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拆扣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52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拆扣件,包括筒身以及扣件。所述扣件活动设于所述筒身中,所述扣件具有杆体,所述杆体具有扣部。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快拆扣件,可将筒身组合于物体上,并驱动所述杆体以带动所述扣部进行扣接或释放另一物体,以完成两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

Quick dismantling faste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拆扣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快拆扣件,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可作为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两物体的快拆扣件。
技术介绍
一般于组合两物体时,通常以螺丝锁入的方式,将两物体以不易分离的方式加以固定,借以确保所述两物体间的稳固结合,而不易发生彼此分离的情形。以上述惯用的固定方式而言,虽可将两物体以不易分离的方式固定结合,但除造成有不易组装的情况外,更会因螺丝的固定结合方式,而使两物体造成有不易拆卸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本技术的快拆扣件,可将筒身组合于物体上,并驱动所述杆体以带动所述扣部进行扣接或释放另一物体,以完成两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本技术提供一种快拆扣件,包括:筒身以及扣件。所述扣件活动设于所述筒身中,所述扣件具有杆体,所述杆体具有定位部及扣部,可驱动所述杆体以带动所述扣部用以进行扣接或释放。通过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快拆扣件。可将筒身组合于物体上,并驱动所述杆体以带动所述扣部进行扣接或释放另一物体,以完成两物体的结合与分离,而达到反复快速结合与分离。可选地,所述筒身具有至少一个组合部或至少一个扣体。可选地,所述杆体邻近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限制部或第二限制部。可选地,所述杆体套接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顶所述筒身与所述扣件。可选地,所述扣部为内扣体、外扣体、螺纹体或柱体。可选地,所述筒身内侧具有第一抵顶部及第二抵顶部,所述第一抵顶部高于、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抵顶部。可选地,所述杆体具有定位部,可转动所述杆体使所述定位部抵顶于所述第一抵顶部或所述第二抵顶部,以带动所述扣部进行扣接或释放。可选地,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述第二抵顶部之间具有导引部。可选地,所述导引部呈倾斜状、曲状、阶状或L状。可选地,所述第一抵顶部一侧具有第一挡止部。可选地,所述第二抵顶部一侧具有第二挡止部。可选地,所述第一抵顶部或所述第二抵顶部的一面上具有限位部,所述定位部具有与所述限位部活动对接的对应限位部。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为凸部、凹部、槽部、接部或孔部,所述对应限位部为与所述限位部相对接的凹部、凸部、槽部、接部或孔部。可选地,所述定位部设于套筒。可选地,所述套筒套接于所述杆体,且所述套筒与所述杆体之间通过栓体加以结合。可选地,所述杆体的一端设有操作部。可选地,所述操作部通过栓体与所述杆体结合。可选地,所述筒身具有导引槽,所述扣件具有导引柱,所述导引柱活动设于所述导引槽中。可选地,所述导引槽呈倾斜状、L状、曲状或阶状,且所述导引槽两端分别具有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可选地,所述导引柱设于所述杆体的一侧。可选地,所述扣部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且所述扣部为内扣体。可选地,所述杆体的一端设有操作部,所述杆体与所述操作部之间具有挡止结构。可选地,所述挡止结构用以挡止所述操作部仅能朝非挡止方向运动。可选地,所述导引柱以栓接、铆接、扩接、锁接、焊接或卡接于所述杆体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或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凹部、凸部、槽部、阶部或孔部。可选地,所述导引柱用以于所述导引槽的活动空间或活动路径中运动,用以带动所述扣部以所述导引槽的活动空间或活动路径进行扣接或释放。可选地,所述弹性组件为扭转弹簧其一端组设于扣件一端组设于筒身,用以驱动扣件旋转后可以自动弹力回旋,用以带动该扣部用以进行扣接或释放。可选地,所述导引柱用以于所述导引槽的活动空间或活动路径中运动,所述筒身或所述扣件套接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为扭转弹簧,其一端组设于所述扣件一端组设于所述筒身,用以驱动于所述导引槽的活动空间或活动路径中运动的导引柱可以在被限制的活动空间或活动路径中自动弹力回旋,用以带动所述扣部以所述导引槽的活动空间或活动路径进行扣接或释放。可选地,所述筒身与所述扣件活动组合,且所述筒身具有至少一个组合部或所述筒身具有至少一个扣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需求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筒身剖面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筒身剖面状态示意图二;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与另一物体的结合状态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与另一物体的分离状态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扣部的不同型态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状态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1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18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0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21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22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图23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四;图24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五;图25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六;图26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一;图27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二;图28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29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附图标记1快拆扣件11筒身111第一抵顶部1111限位部112第二抵顶部113组合部114扣体115导引部116第一挡止部117第二挡止部118导引槽1181第一限位部1182第二限位部12扣件121杆体1211第一限制部1212第二限制部122定位部1221对应限位部123扣部124套筒125栓体126操作部127栓体128凸出部129导引柱13弹性组件14挡止结构2物体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拆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扣件包括:/n筒身;以及/n扣件,其活动设于所述筒身中,所述扣件具有杆体,所述杆体具有扣部,可驱动所述杆体用以带动所述扣部用以进行扣接或释放。/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0 TW 1072113941.一种快拆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扣件包括:
筒身;以及
扣件,其活动设于所述筒身中,所述扣件具有杆体,所述杆体具有扣部,可驱动所述杆体用以带动所述扣部用以进行扣接或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或扣件套接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抵顶所述筒身与所述扣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部为内扣体、外扣体、螺纹体或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具有定位部,可转动所述杆体使所述定位部抵顶于所述筒身的第一抵顶部或第二抵顶部,以带动所述扣部进行扣接或释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拆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的第一抵顶部或第二抵顶部的一面上具有限位部,所述定位部具有与所述限位部活动对接的对应限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具有导引槽,所述扣件具有导引柱,所述导引柱活动设于所述导引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拆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槽呈倾斜状、L状、曲状、阶状、弧状或不规则状,其两端分别具有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其中所述导引柱用以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鼎瑞张子轩
申请(专利权)人: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