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4805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为纳米晶薄片与软磁复合材料层交替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软磁复合材料层中包含软磁磁粉和高分子粘结剂,所述软磁磁粉为鳞片状铁基合金磁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隔磁片由于软磁复合层的导磁特性,使得无线充电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磁力线更加均匀地分布在隔磁片中,进一步有利于无线充电系统的传输效率的提升。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微碎化处理的过程中软磁复合层材料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完成玻璃化或硫化,提升软磁复合材料密度和磁性的同时,也增强了纳米晶薄片和软磁复合层的粘结性。

A magnetic separator for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充电技术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于消费类电子、工业医疗等领域。其中,在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中目前主要采用Qi标准,应用频率为100kHz—200kHz,功率通常较小,不超过几十瓦。无线充电系统主要由隔磁片和线圈组成,其中隔磁片的导磁、屏蔽特性对于系统的电能传输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隔磁片材料主要包括铁氧体磁片和纳米晶磁片,铁氧体磁片具有高磁导率、低损耗等特点,而纳米晶材料经过碎化处理后具有与铁氧体相当的导磁特性,同时饱和磁化强度要比铁氧体高很多,因此,纳米晶材料正逐渐成为小功率无线充电系统的主流隔磁材料。然而,纳米晶材料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导致在高频下使用涡流损耗较大,大大影响了电能传输效率。一种改进方法是将纳米晶进行微碎化处理,提高纳米晶的电阻率,降低高频下涡流损耗。但是,单层的纳米晶磁片厚度仅为20μm左右,无法满足无线充电的要求,一般需要将3-5层纳米晶薄片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为纳米晶薄片与软磁复合材料层交替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软磁复合材料层中包含软磁磁粉和高分子粘结剂,所述软磁磁粉为鳞片状铁基合金磁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为纳米晶薄片与软磁复合材料层交替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软磁复合材料层中包含软磁磁粉和高分子粘结剂,所述软磁磁粉为鳞片状铁基合金磁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磁粉为铁硅、铁硅铝、铁镍、铁镍钼体系磁粉;更优选地,所述软磁磁粉为铁硅铝、铁镍体系磁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粘结剂为环氧树脂、聚氨酯、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脲醛树脂、丁腈橡胶、氯丁橡胶、合成橡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软磁复合材料层由片状铁硅铝软磁磁粉、聚氨酯组成,铁硅铝磁粉成分为Fe85Si9.6Al5.4,或者由片状铁镍软磁磁粉、环氧树脂组成,铁镍磁粉成分为Fe50Ni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晶薄片层为铁基纳米晶体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磁复合材料层中软磁磁粉与高分子粘结剂的重量百分比为50-90:1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晶薄片厚度为14μm-25μm;优选地,所述软磁复合材料层厚度为5μm-30μ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东单震朱航飞刘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