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5659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力控制装置,能够可靠地防止异物越过过滤单元而流向下游侧。压力控制装置(10)包括:主体(3),具有流路(33),此流路(33)包含槽(31)及扩宽部(32),所述槽(31)自上表面(301)至底部(311)的深度成为第一深度,所述扩宽部(32)与槽(31)相连且自上表面(301)到达底部(311),并且宽度相较于槽(31)的宽度而扩大;以及筒状的过滤单元(9),沿着扩宽部(32)的深度方向而收容,捕捉混入经过流路(33)的流体(Q)的异物。扩宽部(32)中,上表面(301)至底面(342)的深度成为比第一深度大的第二深度,且具有过滤单元(9)的一部分进入的承接部(34)。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对油压进行控制的油压控制装置,例如搭载于汽车以用于离合器(clutch)的油压控制装置已为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油压控制装置具备:主体(body),具有液压油经过的流路;以及圆筒状的过滤器,设于流路的中途,捕捉混入液压油的粉体等异物。另外,通常对于油压控制装置而言,在将过滤器插入主体的流路而将这些构件彼此装配来制造油压控制装置时,其装配作业例如大多通过手工作业来进行。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2348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油压控制装置处于下述倾向,即:若流路越变细,也就是流路的宽度越变小,则越难进行过滤器向所述流路的插入作业。因此,有时过滤器成为未准确地插入流路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存在异物未通过过滤器被充分地捕捉,直接越过过滤器而流向下游侧这一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控制装置,能够可靠地防止异物越过过滤单元而流向下游侧。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技术的压力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主体,具有流路,所述流路包含槽及扩宽部,所述槽自表面至第一底部的深度成为第一深度,所述扩宽部与所述槽相连且自所述表面到达所述第一底部,并且宽度相较于所述槽的宽度而扩大;以及筒状的过滤单元,沿着所述扩宽部的深度方向而收容,捕捉混入经过所述流路的流体的异物,所述扩宽部中,自所述表面至第二底部的深度成为比所述第一深度大的第二深度,且具有所述过滤单元的一部分进入的承接部。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可靠地防止异物越过过滤单元而流向下游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压力控制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压力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中的III-III截面图。图4是从前侧观看图1所示的压力控制装置的图。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压力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纵截面立体图。图6是图5中的VI-VI截面图。图7是图5所示的压力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7中的VIII-VIII截面图。图9是表示本技术的压力控制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所具备的过滤单元的立体图。图10是图9中的X-X截面图。图11是表示图9所示的过滤单元的使用状态的纵截面图。图12是表示本技术的压力控制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13是表示本技术的压力控制装置(第四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平面图。符号的说明10:压力控制装置10a:油路20:油路体21:下部体21a:下部体本体21b:隔板22:上部体22a:贯穿孔22b:贯穿孔22c:贯穿孔23:阀芯孔23a:阀芯孔本体23b:导入孔部24:槽部24a:内侧面30:滑阀31a:支撑部31b:大径部31c:小径部40:传感器模块41:磁传感器42:筐体50:磁体70:弹性构件71:固定构件71a:延伸部71b:折曲部80:磁体保持器80a:第二凹部80b:被支撑凹部81:保持器本体部81a:滑动部81b:被支撑部81c:第一凹部82:相向部3:主体301:上表面(表面)31:槽311:底部(第一底部)312:侧壁部313:侧壁部314:边界部315:边界部32:扩宽部321:弯曲部33:流路331:阶差34:承接部341:底面(第二底部)9:过滤单元92:框体921:贯穿孔部922:外周部923:闭塞壁部924:闭塞壁部924a:端面(下表面)93:过滤构件931:小孔94:防脱离部941:弹性片942:扁平突出部95:规定部951:突出部952:非圆形部953:非圆形部D31:深度(第一深度)D32:深度(第二深度)D34:深度H92:高度J:中心轴L951:突出长度O92:中心轴Q:流体T924:厚度W31:宽度(第一宽度)W32:宽度(第二宽度)W93:宽度W951:宽度X:左右方向Y:轴向Z:上下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合适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压力控制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各附图中,Z轴方向设为上下方向Z。X轴方向设为与上下方向Z正交的水平方向中的左右方向X。Y轴方向设为与上下方向Z正交的水平方向中的、与左右方向X正交的轴向Y。将上下方向Z中的正侧称为“上侧”,将负侧称为“下侧”。将轴向Y中的正侧称为“前侧”,将负侧称为“后侧”。前侧相当于轴向其中一侧,后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此外,所谓上侧、下侧、前侧、后侧、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仅是用于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为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另外,所谓“俯视”,是指从上侧观看下侧时的状态。<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8对本技术的压力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及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控制装置10例如为搭载于车辆的控制阀(controlvalve)。压力控制装置10包括油路体20、滑阀(spoolvalve)30、磁体保持器80、磁体50、弹性构件70、固定构件71及传感器模块40。如图3所示,油路体20在内部具有供油流动的油路10a。图3中指示的油路10a的部分为后述的阀芯孔23的一部分。各图中,例如表示将油路体20的一部分切出的状态。如图1所示,油路体20具有下部体21及上部体22。虽图示省略,但油路10a例如设于下部体21与上部体22两者。下部体21具有下部体本体21a、及在下部体本体21a的上侧重叠配置的隔板21b。本实施方式中,下部体21的上表面相当于隔板21b的上表面,与上下方向Z正交。上部体22在下部体21的上侧重叠配置。上部体22的下表面与上下方向Z正交。上部体22的下表面与下部体21的上表面,也就是隔板21b的上表面接触。如图3所示,上部体22具有在轴向Y上延伸的阀芯孔23。本实施方式中,阀芯孔23的与轴向Y正交的截面形状为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形状。中心轴J在轴向Y上延伸。此外,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具有流路,所述流路包含槽及扩宽部,所述槽自表面至第一底部的深度成为第一深度,所述扩宽部与所述槽相连且自所述表面到达所述第一底部,并且宽度相较于所述槽的宽度而扩大;以及/n筒状的过滤单元,沿着所述扩宽部的深度方向而收容,捕捉混入经过所述流路的流体的异物,/n所述扩宽部中,自所述表面至第二底部的深度成为比所述第一深度大的第二深度,且具有所述过滤单元的一部分进入的承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8 JP 2018-1588971.一种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具有流路,所述流路包含槽及扩宽部,所述槽自表面至第一底部的深度成为第一深度,所述扩宽部与所述槽相连且自所述表面到达所述第一底部,并且宽度相较于所述槽的宽度而扩大;以及
筒状的过滤单元,沿着所述扩宽部的深度方向而收容,捕捉混入经过所述流路的流体的异物,
所述扩宽部中,自所述表面至第二底部的深度成为比所述第一深度大的第二深度,且具有所述过滤单元的一部分进入的承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接部与所述槽的边界具有阶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在将所述过滤单元收容于所述扩宽部的状态下,具有所述过滤单元的一侧的端面接触的平坦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武八巻义典安田智宏陈伟明仓持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