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09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0:04
一种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两端口罩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内层口罩布以及外层口罩布,所述内层口罩布以及所述外层口罩布的四周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口罩本体呈矩形状,包括两条正对设置的短边以及两条正对设置的长边。所述口罩本体沿长边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折叠部。所述外层口罩布上设有对称设置有第一通孔带以及第二通孔带。每一通孔带靠近一短边设置,且整体结构与所靠近的短边本身形成K字形外层口罩布结构。通过K字形通孔带的设置,使得口罩撑开时更为立体,呼吸更为顺畅。

A kind of three-dimensional m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口罩,尤其是一种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
技术介绍
由于空气污染得不到有效缓解,道路上尘土飞扬,口罩的使用人群已经从医护人员扩大到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在口罩本身的过滤,防护功能之外,人们对口罩还有一定的舒适性需求,而现在的口罩多为平面口罩,平面口罩不够立体,戴起来呼吸部分人群会感觉呼吸阻力较大,带来不适感。虽然有厂家针对设置有结构复杂的立体口罩,但因为成本高,携带不便等因素得不到消费者的喜欢。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能够解决面口罩不够立体,戴起来呼吸部分人群会感觉呼吸阻力较大的口罩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一种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两端的口罩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内层口罩布以及外层口罩布,所述内层口罩布以及所述外层口罩布的四周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口罩本体呈矩形状,包括两条正对设置的短边以及两条正对设置的长边;所述口罩本体沿长边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折叠部;所述外层口罩布上对称设置有第一通孔带以及第二通孔带;每一通孔带靠近一短边设置,且整体结构与所靠近的短边本身形成K字形外层口罩布结构。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K字形外层口罩布结构的开口角度范围为75°~88°。作为进一步改进,定义所述第一通孔带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带对应所述短边的一条V字形边为第一V边,另一条V字形边为第二V边,且所述第一V边靠近鼻梁一侧,其中所述第一V边长度范围是所述第二V边长度的1.3~1.5倍。作为进一步改进,定义所述短边的长度为L,定义靠近鼻梁处的所述长边为第一长边,所述第一V边与所述第二V边的交合点距离第一长边3/5L的长度设置。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带包括多个第一通孔条,所述第二通孔带上包括多个第二通孔条,所述第一通孔条以及所述第二通孔条上有多个通孔。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多个第一通孔条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多个第二通孔条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呈长方形,且其长边方向与所在的所述第一通孔条方向一致。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的长度范围为0.4~0.5mm,所述通孔的宽度范围为0.2~0.3mm。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条上的相邻两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2~0.25mm。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层口罩布以及所述外层口罩布采用弹性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内层口罩布以及所述外层口罩布的四周边缘固定连接,从而得到一个内部限制较为宽松的双层结构口罩本体。2.本技术通过在外层口罩布上设置第一通孔带以及第二通孔带,并与所靠近的短边本身形成K字形外层口罩布结构。两侧的通孔带中部围成一个位置与大小均适宜的立体面,使得口罩容易以通孔带为节点被撑开为立体,呼吸更为顺畅。而内层口罩布依旧保持一定的密封,从而维持口罩的过滤属性,不出现漏洞。3、本技术通过沿长边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折叠部,增加凸起面积,使之更好的形成立体结构。4、本技术通过具体的开口角度、通孔带的具体位置、形状、大小的设置,从而使本口罩更容易以通孔带为节点被撑开为立体,呼吸更为顺畅,使用时更加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实施例图1的A1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实施例的反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口罩本体10、口罩带20、内层口罩布11、外层口罩布12、折叠部13、第一通孔带14、第二通孔带15、第一通孔条141、通孔1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0以及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10两端的口罩带20。所述口罩本体10包括内层口罩布11以及外层口罩布12,所述内层口罩布11以及所述外层口罩布12的四周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内层口罩布11以及所述外层口罩布12采用弹性材料。通过设置所述内层口罩布11以及所述外层口罩布12的四周边缘固定连接,从而得到一个内部限制较为宽松的双层结构口罩本体10。所述口罩本体10呈矩形状,包括两条正对设置的短边以及两条正对设置的长边。所述口罩本体10沿长边方向设置有3个折叠部13,增加凸起面积,口罩的内部空间,使之更好的形成立体结构。所述外层口罩布12上设有对称设置有第一通孔带14以及第二通孔带15;每一通孔带靠近一短边设置,且整体结构与所靠近的短边本身形成K字形外层口罩布12结构。使之两侧的通孔带中部围成一个位置与大小均适宜的立体面,使得口罩容易以通孔带为节点被撑开为立体,呼吸更为顺畅。而内层口罩布11依旧保持一定的密封,从而维持口罩的过滤属性,不出现漏洞。所述K字形外层口罩布结构的开口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较佳的角度范围范75°~8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K字形结构的开口角度为85度。这个角度的开口大小所围绕成的立体面形状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更加舒适。每一通孔带所靠近的短边本身形成K字形外层口罩布12结构,即其本身为V字形结构。定义所述第一通孔带14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带15对应所述短边的一条V字形边为第一V边,另一条V字形边为第二V边,且所述第一V边靠近鼻梁一侧。其中所述第一V边长度与所述第二V边长度可以实际需求设置。根据口罩本体10与使用者鼻尖的位置关系,将所述第一V边长度范围设置成所述第二V边长度的1.3~1.5倍,这样通孔带所围成的立体面更加符合人脸部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V边长度是所述第二V边长度的1.3~1.5倍,且定义所述短边的长度为L,定义靠近鼻梁处的所述长边为第一长边,所述第一V边与所述第二V边的交合点距离第一长边3/5L的长度设置。通过过滤带V边长度和交合点位置的设置,使通孔带所围成的立体面更加符合人脸部结构。更为优化的,所述第一通孔带14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通孔条(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通孔带15上可以包括多个第二通孔条151,所述第一通孔条以及所述第二通孔条151上有多个通孔152。通过多个通孔条的配合,增加支撑节点的范围,以及更容易被拉伸成合适人体脸部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带14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条,所述第二通孔带15上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条151,且所述多个第一通孔条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多个第二通孔条151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通孔的形状可以自由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52呈长方形,且其长边方向与所在的所述第一通孔条方向一致。其形状以及长边方向设计,有利于防止通孔条断裂,以及增加拉伸的容易程度。进一步的,所述通孔152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两端的口罩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内层口罩布以及外层口罩布,所述内层口罩布以及所述外层口罩布的四周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口罩本体呈矩形状,包括两条正对设置的短边以及两条正对设置的长边;所述口罩本体沿长边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折叠部;所述外层口罩布上对称设置有第一通孔带以及第二通孔带;每一通孔带靠近一短边设置,且整体结构与所靠近的短边本身形成K字形外层口罩布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两端的口罩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内层口罩布以及外层口罩布,所述内层口罩布以及所述外层口罩布的四周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口罩本体呈矩形状,包括两条正对设置的短边以及两条正对设置的长边;所述口罩本体沿长边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折叠部;所述外层口罩布上对称设置有第一通孔带以及第二通孔带;每一通孔带靠近一短边设置,且整体结构与所靠近的短边本身形成K字形外层口罩布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K字形外层口罩布结构的开口角度范围为75°~8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通孔带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带对应所述短边的一条V字形边为第一V边,另一条V字形边为第二V边,且所述第一V边靠近鼻梁一侧,其中所述第一V边长度范围是所述第二V边长度的1.3~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撑开成立体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短边的长度为L,定义靠近鼻梁处的所述长边为第一长边,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雪仪
申请(专利权)人:弓立厦门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