导热率、高频性能的C‑C‑FPC、C‑C‑COF或C‑C‑FCCL柔性电路基材。

A super flexible and high conductivity flexible substra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柔韧高导电导热性柔性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线路板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柔韧高导电导热性柔性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伴随着手机柔性屏应用,柔性电子技术是未来热门的集成技术。柔性印制电路应用的柔性电子基材FCCL正面临着新的挑战。5G应用的发展颠覆性改变传统通讯器件,促使新型柔性电子材料出现,以满足高温、高压、高频、高速、高密度、低功耗的要求。传统柔性电子材料正在面临变革。柔性电子材料包括柔性印制电路FPC、COF,基体材料FCCL,广泛来讲,包括电子元器件连接、器件集成基板、半导体封装基板领域。由于其突出的耐热性、耐化学品性、弯曲抗疲劳性,电子物理性优良,尺寸稳定,促使电子工业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机芯与线路连接,芯片封装在柔性基板上,器件与开关连接,处处皆有其用武之地,柔性FCCL承担着所有电子产品、笔记本电脑等挠性电路领域的工作,是在导电连接、机械强度弯曲、器件绝缘上起承前启后作用的关键性材料。柔性电子材料FCCL是柔性印制电路板(FPC/COF)电路加工基板,有无胶粘剂,FCC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柔韧高导电导热性柔性基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对聚酰亚胺薄膜碳化黑铅化处理,并对所述聚酰亚胺薄膜掺杂纳米金属,进行离子注入和离子交换;/nS2、在经步骤S1后得到的材料表面进行等离子照射改性处理,形成异形表面层;/nS3、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VD)在所述异形表面层上形成金属导体层,得到超柔韧高延展性高导电导热性柔性基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柔韧高导电导热性柔性基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聚酰亚胺薄膜碳化黑铅化处理,并对所述聚酰亚胺薄膜掺杂纳米金属,进行离子注入和离子交换;
S2、在经步骤S1后得到的材料表面进行等离子照射改性处理,形成异形表面层;
S3、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VD)在所述异形表面层上形成金属导体层,得到超柔韧高延展性高导电导热性柔性基材。


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掺杂过渡纳米金属,优选自第VIII族钴、镍、钌、镧;优选地,所述纳米为2000纳米和400纳米混合;优选地,形成材料表面上层的纳米金属为钴,表面下层的纳米金属为镍,更优选地,表面下层厚度为500nm。


3.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碳化黑铅化处理时混合使用三种保护气体N、Ar、Ne中的两种以上,优选在碳化时混合使用N、Ar各50%,优选在黑铅化时混合使用Ar、Ne各50%;优选地,在50Kpa气压下随保护气体掺入纳米金属。


4.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前,还包括制作所述聚酰亚胺薄膜的如下步骤:
S01、将含有苯基的酐与二胺杂化得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前驱体;
S02、使用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前驱体制备聚酰亚胺薄膜;
步骤S01中,将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体积份30~60份、4,4’-二氨基二苯基醚(4,4’-ODA)体积份30~60份和二氨基二蒽醚体积份7~14份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再添加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体积份30~60份,然后添加均苯四甲酸二酸二酐(PMDA)体积份20~40份,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补充加入3,3’,4,4’-二苯甲酮四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