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交错凸部及微孔隙的玻璃基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415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交错凸部及微孔隙的玻璃基材模块,供过滤一液体中的杂质以及培养生物菌,该玻璃基材模块包括:由复数个玻璃基材结合成型的一模块本体,上述玻璃基材彼此结合处随机形成有复数微孔隙;复数个共同构成一支撑面的支承凸部;以及复数个延伸长度不及前述支撑面的引流凸部,每一引流凸部分别形成有一下凸的引流端,使得每一前述引流凸部具有一个由前述引流端和上述支撑面的距离所界定的引流高度;借此,上述微孔隙可供复数生物菌分布,并使得当上述液体从该上表面流入,需经由上述引流凸部滴落,借此延长上述生物菌与上述液体作用的路途。

Glass substrate module with staggered convex part and microp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交错凸部及微孔隙的玻璃基材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璃基材模块,尤其是一种具有交错凸部及微孔隙的玻璃基材模块。
技术介绍
一般水族、水产养殖、水质净化或污水处理等,除了以物理性的方式去除水中的大型杂质,利用滤材附着的生物菌或微生物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也是现今常用的方法之一。生化棉、海绵、泡棉、陶瓷环、生化球等为经常使用的滤材,虽然这些滤材皆可供微生物附着,但对于微生物的附着及增殖效果仍有限。生化棉、海绵或泡棉等较软的材质在使用时,孔隙会受到水的重量压缩变小,造成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小,使得水中的含氧量下降,一但水中含氧量下降,微生物的数量及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功效也会降低。另方面,陶瓷环及生化球虽然孔隙不易被压缩,但因为其堆栈的方式为随机摆放,无法使水流滴流的路径最大化,甚至没有滴流的效果。随着环保意识抬头,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比例已逐渐提高,其中玻璃属于回收难度高且回收价格低的废弃物之一,为了有效消化并利用回收玻璃,即使目前已经有人提出将回收玻璃微粒化,掺入沥青中作为道路铺面的方案,但是这种铺面中,真正采用的玻璃量仍有限。而常见的玻璃加工方式,无论是模铸、雷射雕刻等,形成的孔洞都太大,若处理时的环境温度过高,玻璃将会被完全熔融,受到内聚力作用而完全没有微细孔洞。因此,如何提出一种以回收玻璃制成的滤材,能有效过滤水质并培养生物菌或微生物,同时大量有效利用回收的废弃玻璃,为现今亟需努力的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具有交错凸部及微孔隙的玻璃基材模块,旨在实现以下目的:(1)能有效利用回收的废弃玻璃,制成能够过滤杂质及利于培养生物菌或微生物的玻璃基材模块,符合环保潮流;(2)透过硅砂低温烧结的方式,使玻璃基材在不完全溶解的情况下彼此结合,且部分随机形成微孔隙,增加让生物菌或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3)可引导水流至最长路径,提升过滤效果,并且增加液体与空气的接触时间。为达上述目的,根据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交错凸部及微孔隙的玻璃基材模块,供过滤一液体中的杂质以及培养生物菌,该玻璃基材模块包括:由复数个玻璃基材结合成型的一模块本体,上述玻璃基材彼此结合处随机形成有供上述生物菌分布的复数微孔隙,该模块本体具有一上表面以及相反于该上表面的一下表面;复数个由该下表面下方朝远离该上表面方向延伸、彼此共面、共同构成一支撑面的支承凸部;复数个延伸长度不及前述支撑面的引流凸部,每一前述引流凸部分别形成有一个当上述液体流入上述模块本体的上述上表面时,延长上述生物菌与上述液体作用路途的下凸的引流端,使得每一前述引流凸部具有一个由前述引流端和上述支撑面的距离所界定的引流高度。借此,上述微孔隙可供复数生物菌分布;并使得当上述液体从该上表面流入,借由重力至少部分流经该玻璃基材模块时,需经由上述引流凸部滴落,借此延长上述生物菌与上述液体作用的路途,且保持上述液体与空气的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揭露的具有交错凸部及微孔隙的玻璃基材模块,由于是使用回收的废弃玻璃,经由微粒化后低温烧结,一方面所用材质几乎完全是回收玻璃,增加回收废弃玻璃的运用途径,可以协助消化玻璃废弃物;另方面透过硅砂低温烧结的方式形成微孔隙,让生物菌或微生物有极大的附着面积,同时因为玻璃具有亲水性,让水流能够行毛细作用和滴流;模块本体具有不同高度的支承凸部和引流凸部,能够在模块本体堆栈后还保有滴流的效果及具有较长的导水路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有交错凸部及微孔隙的玻璃基材模块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图1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图1实施例的堆栈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有交错凸部及微孔隙的玻璃基材模块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结构图。图6为图5实施例的俯视图。图7为图5实施例的侧视图。图8本技术具有交错凸部及微孔隙的玻璃基材模块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结构图。图9为图8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0为图8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1为各实施例结合使用的状态示意图。其中:10、10'、50、60为玻璃基材模块;11为模块本体;12、12'、52、62为支承凸部;13、13'、53、63为引流凸部;112为玻璃基材;114为微孔隙;116、116'为上表面;118为下表面;121为支撑面;131、131'为引流端;40、70为滤槽;41为入口;42为出口;43为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改同样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具有交错凸部及微孔隙的玻璃基材模块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玻璃基材模块10包括模块本体11、支承凸部12和引流凸部13,玻璃基材模块10可供过滤液体中的杂质以及培养生物菌。玻璃基材模块10是以回收的废弃玻璃作为基材结合成型,玻璃在回收后,经清洗、破碎、分类、微细化、过筛、磁性分离等过程后,即成为约毫米范围的细小颗粒状的玻璃基材112。在本实施例中,是将颗粒状的玻璃基材112填入模具而大致定型后,使用约摄氏400至500度低温烧结一体制成的方式,让玻璃基材112的外表面稍有熔融的现象,但整体尚未完全融合,彼此接触的表面略有沾黏而结合成一体成形的玻璃基材模块10,且结合的界面部分,随机地形成复数微孔隙114,并且借此一体成型出模块本体11、支承凸部12和引流凸部13。为了能提升净化水质及培养生物菌的效率,可在硅砂低温烧结之后,加入所需要的生物菌或微生物,使玻璃基材模块10中的微孔隙114随机分布有生物菌或微生物,以达节省初期培养生物菌或微生物的时间。模块本体11具有上表面116以及相反于上表面116的下表面118,图中的玻璃基材模块10使用时的方向为旋转180度,也就是上表面116于上方位置,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清楚表示支承凸部12和引流凸部13等技术特征,因此各图以下表面118朝上的位置表示。本实施例中共有5个支承凸部12由模块本体11的下表面118朝远离上表面116方向延伸,支承凸部12平均分布于下表面118,且各支承凸部12半圆球体状的顶部共同构成一支撑面121,使多个玻璃基材模块10在堆栈时可以借由支承凸部12支撑。本实施例中另有4个引流凸部13由模块本体11的下表面118朝远离上表面116方向延伸,但延伸的长度未达支撑面121,引流凸部13半圆球体状的顶部形成有引流端131,当多个玻璃基材模块10堆栈时,液体从上表面116流入,借由重力流经玻璃基材模块10时,部分液体经由引流凸部13的引流端131滴落至支撑面121,引流端131和支撑面121之间的距离为引流高度,借由引流高度可以增加滴落的液体与空气的接触时间。为了让玻璃基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交错凸部及微孔隙的玻璃基材模块,供过滤一液体中的杂质以及培养生物菌,其特征是,该玻璃基材模块包括:/n由复数个玻璃基材结合成型的一模块本体,上述玻璃基材彼此结合处随机形成有供上述生物菌分布的复数微孔隙,该模块本体具有一上表面以及相反于该上表面的一下表面;/n复数个由该下表面下方朝远离该上表面方向延伸、彼此共面、共同构成一支撑面的支承凸部;/n复数个延伸长度不及前述支撑面的引流凸部,每一前述引流凸部分别形成有一个当上述液体流入上述模块本体的上述上表面时,延长上述生物菌与上述液体作用路途的下凸的引流端,使得每一前述引流凸部具有一个由前述引流端和上述支撑面的距离所界定的引流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交错凸部及微孔隙的玻璃基材模块,供过滤一液体中的杂质以及培养生物菌,其特征是,该玻璃基材模块包括:
由复数个玻璃基材结合成型的一模块本体,上述玻璃基材彼此结合处随机形成有供上述生物菌分布的复数微孔隙,该模块本体具有一上表面以及相反于该上表面的一下表面;
复数个由该下表面下方朝远离该上表面方向延伸、彼此共面、共同构成一支撑面的支承凸部;
复数个延伸长度不及前述支撑面的引流凸部,每一前述引流凸部分别形成有一个当上述液体流入上述模块本体的上述上表面时,延长上述生物菌与上述液体作用路途的下凸的引流端,使得每一前述引流凸部具有一个由前述引流端和上述支撑面的距离所界定的引流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富
申请(专利权)人:纯萃生活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