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042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6:21
一种口罩,包含口罩主体及两片状耳带。所述口罩主体适用于口鼻的罩盖。所述片状耳带分别设置于所述口罩主体的相异侧,每一片状耳带包括不织布层与弹性层的至少一者,所述弹性层选自弹性膜、弹性纱、弹性丝及弹性不织布的其中一者。所述片状耳带因包括不织布层及弹性层的至少一者,因而能增进配戴时的舒适程度。

M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口罩,特别是指一种配戴舒适且耐用性佳的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是目前常见配戴于口鼻处以过滤空气中有害成分的医疗保健用品,一般是通过布质材质或纸质材质制作主体,并加上用于吊挂于耳部的耳带,以便于穿脱使用。目前在口罩上常见的耳带,是采用例如松紧带、泡棉等材质制作,然而基于材质的触感及宽度上的配置,穿戴时较不舒适。此外,上述材质的耳带通常是以较简易的方式黏贴于口罩的主体,常会有黏着强度不足的问题,而容易发生脱落或断裂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前述问题的口罩。本实用口罩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包含口罩主体及两片状耳带。所述口罩主体适用于口鼻的罩盖。所述片状耳带分别设置于所述口罩主体的相异侧,每一片状耳带包括不织布层与弹性层的至少一者,所述弹性层选自弹性膜、弹性纱、弹性丝及弹性不织布的其中一者。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片状耳带包括两间隔设置的不织布层及夹设于所述不织布层之间的弹性层。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片状耳带包括不织布层及层叠于所述不织布层的弹性层。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片状耳带包括连接所述口罩主体的连接部。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片状耳带于连接所述口罩主体处的抗拉强度不小于20牛顿。本技术提出的另一口罩,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包含口罩主体及至少一片状耳带。所述口罩主体适用于口鼻的罩盖。所述片状耳带连结于所述口罩主体,并包括不织布层。所述片状耳带于连接所述口罩主体处的抗拉强度(tensilestrength)不小于20牛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片状耳带包括所述不织布层及所述弹性层的至少一者,也就是说所述片状耳带能以一或多层的不织布层及/或弹性层来实施,如此相较于以泡棉、松紧带制作片状耳带,能够有效增进配戴所述口罩时的舒适程度。此外,所述片状耳带是通过热黏合、超音波接合、胶黏合等方式来跟所述口罩主体连结,且所述片状耳带于连接所述口罩主体处的抗拉强度被配置为不小于20牛顿,如此能更避免所述片状耳带从连结于所述口罩主体处断裂或脱落,而增进所述口罩的耐用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技术口罩的一实施例;及图2是一沿图1的II-II线的不完整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与图2,为本技术口罩1的一实施例,所述口罩1能够基于医疗或卫生保健的目的来使用,具体包含一口罩主体2及两个片状耳带3。所述口罩主体2适用于口鼻的罩盖,并能通过各式布质材质、纸质材质制作为单层或多层的结构,以过滤空气中的有害成分,确保使用者吸入空气的洁净程度。于图式中,所述口罩主体2是以略有弧度以服贴脸部轮廓的结构来实现,但所述口罩主体2也能通过能弯折的平面状结构、罩杯状结构等不同的结构类型来实施,而不以特定结构及材质为限。所述片状耳带3分别设置于所述口罩主体2的相异侧,每一片状耳带3包括一不织布层31与一弹性层32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弹性层32选自热塑性聚氨酯(TPU)、聚丙烯(PP)等材质制作的弹性膜、弹性纱、弹性丝、弹性不织布的其中一者,所述不织布层31为几乎不具弹性、延展性的不织布,因而有别于所述弹性层32所能选用的具弹性、延展性的弹性不织布。例如,本实施例中每一片状耳带3包括两间隔设置的不织布层31及一夹设于所述不织布层31之间的弹性层32,所述不织布层31及所述弹性层32是以黏胶贴合、热压轮贴合、超音波贴合或高周波贴合等方式而彼此结合。在不同的实施态样中,每一片状耳带3也能够只包括一不织布层31及一层叠于所述不织布层31的弹性层32,而实现为双层式的结构。或者,每一片状耳带3也能够主要只由所述不织布层31及所述弹性层32的其中一者来实现,此等均为所述片状耳带3得以实施的方式,都能够基于不织布层31、弹性层32本身的柔软特性以及所述片状耳带3与耳部接触面积大而分散耳部受力程度,来有效提升穿戴所述口罩1时耳部的舒适性。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中所述片状耳带3是通过热黏合、超音波接合、胶黏合等方式连结于所述口罩主体2,而分别形成一连接所述口罩主体2的连接部33,且所述片状耳带3于连接所述口罩主体2处的抗拉强度(tensilestrength)较佳配置为不小于20牛顿,在如此的实施规格下,即便用户穿戴所述口罩1时不慎对所述片状耳带3处施力过大,也不致使所述片状耳带3自连结于所述口罩主体2处脱落或断裂,而能确保所述口罩1的使用质量及耐用程度。然而,要说明的是,视实际需要,所述片状耳带3连结于所述口罩主体2的加工方式及所述片状耳带3的抗拉强度规格均能对应调整,不以上述内容为限。综合上述,本技术口罩1通过让所述片状耳带3包括所述不织布层31及所述弹性层32的至少一者,也就是说所述片状耳带3能以一或多层的不织布层31及/或弹性层32来实施,如此相较于以泡棉、松紧带制作所述片状耳带3,能够有效增进穿戴所述口罩1时的舒适程度。此外,所述片状耳带3是通过热黏合、超音波接合、胶黏合等方式来跟所述口罩主体2连结,且所述片状耳带3于连接所述口罩主体2处的抗拉强度被配置为不小于20牛顿,如此能够避免所述片状耳带3从连结于所述口罩主体2处断裂或脱落,而增进所述口罩1的耐用程度。因此,本技术口罩1确实能达成本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包含:/n口罩主体,适用于口鼻的罩盖;及/n两片状耳带,分别设置于所述口罩主体的相异侧,每一片状耳带包括不织布层与弹性层的至少一者,所述弹性层选自弹性膜、弹性纱、弹性丝及弹性不织布的其中一者,每一片状耳带于连接所述口罩主体处的抗拉强度不小于20牛顿。/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9 TW 107217211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包含:
口罩主体,适用于口鼻的罩盖;及
两片状耳带,分别设置于所述口罩主体的相异侧,每一片状耳带包括不织布层与弹性层的至少一者,所述弹性层选自弹性膜、弹性纱、弹性丝及弹性不织布的其中一者,每一片状耳带于连接所述口罩主体处的抗拉强度不小于20牛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每一片状耳带包括两间隔设置的不织布层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荣吉杨合喜苏建仲
申请(专利权)人:康那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