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4818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包括绝缘壳体、熔断丝管、电阻、电磁线圈和机械连杆,绝缘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进线端和出线端,电阻和电磁线圈串联连接后的第一端与第一接线端电性连接,第二端与出线端电性连接,电磁线圈内套设有与机械连杆连接的金属杆,机械连杆与熔断丝管连接,并用于驱动熔断丝管转动,熔断丝管的第一端能够与进线端和第一接线端电性连接,熔断丝管的第二端能够与出线端电性连接。当熔断丝管因过流或过压而熔断时,电流会经过电磁线圈并使电磁线圈产生强磁场,强磁场通过金属杆驱动机械连杆,从而断开熔断丝管与第一接线端以及进线端之间的连接,实现熔断丝管熔断后自动掉闸,提高电气保护效果。

An electrical pro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电气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提高用电的安全性,一般需要安装电气保护装置。目前,在电力系统的低压段通常采用微型断路器作为电气保护装置,然而微型断路器的过流保护电流值一般大于10A,对于工作电流小于10A的电力系统,微型断路器不能实现过流保护的功能。为了实现工作电流小于10A的过流保护,部分电力系统采用熔断丝作为电气保护装置,然而,熔断丝不具备断路器的二段保护功能,也不能很好的达到电气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电气保护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电气保护装置不能很好的达到电气保护效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如下: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包括绝缘壳体以及均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内部的熔断丝管、电阻、电磁线圈和机械连杆,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电阻和所述电磁线圈串联连接后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和所述电磁线圈串联连接后的第二端与所述出线端电性连接,所述电磁线圈内套设有与所述机械连杆连接的金属杆,所述机械连杆与所述熔断丝管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熔断丝管转动,所述熔断丝管的第一端能够与所述进线端和所述第一接线端电性连接,所述熔断丝管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出线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机械连杆通过固定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绝缘壳体内,所述机械连杆与所述熔断丝管之间连接有横向连杆,所述横向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机械连杆转动连接,所述横向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熔断丝管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电磁线圈的最大工作电流值小于或等于10A。优选的,所述绝缘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熔断丝管的上方设置有盖板。优选的,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电线紧固螺栓,所述电线紧固螺栓用于紧固所述进线端和所述出线端的电线。优选的,所述绝缘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卡脚。优选的,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机械连杆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工作状态时,熔断丝管可以实现电路导通作用,当熔断丝管因过流或过压而熔断时,电流会经过电磁线圈并使电磁线圈产生强磁场,强磁场通过金属杆驱动机械连杆,从而断开熔断丝管与第一接线端以及进线端之间的连接,实现熔断丝管熔断后自动掉闸,提高电气保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闸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合闸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3,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包括绝缘壳体1以及均设置在绝缘壳体1内部的熔断丝管2、电阻3、电磁线圈4和机械连杆5,绝缘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10、进线端11和出线端12,电阻3和电磁线圈4串联连接后的第一端与第一接线端10电性连接,电阻3和电磁线圈4串联连接后的第二端与出线端12电性连接,电磁线圈4内套设有与机械连杆5连接的金属杆6,机械连杆5与熔断丝管2连接,并用于驱动熔断丝管2转动,熔断丝管2的第一端能够与进线端11和第一接线端10电性连接,熔断丝管2的第二端能够与出线端12电性连接。请参照图2-3,在工作状态时,熔断丝管2的第一端分别与进线端11和第一接线端10电性连接,熔断丝管2的第二端与出线端12电性连接,熔断丝管2与由电阻3和电磁线圈4组成的支路并联。此时,总电流I=I1+I0,其中,I1为流经电阻3和电磁线圈4的电流,I0为流经熔断丝管2的电流;由于电阻3的阻值远大于熔断丝管2的阻值,电阻3和电磁线圈4相当于断路,电流由进线端11经过a-b-c-d支路流向出线端12,总电流I≈I0,熔断丝管2起到电路导通的作用。当熔断丝管2因过流或过压而熔断时,电流经过a-e-f-d支路流向出线端12,电磁线圈4产生强磁场,在强磁场的电磁力作用下,金属杆6沿线圈4的轴向移动,金属杆6带动机械连杆5转动,同时机械连杆5带动熔断丝管2转动,从而使熔断丝管2的第一端与第一接线端10以及进线端11分离,从而达到装置整体断电的效果。本实施例的进线端11和第一接线端10通过熔断丝管2的第一端来实现电性连接,可以在熔断丝管2与进线端11分离后,切断第一接线端10与进线端11之间的通路,自动脱离带电状态,确保更换熔断丝管2的安全性。具体的,机械连杆5通过固定轴7转动连接在绝缘壳体1内,机械连杆5与熔断丝管2之间连接有横向连杆8,横向连杆8的一端与机械连杆5转动连接,横向连杆8的另一端与熔断丝管2转动连接。本实施例的金属杆6、机械连杆5、横向连杆8和熔断丝管2联动在一起,金属杆6通过电磁线圈4驱动,即使外界停电也不会掉闸,保证在恢复供电时能够及时进入工作状态,且本实施例的结构简单紧凑,有利于减小装置体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通过调整电阻3的阻值和电磁线圈4的阻抗值,可以设定不同的最大工作电流值,当流过电磁线圈4的电流值大于最大工作电流值时,电磁线圈4强磁场使装置掉闸,从而实现脱扣功能。本实施例电磁线圈4的最大工作电流值小于或等于10A,与现有的微型断路器相比,本实施例可以对工作电流小于10A的电力系统进行保护。请参照图4,绝缘壳体1上且位于熔断丝管2的上方设置有盖板13,便于更换熔断丝管2,且可以防止灰尘进入熔断丝管2的位置,保证电路接触良好。绝缘壳体1上设置有电线紧固螺栓14,电线紧固螺栓14用于紧固进线端11和出线端12的电线。绝缘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卡脚15,可与其他微型断路器、漏电断路器、浪涌保护器等组合使用,并统一安装在固定轨道上,也可以单独作为保护用电设备(特别是小容量负荷的设备)、以及电气元件(如浪涌保护器等),还可以作为检修隔离控制设备。绝缘壳体1上设置有操作手柄16,操作手柄16与机械连杆5连接,通过操作手柄16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闸或分闸操作,且当熔断丝管2熔断后,可通过操作手柄16的位置明确指示熔断丝管2的状态。本实施例的绝缘壳体1采用防火耐高温材料制成,符合电气安全要求。以上所述,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1)以及均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1)内部的熔断丝管(2)、电阻(3)、电磁线圈(4)和机械连杆(5),所述绝缘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10)、进线端(11)和出线端(12),所述电阻(3)和所述电磁线圈(4)串联连接后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10)电性连接,所述电阻(3)和所述电磁线圈(4)串联连接后的第二端与所述出线端(12)电性连接,所述电磁线圈(4)内套设有与所述机械连杆(5)连接的金属杆(6),所述机械连杆(5)与所述熔断丝管(2)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熔断丝管(2)转动,所述熔断丝管(2)的第一端能够与所述进线端(11)和所述第一接线端(10)电性连接,所述熔断丝管(2)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出线端(12)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1)以及均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1)内部的熔断丝管(2)、电阻(3)、电磁线圈(4)和机械连杆(5),所述绝缘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10)、进线端(11)和出线端(12),所述电阻(3)和所述电磁线圈(4)串联连接后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端(10)电性连接,所述电阻(3)和所述电磁线圈(4)串联连接后的第二端与所述出线端(12)电性连接,所述电磁线圈(4)内套设有与所述机械连杆(5)连接的金属杆(6),所述机械连杆(5)与所述熔断丝管(2)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熔断丝管(2)转动,所述熔断丝管(2)的第一端能够与所述进线端(11)和所述第一接线端(10)电性连接,所述熔断丝管(2)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出线端(12)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连杆(5)通过固定轴(7)转动连接在所述绝缘壳体(1)内,所述机械连杆(5)与所述熔断丝管(2)之间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盛世云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