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槽连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71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母线槽连接头,包括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母线槽的导体连接的连接槽,导电体的个数与待连接母线槽中导体的个数相同,相邻所述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棒连接。本申请中连接槽的两个侧壁中至少有一面能够与导体紧密贴合,因此能够降低现有母线槽连接头和一侧的导电片容易出现缝隙,从而导致电力输送不稳定的现象发生的概率。导电体能够沿绝缘棒滑动,连接头工作过程中,若发生震动,导电体会在导体的作用下跟随导体一同发生位移,使得导体和导电体之间能够更加紧密的贴合,且几乎不会产生相互位移,减少导体和导电体之间产生缝隙的可能,使得母线槽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Bus duct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母线槽连接头
本技术涉及电力传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母线槽连接头。
技术介绍
母线槽,是由铜、铝母线柱构成的一种封闭的金属装置,用来为分散系统各个元件分配较大功率。在户内低压的电力输送干线工程项目中已越来越多地代替了电线电缆。母线槽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工况的不同需要的长度也有所差别,对于一些大型设备或所需母线槽的长度过长的情况,直接加工成所需尺寸不利于加工且不方便运输,所以可能需要将两根或多根母线槽连接来增加母线槽的长度,满足需要。现有技术中的母线槽连接头多采在母线槽导体一侧设置导电片的方式,实现两个母线槽的连接,但是这种方式的一个弊端就是发生震动时导体和导电片之间可能会出现间隙,影响电力的输送,所以一种提高连接稳定性的母线槽连接头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母线槽连接头,降低现有母线槽连接头和一侧的导电片容易出现缝隙,从而导致电力输送不稳定的现象发生的概率。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母线槽连接头,包括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母线槽的导体连接的连接槽,导电体的个数与待连接母线槽中导体的个数相同,相邻所述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棒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导电体与导体平行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绝缘层。作为优选的,所述绝缘棒上设置有与待连接母线槽的壳体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通孔,有螺丝依次穿过母线槽壳体和通孔与螺母相连。作为优选的,所述导电体能够沿绝缘棒滑动,且相邻导电体以及导电体和连接板之间均设置有弹簧。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能够沿绝缘棒滑动,且连接板和与其相邻的导电体之间设置有弹簧。作为优选的,所述绝缘棒的两端均设置用于防止连接板与绝缘棒脱落的限位块。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槽包括临近槽口的导向部和连接槽口与槽底的接触部,所述连接槽接触部的槽宽与导体的厚度相适配,所述导向部的槽宽沿远离槽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作为优选的,所述绝缘棒表面沿轴向设置有滑槽,所述导电体上设置有能够在滑槽内滑动的滑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连接槽的两个侧壁中至少有一面能够与导体紧密贴合,因此能够降低现有母线槽连接头和一侧的导电片容易出现缝隙,从而导致电力输送不稳定的现象发生的概率。导电体能够沿绝缘棒滑动,连接头工作过程中,若发生震动,导电体会在导体的作用下跟随导体一同发生位移,使得导体和导电体之间能够更加紧密的贴合,且几乎不会产生相互位移,减少导体和导电体之间产生缝隙的可能,使得母线槽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母线槽连接头与母线槽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母线槽连接头,如图1-2所示,包括导电体1,所述导电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母线槽的导体2连接的连接槽11,导电体1的个数与待连接母线槽中导体2的个数相同,相邻所述导电体1之间通过绝缘棒3连接。本申请中的母线槽连接头包括导电体1,具体使用时,待连接的两个母线槽的导体2分别插入导电体1两端的连接槽11,两个母线槽的导体2通过对应的导电体1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电力的输送。这样即便是发生了震动,连接槽11也会和导体2一起发生形变,且连接槽11的两个侧壁中至少有一面能够与导体2紧密贴合,因此能够降低现有母线槽连接头和一侧的导电片容易出现缝隙,从而导致电力输送不稳定的现象发生的概率。多个导电体1之间通过绝缘棒3连接,方便运输、安装,提高安装效率。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所述导电体1与导体2平行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绝缘层,减少相邻导电体1之间的干扰。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所述绝缘棒3上设置有与待连接母线槽的壳体6连接的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上设置有通孔,有螺丝依次穿过母线槽壳体6和通孔与螺母相连。连接槽11可以起到防止导体2沿绝缘棒3的方向移动的问题,但垂直于绝缘棒3的方向上依然需要一个限位装置,避免导体2和导电体1分离,所以设置连接板4,连接板4沿平行于导体2的方向上设置,与待连接的两个母线槽的壳体6固定连接,从而起到防止导体2和导电体1脱离的问题。若需要密封,则可以采用罩设密封罩等现有技术。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所述导电体1能够沿绝缘棒3滑动,且相邻导电体1以及导电体1和连接板4之间均设置有弹簧5。导电体1能够沿绝缘棒3滑动,连接头工作过程中,若发生震动,导电体1会在导体2的作用下跟随导体2一同发生位移,使得导体2和导电体1之间能够更加紧密的贴合,且几乎不会产生相互位移,减少导体2和导电体1之间产生缝隙的可能,使得母线槽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板4能够沿绝缘棒3滑动,且连接板4和与其相邻的导电体1之间设置有弹簧5。连接板4能够沿绝缘棒3滑动,方便连接板4和母线槽壳体6的连接,可以适应的母线槽的范围更广。在相邻导体2之间设置有弹簧5,可以避免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相邻导电体1之间发生刚性碰撞,使得导电体1产生裂纹,影响电力输送情况。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所述绝缘棒3的两端均设置用于防止连接板4与绝缘棒3脱落的限位块31。当连接板4能够沿绝缘板滑动时,运输或安装过程中连接板4就会有脱离绝缘板的风险,若连接板4掉落,则导电体1也有可能会随之脱落或缺少连接板4的保护,所以设置限位块31,避免连接板4的滑落。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槽11包括临近槽口的导向部111和连接槽11口与槽底的接触部112,所述连接槽11接触部112的槽宽与导体2的厚度相适配,所述导向部111的槽宽沿远离槽口的方向逐渐减小。本申请中的接触部112用于与导体2接触,为了二者接触面积最大化,优选的连接槽11接触部112的槽宽与导体2的厚度相同;为了使得导体2能够顺利的插进连接槽11,设置导向部111,当导体2稍有偏差,也可以沿着导向部111的内壁滑入连接槽11的接触部112。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所述绝缘棒3表面沿轴向设置有滑槽,所述导电体1上设置有能够在滑槽内滑动的滑块。滑块和滑槽的设置一方面方便导电体1的滑动,另一方面避免导电体1沿绝缘棒3发生自转,影响导电体1和导体2的接触。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母线槽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体(1),所述导电体(1)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母线槽的导体(2)连接的连接槽(11),导电体(1)的个数与待连接母线槽中导体(2)的个数相同,相邻所述导电体(1)之间通过绝缘棒(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母线槽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体(1),所述导电体(1)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母线槽的导体(2)连接的连接槽(11),导电体(1)的个数与待连接母线槽中导体(2)的个数相同,相邻所述导电体(1)之间通过绝缘棒(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1)与导体(2)平行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棒(3)上设置有与待连接母线槽的壳体(6)连接的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上设置有通孔,有螺丝依次穿过母线槽壳体(6)和通孔与螺母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槽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1)能够沿绝缘棒(3)滑动,且相邻导电体(1)以及导电体(1)和连接板(4)之间均设置有弹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定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郑开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