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回音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22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回音墙板,包括第一分墙板和第二分墙板,第一分墙板顶部设有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第一填充腔、第三插槽、第二填充腔和第四插槽,第一分墙板内部于第一填充腔远离第三插槽一侧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外壁远离第一填充腔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微孔,第二分墙板底部设有第一插槽、第三填充腔、第三插板、第二插槽、第四填充腔和第四插板,第二分墙板内部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外壁远离第四填充腔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微孔,第一填充腔、第二填充腔、第三填充腔和第四填充腔内部均分别填充有吸音材料,第一分墙板和第二分墙板均为预制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防回音性能佳,可实现墙板的快速装配,建造效率高。

A kind of anti echo wall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回音墙板
本技术涉及墙板
,特别涉及一种防回音墙板。
技术介绍
墙板,现指一种建材,是由墙和楼板组成承重体系的房屋结构。墙板结构的承重墙可用砖、砌块、预制或现浇混凝土做成,按所用材料和建造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混合结构、装配式大板结构、现浇式墙板结构三类。墙板按建筑功能分为内墙板和外墙板。内墙板有横墙板、纵墙板和隔墙板三种,横墙板与纵墙板均为承重墙板,隔墙板为非承重墙板,内墙板应具有隔声与防火的功能,内墙板一般采用单一材料(普通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或轻集料混凝土)制成,有实心与空心两种。外墙板有正面外墙板、山墙板和檐墙板三种。正面外墙板为自承重墙板,山墙板与檐墙板为承重墙板。外墙板除应具有隔声与防火的功能外,还应具有低耗节能、隔热保温、抗渗、抗冻融、防碳化等作用和满足建筑艺术装饰的美观等要求,外墙板可用轻集料单一材料制成,也可采用复合材料(结构层、保温隔热层和饰面层)制成。墙板按所用材料不同分为混凝土空心墙板、实心墙板、轻集料混凝土墙板、工业废料混凝土墙板、振动砖墙板等。现有的墙板防回音效果差,且装配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回音墙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回音墙板,包括第一分墙板和第二分墙板,所述第一分墙板底部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底部均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钢筋插孔,所述第二分墙板顶部设有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顶部均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钢筋插孔,所述第一分墙板顶部设有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第一填充腔、第三插槽、第二填充腔和第四插槽,所述第一填充腔和所述第三插槽设于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之间,所述第一填充腔设于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三插槽之间,所述第二插板设于所述第三插槽和所述第二填充腔之间,所述第一分墙板内部于所述第一填充腔远离所述第三插槽一侧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填充腔贯通,所述第一空腔外壁远离所述第一填充腔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微孔,所述第二分墙板底部设有第一插槽、第三填充腔、第三插板、第二插槽、第四填充腔和第四插板,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一插板相互匹配,所述第二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板相互匹配,所述第三插板与所述第三插槽相互匹配,所述第四插板与所述第四插槽相互匹配,所述第三填充腔与所述第一填充腔对齐,所述第四填充腔与所述第二填充腔对齐,所述第二分墙板内部于所述第四填充腔远离所述第二插槽一侧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四填充腔贯通,所述第二空腔外壁远离所述第四填充腔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微孔,所述第一填充腔、所述第二填充腔、所述第三填充腔和所述第四填充腔内部均分别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第一分墙板和所述第二分墙板均为预制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音材料为有机纤维、无机纤维、无机泡沫或泡沫塑料中的一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墙板和所述第二分墙板连接处设有密封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墙板和所述第二分墙板均采用硅酸盐水泥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分墙板设于所述第二分墙板下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腔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填充腔的深度,所述第二空腔的深度小于所述第四填充腔的深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防回音墙板,通过设置第一分墙板和第二分墙板,且第一分墙板和第二分墙板均为预制件,可加快生产建造效率,且便于进行组装;通过设置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可将声音进行收纳,可避免声音在墙板处进行反射发生回音;通过设置在第一填充腔、第二填充腔、第三填充腔和第四填充腔内部填充吸音材料,可对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部声音进行吸收,进一步防止回音;本技术结构简单,防回音性能佳,可实现墙板的快速装配,建造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回音墙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回音墙板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回音墙板第一分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防回音墙板第二分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防回音墙板第一分墙板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防回音墙板第二分墙板的主视图。图中:1、第一分墙板;2、第二分墙板;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一钢筋插孔;6、第三连接板;7、第四连接板;8、第二钢筋插孔;9、第一插板;10、第二插板;11、第一填充腔;12、第三插槽;13、第二填充腔;14、第四插槽;15、第一空腔;16、第一微孔;17、第一插槽;18、第三填充腔;19、第三插板;20、第二插槽;21、第四填充腔;22、第四插板;23、第二空腔;24、第二微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6所示,一种防回音墙板,包括第一分墙板1和第二分墙板2,所述第一分墙板1底部设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底部均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钢筋插孔5,所述第二分墙板2顶部设有第三连接板6和第四连接板7,所述第三连接板6和所述第四连接板7顶部均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钢筋插孔8,所述第一分墙板1顶部设有第一插板9、第二插板10、第一填充腔11、第三插槽12、第二填充腔13和第四插槽14,所述第一填充腔11和所述第三插槽12设于所述第一插板9和所述第二插板10之间,所述第一填充腔11设于所述第一插板9和所述第三插槽12之间,所述第二插板10设于所述第三插槽12和所述第二填充腔13之间,所述第一分墙板1内部于所述第一填充腔11远离所述第三插槽12一侧设有第一空腔15,所述第一空腔15与所述第一填充腔11贯通,所述第一空腔15外壁远离所述第一填充腔11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微孔16,所述第二分墙板2底部设有第一插槽17、第三填充腔18、第三插板19、第二插槽20、第四填充腔21和第四插板22,所述第一插槽17与所述第一插板9相互匹配,所述第二插槽20与所述第二插板10相互匹配,所述第三插板19与所述第三插槽12相互匹配,所述第四插板22与所述第四插槽14相互匹配,所述第三填充腔18与所述第一填充腔11对齐,所述第四填充腔21与所述第二填充腔13对齐,所述第二分墙板2内部于所述第四填充腔21远离所述第二插槽20一侧设有第二空腔23,所述第二空腔23与所述第四填充腔21贯通,所述第二空腔23外壁远离所述第四填充腔21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微孔24,所述第一填充腔11、所述第二填充腔13、所述第三填充腔18和所述第四填充腔21内部均分别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第一分墙板1和所述第二分墙板2均为预制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吸音材料为有机纤维、无机纤维、无机泡沫或泡沫塑料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分墙板1和所述第二分墙板2连接处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回音墙板,包括第一分墙板(1)和第二分墙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墙板(1)底部设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底部均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钢筋插孔(5),所述第二分墙板(2)顶部设有第三连接板(6)和第四连接板(7),所述第三连接板(6)和所述第四连接板(7)顶部均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钢筋插孔(8),所述第一分墙板(1)顶部设有第一插板(9)、第二插板(10)、第一填充腔(11)、第三插槽(12)、第二填充腔(13)和第四插槽(14),所述第一填充腔(11)和所述第三插槽(12)设于所述第一插板(9)和所述第二插板(10)之间,所述第一填充腔(11)设于所述第一插板(9)和所述第三插槽(12)之间,所述第二插板(10)设于所述第三插槽(12)和所述第二填充腔(13)之间,所述第一分墙板(1)内部于所述第一填充腔(11)远离所述第三插槽(12)一侧设有第一空腔(15),所述第一空腔(15)与所述第一填充腔(11)贯通,所述第一空腔(15)外壁远离所述第一填充腔(11)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微孔(16),所述第二分墙板(2)底部设有第一插槽(17)、第三填充腔(18)、第三插板(19)、第二插槽(20)、第四填充腔(21)和第四插板(22),所述第一插槽(17)与所述第一插板(9)相互匹配,所述第二插槽(20)与所述第二插板(10)相互匹配,所述第三插板(19)与所述第三插槽(12)相互匹配,所述第四插板(22)与所述第四插槽(14)相互匹配,所述第三填充腔(18)与所述第一填充腔(11)对齐,所述第四填充腔(21)与所述第二填充腔(13)对齐,所述第二分墙板(2)内部于所述第四填充腔(21)远离所述第二插槽(20)一侧设有第二空腔(23),所述第二空腔(23)与所述第四填充腔(21)贯通,所述第二空腔(23)外壁远离所述第四填充腔(21)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二微孔(24),所述第一填充腔(11)、所述第二填充腔(13)、所述第三填充腔(18)和所述第四填充腔(21)内部均分别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第一分墙板(1)和所述第二分墙板(2)均为预制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回音墙板,包括第一分墙板(1)和第二分墙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墙板(1)底部设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底部均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钢筋插孔(5),所述第二分墙板(2)顶部设有第三连接板(6)和第四连接板(7),所述第三连接板(6)和所述第四连接板(7)顶部均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钢筋插孔(8),所述第一分墙板(1)顶部设有第一插板(9)、第二插板(10)、第一填充腔(11)、第三插槽(12)、第二填充腔(13)和第四插槽(14),所述第一填充腔(11)和所述第三插槽(12)设于所述第一插板(9)和所述第二插板(10)之间,所述第一填充腔(11)设于所述第一插板(9)和所述第三插槽(12)之间,所述第二插板(10)设于所述第三插槽(12)和所述第二填充腔(13)之间,所述第一分墙板(1)内部于所述第一填充腔(11)远离所述第三插槽(12)一侧设有第一空腔(15),所述第一空腔(15)与所述第一填充腔(11)贯通,所述第一空腔(15)外壁远离所述第一填充腔(11)一侧设有若干个第一微孔(16),所述第二分墙板(2)底部设有第一插槽(17)、第三填充腔(18)、第三插板(19)、第二插槽(20)、第四填充腔(21)和第四插板(22),所述第一插槽(17)与所述第一插板(9)相互匹配,所述第二插槽(20)与所述第二插板(10)相互匹配,所述第三插板(19)与所述第三插槽(12)相互匹配,所述第四插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刚吴琪柳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德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