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30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学器件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其包括电路组件以及透镜组件。电路组件可包括电路基板、影像感测组件、信号传导组件及多镜头框架。影像感测组件可与电路基板连接。信号传导组件可电性连接于电路基板及影像感测组件之间。多镜头框架可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并盖设于电路基板及影像感测组件上,且信号传导组件埋设于多镜头框架中。透镜组件可包括透镜基座、定焦透镜组、对焦透镜组及驱动组件。透镜基座可设置于多镜头框架上。对焦透镜组及定焦透镜组可具有至少两片具有屈光力的透镜。驱动组件可与电路基板电性连接,并驱动对焦透镜组于感测面的中心法线方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确保成像质量,避免于封装过程中组件变形,而造成例如短路等诸多问题,并且可减少光学模块整体的尺寸。

Optical imaging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模块
本技术属于一种光学成像模块,特别是一种具有定焦镜头组及对焦镜头组,并且具有一体成形的多镜头框架的光学成像模块,且将信号传导组件埋设于多镜头框架的光学成像模块。
技术介绍
现在的摄像装置在组装的上还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克服,特别是多镜头的摄像装置,由于具有多个镜头,因此于组装或是制造时是否能将光轴准确地对准感光组件将会对成像质量造成十分重要的影响。另外,若是摄像装置具有对焦的功能,例如使镜头移动进行对焦的功能时,由于零组件会更加复杂,因此对于所有零件的组装及封装质量将会更难以掌控。更进一步,若要满足更高级的摄影要求,摄像装置将会具有更多的透镜,例如四片透镜以上,因此,如何在兼顾多片透镜,例如至少两片以上,甚至四片以上时依旧可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将是十分重要且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光学成像模块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可以使得各定焦透镜组及各对焦透镜组的光轴与感测面的中心法线重叠,使光线可通过容置孔中的各定焦透镜组及各对焦透镜组并通过光通道后投射至感测面,确保成像质量,另外可将信号传导组件,例如金线,埋设于一体成型的多镜头框架中,以避免于封装过程中使得组件变形,而造成例如短路等诸多问题,并且可减少光学模块整体的尺寸。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其包括电路组件以及透镜组件。电路组件可包括电路基板、多个影像感测组件、多个信号传导组件及多镜头框架。电路基板可包括多个电路接点。各影像感测组件可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可与电路基板连接,第二表面上可具有感测面以及多个影像接点。多个信号传导组件可电性连接于电路基板上的多个电路接点及各影像感测组件的各多个影像接点之间。多镜头框架可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并盖设于电路基板及影像感测组件上,且信号传导组件可埋设于多镜头框架中,且对应多个影像感测组件的感测面的位置可具有多个光通道。透镜组件可包括多个透镜基座、至少一个定焦透镜组、至少一个对焦透镜组及至少一个驱动组件。透镜基座可以不透光材质制成,并具有容置孔贯穿透镜基座两端,而使透镜基座呈中空,且透镜基座可设置于多镜头框架上而使容置孔及光通道相连通。定焦透镜组及对焦透镜组可具有至少两片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且设置于透镜基座上并位于容置孔中,定焦透镜组及对焦透镜组的成像面可位于感测面,且定焦透镜组及对焦透镜组的光轴与感测面的中心法线重叠,使光线可通过容置孔中的定焦透镜组及对焦透镜组并通过光通道后投射至感测面。多个驱动组件可与电路基板电性连接,并驱动各对焦透镜组于感测面的中心法线方向上移动。定焦透镜组及对焦透镜组更满足下列条件:1.0≦f/HEP≦10.0;0deg<HAF≦150deg;0mm<PhiD≦18mm;0<PhiA/PhiD≦0.99;及0.9≦2(ARE/HEP)≦2.0。其中,f为定焦透镜组或对焦透镜组的焦距;HEP为定焦透镜组或对焦透镜组的入射瞳直径;HAF为定焦透镜组或对焦透镜组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PhiD为透镜基座的外周缘且垂直于定焦透镜组或对焦透镜组的光轴的平面上的最小边长的最大值;PhiA为定焦透镜组或对焦透镜组最接近成像面的透镜表面的最大有效直径;ARE以定焦透镜组或对焦透镜组中任一透镜的任一透镜表面与光轴的交点为起点,并以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位置为终点,沿着透镜表面的轮廓所得的轮廓曲线长度。优选地,透镜基座可包括镜筒及透镜支架,镜筒可具有贯穿镜筒两端的上通孔,而透镜支架则具有贯穿透镜支架两端的下通孔,镜筒可设置于透镜支架中且位于下通孔内,使上通孔与下通孔连通而共同构成容置孔,透镜支架可固定于多镜头框架上,使影像感测组件位于下通孔中,且镜筒的上通孔可正对影像感测组件的感测面,定焦透镜组及对焦透镜组可设置于镜筒中而位于上通孔内,且驱动组件可驱动设置对焦透镜组的镜筒相对于透镜支架于感测面的中心法线方向上移动,且PhiD指透镜支架的外周缘且垂直于定焦透镜组及对焦透镜组的光轴的平面上的最小边长的最大值。优选地,本技术的光学成像模块可更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传输线路,可与电路基板电性连接,并传输各多个影像感测组件所产生的多个感测信号。优选地,多个影像感测组件可感测多个彩色影像。优选地,至少一个影像感测组件可感测多个黑白影像,至少一个影像感测组件可感测多个彩色影像。优选地,本技术的光学成像模块可更包括红外线滤光片,且红外线滤光片可设置于透镜基座中并位于容置孔内而处于影像感测组件上方。优选地,本技术的光学成像模块更包括红外线滤光片,可设置于镜筒或透镜支架中且位于影像感测组件上方。优选地,本技术的光学成像模块可更包括红外线滤光片,且透镜基座可包括滤光片支架,滤光片支架可具有贯穿滤光片支架两端的滤光片通孔,且红外线滤光片可设置于滤光片支架中并位于滤光片通孔内,且滤光片支架可对应多个光通道的位置,设置于多镜头框架上,而使红外线滤光片位于影像感测组件上方。优选地,透镜基座可包括镜筒及透镜支架。镜筒可具有贯穿镜筒两端的上通孔,而透镜支架则具有贯穿透镜支架两端的下通孔,镜筒可设置于透镜支架中且位于下通孔内。透镜支架可固定于滤光片支架上,且下通孔与上通孔以及滤光片通孔连通而共同构成该容置孔,使影像感测组件位于滤光片通孔中,且镜筒的上通孔正对影像感测组件的感测面。另外,定焦透镜组及对焦透镜组可设置于镜筒中而位于上通孔内。优选地,多镜头框架的材料可包括材料为热塑性树脂、工业用塑料、绝缘材料、金属、导电材料或合金中的任一项或其组合。优选地,多镜头框架可包括多个镜头支架,且各镜头支架可具有光通道,并具有中心轴,且各镜头支架的中心轴距离介于2mm至200mm。优选地,驱动组件可包括音圈马达。优选地,多镜头框架可具有外表面、第一内表面及第二内表面。外表面可自电路基板的边缘延伸,并具有与感测面的中心法线的倾斜角α,α介于1°~30°。第一内表面光通道的内表面,且第一内表面可与感测面的中心法线具有倾斜角β,β介于1°~45°。第二内表面自影像感测组件向光通道方向延伸,并具有与感测面的中心法线的倾斜角γ,γ介于1°~3°。优选地,多镜头框架可具有外表面、第一内表面及第二内表面。外表面可自电路基板的边缘延伸,并具有与感测面的中心法线的倾斜角α,α介于1°~30°。第一内表面光通道的内表面,且第一内表面可与感测面的中心法线具有倾斜角β,β介于1°~45°。第二内表面自电路基板的顶表面向光通道方向延伸,并具有与感测面的中心法线的倾斜角γ,γ介于1°~3°。优选地,光学成像模块具有至少两个透镜组,分别为第一透镜组及第二透镜组,且至少一个透镜组为对焦透镜组,且第二透镜组的视角FOV大于第一透镜组。优选地,光学成像模块具有至少两个透镜组,分别为第一透镜组及第二透镜组,且至少一个透镜组为对焦透镜组,且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大于第二透镜组。优选地,光学成像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路组件,包括:/n电路基板,包括多个电路接点;/n多个影像感测组件,各所述影像感测组件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上具有感测面以及多个影像接点;/n多个信号传导组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多个电路接点及各所述影像感测组件的所述多个影像接点之间;/n多镜头框架,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并盖设于所述电路基板及所述影像感测组件上,且所述多个信号传导组件埋设于所述多镜头框架中,而对应所述多个影像感测组件的所述感测面的位置具有多个光通道;/n透镜组件,包括:/n多个透镜基座,各所述透镜基座以不透光材质制成,并具有容置孔贯穿所述透镜基座的两端而使所述透镜基座呈中空,且各所述透镜基座设置于所述多镜头框架上而使所述容置孔及所述光通道相连通;/n至少一个定焦透镜组,具有至少两片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且设置于所述透镜基座上并位于所述容置孔中,所述透镜组的成像面位于所述感测面,且所述透镜组的光轴与所述感测面的中心法线重叠,使光线可通过所述容置孔中的所述定焦透镜组并通过所述光通道后投射至所述感测面;/n至少一个对焦透镜组,具有至少两片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且设置于所述透镜基座上并位于所述容置孔中,所述对焦透镜组的成像面位于所述感测面,且所述对焦透镜组的光轴与所述感测面的中心法线重叠,使光线可通过所述容置孔中的各所述对焦透镜组并通过所述光通道后投射至所述感测面;/n至少一个驱动组件,与所述电路基板电性连接,并驱动各所述对焦透镜组于所述感测面的中心法线方向上移动;/n其中,所述定焦透镜组及所述对焦透镜组更满足下列条件:/n1.0≦f/HEP≦10.0;/n0deg<HAF≦150deg;/n0mm<PhiD≦18mm;/n0<PhiA/PhiD≦0.99;/n0.9≦2(ARE/HEP)≦2.0;/n其中,f为所述定焦透镜组或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HEP为所述定焦透镜组或所述对焦透镜组的入射瞳直径;HAF为所述定焦透镜组或所述对焦透镜组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PhiD为所述透镜基座的外周缘且垂直于所述定焦透镜组或所述对焦透镜组的光轴的平面上的最小边长的最大值;PhiA为所述定焦透镜组或所述对焦透镜组最接近所述成像面的透镜表面的最大有效直径;ARE以所述定焦透镜组或所述对焦透镜组中任一透镜的任一透镜表面与光轴的交点为起点,并以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位置为终点,沿着所述透镜表面的轮廓所得的轮廓曲线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16 TW 1072112681.一种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组件,包括:
电路基板,包括多个电路接点;
多个影像感测组件,各所述影像感测组件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电路基板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上具有感测面以及多个影像接点;
多个信号传导组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多个电路接点及各所述影像感测组件的所述多个影像接点之间;
多镜头框架,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并盖设于所述电路基板及所述影像感测组件上,且所述多个信号传导组件埋设于所述多镜头框架中,而对应所述多个影像感测组件的所述感测面的位置具有多个光通道;
透镜组件,包括:
多个透镜基座,各所述透镜基座以不透光材质制成,并具有容置孔贯穿所述透镜基座的两端而使所述透镜基座呈中空,且各所述透镜基座设置于所述多镜头框架上而使所述容置孔及所述光通道相连通;
至少一个定焦透镜组,具有至少两片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且设置于所述透镜基座上并位于所述容置孔中,所述透镜组的成像面位于所述感测面,且所述透镜组的光轴与所述感测面的中心法线重叠,使光线可通过所述容置孔中的所述定焦透镜组并通过所述光通道后投射至所述感测面;
至少一个对焦透镜组,具有至少两片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且设置于所述透镜基座上并位于所述容置孔中,所述对焦透镜组的成像面位于所述感测面,且所述对焦透镜组的光轴与所述感测面的中心法线重叠,使光线可通过所述容置孔中的各所述对焦透镜组并通过所述光通道后投射至所述感测面;
至少一个驱动组件,与所述电路基板电性连接,并驱动各所述对焦透镜组于所述感测面的中心法线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定焦透镜组及所述对焦透镜组更满足下列条件:
1.0≦f/HEP≦10.0;
0deg<HAF≦150deg;
0mm<PhiD≦18mm;
0<PhiA/PhiD≦0.99;
0.9≦2(ARE/HEP)≦2.0;
其中,f为所述定焦透镜组或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HEP为所述定焦透镜组或所述对焦透镜组的入射瞳直径;HAF为所述定焦透镜组或所述对焦透镜组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PhiD为所述透镜基座的外周缘且垂直于所述定焦透镜组或所述对焦透镜组的光轴的平面上的最小边长的最大值;PhiA为所述定焦透镜组或所述对焦透镜组最接近所述成像面的透镜表面的最大有效直径;ARE以所述定焦透镜组或所述对焦透镜组中任一透镜的任一透镜表面与光轴的交点为起点,并以距离光轴1/2入射瞳直径的垂直高度处的位置为终点,沿着所述透镜表面的轮廓所得的轮廓曲线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基座包括镜筒以及透镜支架,所述镜筒具有贯穿所述镜筒的两端的上通孔,而所述透镜支架则贯穿所述透镜支架的两端的下通孔,所述镜筒设置于所述透镜支架中且位于所述下通孔内,使所述上通孔与所述下通孔连通而共同构成所述容置孔,所述透镜支架固定于所述多镜头框架上,使所述影像感测组件位于所述下通孔中,且所述镜筒的所述上通孔正对所述影像感测组件的所述感测面,所述对焦透镜组及所述定焦透镜组设置于所述镜筒中而位于所述上通孔内,且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设置有所述对焦透镜组的所述镜筒相对于所述透镜支架于所述感测面的中心法线方向上移动,且PhiD指所述透镜支架的外周缘且垂直于所述对焦透镜组的光轴的平面上的最小边长的最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传输线路,与所述电路基板电性连接,并传输所述多个影像感测组件所产生的多个感测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影像感测组件配置以感测多个彩色影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影像感测组件配置以感测多个黑白影像,至少一个所述影像感测组件配置以感测多个彩色影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模块还包括有多个红外线滤光片,且所述红外线滤光片设置于所述透镜基座中并位于所述容置孔内而处于所述影像感测组件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模块还包括有多个红外线滤光片,设置于所述镜筒或所述透镜支架中且位于所述影像感测组件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模块还包括有多个红外线滤光片,且所述透镜基座包括有滤光片支架,所述滤光片支架具有贯穿所述滤光片支架的两端的滤光片通孔,且所述红外线滤光片设置于所述滤光片支架中并位于所述滤光片通孔内,且所述滤光片支架对应所述多个光通道的位置,设置于所述多镜头框架上,而使所述红外线滤光片位于所述影像感测组件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基座包括有镜筒及透镜支架;所述镜筒具有贯穿所述镜筒的两端的上通孔,而所述透镜支架则具有贯穿所述透镜支架的两端的下通孔,所述镜筒设置于所述透镜支架中且位于所述下通孔内;所述透镜支架固定于所述滤光片支架上,且所述下通孔与所述上通孔以及所述滤光片通孔连通而共同构成所述容置孔,使所述影像感测组件位于所述滤光片通孔中,且所述镜筒的所述上通孔正对所述影像感测组件的所述感测面;另外,所述定焦透镜组及所述对焦透镜组设置于所述镜筒中而位于所述上通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镜头框架包括多个镜头支架,且各所述镜头支架具有所述光通道,并具有中心轴,且各所述镜头支架的所述中心轴距离介于2mm至20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音圈马达。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镜头框架具有外表面、第一内表面及第二内表面;所述外表面自所述电路基板的边缘延伸,并具有与所述感测面的中心法线的倾斜角α,α介于1°~30°;所述第一内表面为所述光通道的内表面,且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感测面的中心法线具有倾斜角β,β介于1°~45°;所述第二内表面为自所述影像感测组件向所述光通道方向延伸,并具有与所述感测面的中心法线的倾斜角γ,γ介于1°~3°。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镜头框架具有外表面、第一内表面及第二内表面;所述外表面自所述电路基板的边缘延伸,并具有与所述感测面的中心法线的倾斜角α,α介于1°~30°;所述第一内表面为所述光通道的内表面,且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感测面的中心法线具有倾斜角β,β介于1°~45°;所述第二内表面为自所述电路基板的顶表面向所述光通道方向延伸,并具有与所述感测面的中心法线的倾斜角γ,γ介于1°~3°。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模块具有至少两个透镜组,分别为第一透镜组及第二透镜组,且至少一个透镜组为所述对焦透镜组,且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视角FOV大于所述第一透镜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模块具有至少两个透镜组,分别为第一透镜组及第二透镜组,且至少一个透镜组为所述对焦透镜组,且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大于所述第二透镜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模块具有至少三个透镜组,分别为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及第三透镜组,且至少一个透镜组为所述对焦透镜组,且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视角FOV大于所述第一透镜组,且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视角FOV大于46°,且对应接收所述第一透镜组及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线的各所述影像感测组件感测多个彩色影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模块具有至少三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明赖建勋刘燿维
申请(专利权)人: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