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222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8:08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坝体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一号人行道,一号人行道设置在泄水孔的进口端侧,坝体的另一侧侧壁上设置有二号人行道,二号人行道设置在泄水孔的出口端侧;坝体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与溢洪道间设设置,支撑柱上架设固定有三号人行道,坝体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挂杆,挂杆上固定设置有防护网,防护网设置在三号人行道的侧上方;其在坝体的两侧设置了可通行的一号人行道、二号人行道,其在溢洪道的上方通过支撑柱架设三号人行道破,在坝体的两端固定挂杆,并挂设防护网对三号人行道进行保护,保证行走安全。

A warping dam structure for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
技术介绍
淤地坝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常见的一种坝体结构,其能够将河道中的流失土进行拦截,从而形成淤地地貌,进而扩大种植土地面积,方便生产生活。现有的淤地坝结构为坝体、穿设在坝体中的排水孔,大型的淤地坝还设置有溢洪道,但是这种坝体在建设完成后,未预留检修通道,无法方便的横穿坝体进行检修,尤其是设置在坝体上端的溢洪道在洪峰期无法视察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其在坝体的两侧设置了可通行的一号人行道、二号人行道,其在溢洪道的上方通过支撑柱架设三号人行道破,在坝体的两端固定挂杆,并挂设防护网对三号人行道进行保护,保证行走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坝体、泄水孔、溢洪道,其中泄水孔穿设在坝体上,且泄水孔的两端穿过坝体的侧面后设置在坝体的外侧面,溢洪道设置在坝体的上表面上,且溢洪道的两端与坝体的两侧贯通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坝体(1)、泄水孔(2)、溢洪道(3),其中泄水孔(2)穿设在坝体(1)上,且泄水孔(2)的两端穿过坝体(1)的侧面后设置在坝体(1)的外侧面,溢洪道(3)设置在坝体(1)的上表面上,且溢洪道(3)的两端与坝体(1)的两侧贯通设置,其特征在于:坝体(1)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一号人行道(4),一号人行道(4)设置在泄水孔(2)的进口端侧,且一号人行道(4)设置在泄水孔(2)与溢洪道(3)之间,坝体(1)的另一侧侧壁上设置有二号人行道(5),二号人行道(5)设置在泄水孔(2)的出口端侧,且二号人行道(5)设置在泄水孔(2)与溢洪道(3)之间;坝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坝体(1)、泄水孔(2)、溢洪道(3),其中泄水孔(2)穿设在坝体(1)上,且泄水孔(2)的两端穿过坝体(1)的侧面后设置在坝体(1)的外侧面,溢洪道(3)设置在坝体(1)的上表面上,且溢洪道(3)的两端与坝体(1)的两侧贯通设置,其特征在于:坝体(1)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一号人行道(4),一号人行道(4)设置在泄水孔(2)的进口端侧,且一号人行道(4)设置在泄水孔(2)与溢洪道(3)之间,坝体(1)的另一侧侧壁上设置有二号人行道(5),二号人行道(5)设置在泄水孔(2)的出口端侧,且二号人行道(5)设置在泄水孔(2)与溢洪道(3)之间;坝体(1)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柱(6),支撑柱(6)与溢洪道(3)间设设置,支撑柱(6)上架设固定有三号人行道(7),坝体(1)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挂杆(8),挂杆(8)上固定设置有防护网(9),防护网(9)设置在三号人行道(7)的侧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坝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引流槽(10),引流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继慧王兴隆汪涛
申请(专利权)人:松花江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丰满大坝重建工程建设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