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沉箱二次排水预埋组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5467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3:26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用沉箱二次排水预埋组合系统,包括:地漏主体,地漏主体的中心设有贯穿上下的水管安装孔,地漏主体的上端具有用于进水的腔体;地漏主体的下端具有若干个用于连接螺栓或螺钉的连接部;地漏盖,地漏盖的中心设有贯穿上下的水管安装孔,地漏盖的表面具有若干用于进水的漏水孔;排水管;地漏盖嵌入安装在地漏主体的腔体中;排水管穿过水管安装孔与地漏主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漏主体预先设置在楼层混凝土中后,排水管可以直接与地漏主体上下端连接,并设有与排水管配套的排气管,排气管安装部先设置在楼层混凝土中后,排气管同样可以直接与排气管安装部上下端连接,并且排气管安装部的调节圈可以调整安装偏差,保证排气管能够顺利对接。

A combined system of caisson secondary drainage for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沉箱二次排水预埋组合系统
本申请属于接一种地漏和管道的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沉箱二次排水预埋组合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卫生间的排污管和地漏一般都设置在卫生间的马桶附近,便于将污水集中处理。很多时候,地漏和排污管采用分开设置,占用的面积较大,而且地漏连接管道的结构必须在楼层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就预习进行设计和安装,不利于后期的改动。而且排水管往往要和排气管一并使用,现有技术中缺少与排水管配套的排气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卫生间地漏结构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建筑用沉箱二次排水预埋组合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用沉箱二次排水预埋组合系统,包括:地漏主体,所述地漏主体的中心设有贯穿上下的第一水管安装孔,所述地漏主体的上端具有用于进水的腔体,所述腔体靠近所述第一水管安装孔的边缘具有一圈圆柱形的第一薄壁;所述地漏主体的下端具有若干个用于连接螺栓或螺钉的连接部;地漏盖,所述地漏盖的中心设有贯穿上下的第二水管安装孔,所述地漏盖的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沉箱二次排水预埋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地漏主体(1),所述地漏主体(1)的中心设有贯穿上下的第一水管安装孔(12),所述地漏主体(1)的上端具有用于进水的腔体(11),所述腔体(11)靠近所述第一水管安装孔(12)的边缘具有一圈圆柱形的第一薄壁(13);所述地漏主体(1)的下端具有若干个用于连接螺栓或螺钉的连接部(14);/n地漏盖(2),所述地漏盖(2)的中心设有贯穿上下的第二水管安装孔(22),所述地漏盖(2)的表面具有若干用于进水的漏水孔(21),所述地漏盖(2)的下端沿所述第二水管安装孔(22)边缘设有一圈圆柱形的第二薄壁(23);/n排水管(3);/n所述地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沉箱二次排水预埋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漏主体(1),所述地漏主体(1)的中心设有贯穿上下的第一水管安装孔(12),所述地漏主体(1)的上端具有用于进水的腔体(11),所述腔体(11)靠近所述第一水管安装孔(12)的边缘具有一圈圆柱形的第一薄壁(13);所述地漏主体(1)的下端具有若干个用于连接螺栓或螺钉的连接部(14);
地漏盖(2),所述地漏盖(2)的中心设有贯穿上下的第二水管安装孔(22),所述地漏盖(2)的表面具有若干用于进水的漏水孔(21),所述地漏盖(2)的下端沿所述第二水管安装孔(22)边缘设有一圈圆柱形的第二薄壁(23);
排水管(3);
所述地漏盖(2)嵌入安装在所述地漏主体(1)的所述腔体(11)中,所述第二薄壁(23)伸入所述腔体(11)内,且所述第二薄壁(23)位于所述第一薄壁(13)外围,所述第二薄壁(23)的最低处低于所述第一薄壁(13)的最高处;所述排水管(3)穿过所述第二水管安装孔(22)和所述第一水管安装孔(12)与所述地漏主体(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沉箱二次排水预埋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气管安装部,所述排气管安装部包括底座(41)、调节圈(42),所述底座(41)中空,中心设有贯穿上下的排气管安装孔,所述底座(41)的上端边缘具有一对第一连接耳片(44),所述第一连接耳片(44)中心设有条形槽(441);所述调节圈(42)连接在所述底座(41)的上端,所述调节圈(42)的中心也设有贯穿上下的排气管安装孔,所述调节圈(42)的下端设有一圈圆柱形的第三薄壁(4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涛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星联合管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