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891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在适当保持侧隙的同时组装的容积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通过改变由转子(1)的外周面和外壳(2)的内壁表面构成的空间中的压力来吸入和排出诸如汽油蒸气的流体的容积泵(100,101,102,103,104,105)包括相对于泵主体(6)旋转的侧隙调节构件(4),该侧隙调节构件用于使与转子(1)一体形成的轴(3)沿轴(3)的轴向方向移动。

Displacement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积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通过在旋转转子的同时改变由转子的外周表面和外壳的内壁表面构成的空间中的压力来吸入和排出诸如汽油蒸气的流体的容积泵,例如叶片泵。
技术介绍
在加油站等中安装有蒸气回收泵,用于回收在汽油通过加油设备供应到车辆等时产生的汽油蒸气,并使回收的汽油蒸气返回到地下油罐。使用叶片泵作为蒸气回收泵,叶片泵是容积泵的一个示例(参见日本专利第3271702号公报)。在叶片泵中,要求转子与泵主体的侧面(或侧板)之间的间隙(侧隙)和叶片与泵主体的侧面(或侧板)之间的间隙(侧隙)是适当的。当侧隙被设定得大时,叶片泵的组装变得容易,并且咬住异物的风险降低,但是密封性降低而降低了效率。另一方面,当侧隙设置得小时,密封性提高而提高了效率,但是泵的组装变得困难,并且咬住异物的风险增加。为了适当地保持侧隙,在传统技术(日本专利No.3271702)中,当在转子与泵主体之间设置有厚度计间隔件(所谓的“垫片”)以确保适当的侧隙的条件下组装叶片泵时,轴和转子通过沿垂直于轴的轴向方向的方向延伸的螺栓(固定螺钉)彼此组合,此后,轴和转子被组装在泵主体上。然而,在厚度计设置在转子与泵主体之间的条件下难以组装叶片泵。另外,由于转子和轴仅通过固定螺钉的摩擦力固定,所以大的外力或温度变化(以及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转子与轴之间的位置关系失准,从而导致转子和轴的锁死状态。此外,由于固定螺钉的紧固力(其为顺时针方向力),转子围绕螺钉转动,这使得难以保持轴和转子的侧面彼此垂直的状态。或者,当轴和转子通过固定螺钉连接时,通过挤压轴的固定螺钉产生反作用力,从而难以保持轴和转子彼此平行。另外,为了更换磨损的叶片,必须拆卸泵主体和外壳,但是当它们被重新组装时侧隙可能会改变。作为另一种传统技术,例如,提出了一种用于使泵盖与转子之间的间隙适当的容积式叶片泵(日本专利公开第2014-70545号公报)。然而,在该专利公报中,根本没有描述防止组装时的侧隙等发生变化。日本专利第3271702号公报和日本专利公开第2014-70545号公报的内容通过引用整体结合于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拟解决的课题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适当的侧隙的同时组装的容积泵。解决问题的手段用于通过改变由转子(1)的外周面和外壳(2)的内壁表面构成的空间中的压力来吸入和排出诸如汽油蒸气的流体的本专利技术的容积泵(100,101,102,103,104,105)的特征在于包括相对于泵主体(6)旋转的侧隙调节构件(4),该侧隙调节构件用于使与转子(1)一体形成的轴(3)沿轴(3)的轴向方向移动。这里,容积泵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侧隙调节构件(4)的棘爪/制动件(5)。在上述容积泵中,侧隙调节构件(4)优选地在轴(3)的位于与转子(1)分开的一侧的端部处拧到泵主体(6)上,并且优选地在侧隙调节构件(4)与用于可旋转地支承轴(3)的轴承(第一轴承7)之间布置有热膨胀调节构件(9),并且热膨胀调节构件(9)的热膨胀系数优选地大于用于容纳轴(3)的泵主体(6)的热膨胀系数。在上述容积泵中,轴(3)和转子(1)优选地通过沿轴(3)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螺栓(双头螺栓10)彼此固定。而且,优选在与转子(1)的两个侧面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将板构件(侧板13、14)安装于泵主体(6)和盖(罩盖11)。本专利技术的容积泵组装方法——其组装容积泵(100,101,102,103,104,105)——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恰好在组装容积泵之前(例如,紧在安装盖11之前)测量(例如,使用刻度盘厚度计)转子(1)与外壳(2)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轴3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差);基于该测量的测量结果来确定转子(1)的侧隙;当侧隙(CL1或CL2)小于适当值时,通过紧固侧隙调节构件(4)以使其朝向转子(1)移动来扩大转子(1)的侧隙(CL1),或者当侧隙大于适当值时,通过松开侧隙调节构件(4)以使其以与转子(1)分开/远离的方式移动来减小转子(1)的侧隙(CL1);以及在侧隙调节之后安装盖(11)。这里,盖(11)侧(第二侧板14侧)的侧隙(CL2)和转子(1)的泵主体(6)侧(第一侧板13侧)的侧隙(CL1)在侧隙调节中彼此相反,因此,减小盖(11)侧的侧隙(CL2),则通过紧固侧隙调节构件(4)扩大泵主体(6)侧的侧隙(CL1),而增加盖(11)侧的侧隙(CL2),则通过松开侧隙调节构件(4)减小泵主体(6)侧的侧隙(CL1)。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旋转侧隙调节构件4以使其朝向转子1侧移动,经由可旋转地支承轴(3)的轴承(7)(8)允许轴3朝转子1侧或与转子1分开的一侧移动。这里,使轴3朝转子1侧移动使得转子1与泵主体6之间的侧隙(泵主体6侧的侧隙:CL1)扩大。另一方面,使轴3朝与转子1分开的一侧移动使得转子1与泵主体6之间的侧隙(泵主体6侧的侧隙:CL1)减小。结果,当组装容积泵(100,101,102,103,104,105)时,在恰好在组装之前的阶段(例如,附接盖11完成组装工作的阶段)中,即使在不拆卸组装好的部件的情况下测量出(例如通过刻度盘测量仪测量)侧隙(转子1与外壳2的端面之间的距离)的不适当值,适当地旋转侧隙调节构件4也允许侧隙(CL1)是适当的值。由于以上述方式侧隙(CL1)可以是适当值,因此对于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在转子1与泵主体6之间放置深度计的同时进行组装作业,从而使组装作业轻松。另外,即使在更换磨损的叶片时通过拆卸和重新组装泵主体6和外壳2来改变侧隙(CL1),旋转侧隙调节构件4也允许轴(3)朝转子1侧或与转子1分开的一侧移动,从而可以轻易有把握地进行磨损叶片的更换和叶片泵的组装,并且可以适当地保持侧隙(CL1)。在本专利技术中,当在侧隙调节构件(4)与第一轴承(7)之间布置有热膨胀调节构件(9)并且热膨胀调节构件(9)由热膨胀系数比泵主体(6)的材料(例如铝)大的材料形成时,由于侧隙调节构件4在轴3的与转子1分开的一侧的端部处被拧到泵主体6上,所以当泵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使热膨胀调节构件9在轴3的轴向方向上膨胀将第一轴承7压向转子1,这增加了侧隙(CL1)。结果,即使转子(1)的侧隙(CL1)由于泵主体6的材料(例如铝)与轴(3)和转子(1)的材料(例如,S45C)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而减小,热膨胀调节构件(9)也在轴(3)的轴向方向上膨胀而扩大侧隙(CL1),从而使转子1的侧隙(CL1)的变动变得非常小,这减轻了由于热膨胀引起的侧隙(CL1)变动造成的影响。在本专利技术中,当轴(3)和转子(1)通过沿轴(3)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螺栓(双头螺栓)10彼此固定时,将转子1和轴3彼此固定的力与仅通过固定螺钉的摩擦力固定转子1和轴3的情况相比变大,即使在出现大的外力或温度变化(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时,转子(1)与轴(3)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容易失准/不对准/错位。因此,不需要从垂直于轴3的轴线的方向固定转子1和轴3,并且不需要钻出沿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通过改变由转子的外周面和外壳的内壁表面构成的空间中的压力来吸入和排出流体的容积泵,包括相对于泵主体旋转的侧隙调节构件,所述侧隙调节构件用于使与所述转子一体形成的轴沿所述轴的轴向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4 JP 2018-1570211.一种用于通过改变由转子的外周面和外壳的内壁表面构成的空间中的压力来吸入和排出流体的容积泵,包括相对于泵主体旋转的侧隙调节构件,所述侧隙调节构件用于使与所述转子一体形成的轴沿所述轴的轴向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积泵,进一步包括用于所述侧隙调节构件的棘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积泵,其中,所述侧隙调节构件在所述轴的与所述转子分开的一侧的端部处被拧到所述泵主体上,并且在所述侧隙调节构件与用于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轴的轴承之间布置有热膨胀调节构件,并且所述热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仓直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龙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