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430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自然冷却系统,用于直接或间接制冷系统,包括并联的第一制冷支路和第二制冷支路,第一制冷支路包括压缩机、第一冷凝器、节流元件,第二制冷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凝器,第一制冷支路和第二制冷支路都连接到低压储液器上,低压储液器直接连接制冷需求末端或通过换热器间接对制冷需求末端提供制冷。第一制冷支路和第二制冷支路在外气湿球温度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同时开启,此时第一制冷支路的压缩机降低转速,并由第二制冷回路实现部分自然冷却,从而延长了自然冷却的利用时间,实现节能。

A natural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自然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行业中,通常应用制冷剂直接冷却方式进行制冷。如图1所示,该制冷方式只包含一个制冷循环,一般采用氟利昂等相变材料做冷媒,从压缩机1入口开始,经过压缩机1压缩、冷凝器2冷凝、膨胀阀3节流、蒸发器4蒸发后回到压缩机1入口完成循环,该系统无法实现不开启压缩机1的自然冷却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然冷却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够进行关闭压缩机进行自然冷却的问题。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然冷却系统,用于直接或间接制冷系统,包括并联的第一制冷支路和第二制冷支路,所述第一制冷支路包括沿着冷媒流通方向上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制冷支路和第二制冷支路均连接低压储液器,所述低压储液器直接连接制冷需求末端或通过换热器间接对所述制冷需求末端提供制冷。<br>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冷却系统,用于直接或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的第一制冷支路和第二制冷支路,所述第一制冷支路包括沿着冷媒流通方向上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制冷支路和第二制冷支路均连接低压储液器,所述低压储液器直接连接制冷需求末端或通过换热器间接对所述制冷需求末端提供制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冷却系统,用于直接或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的第一制冷支路和第二制冷支路,所述第一制冷支路包括沿着冷媒流通方向上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制冷支路和第二制冷支路均连接低压储液器,所述低压储液器直接连接制冷需求末端或通过换热器间接对所述制冷需求末端提供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沿着冷媒流通方向上,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二冷凝器出口之后,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二冷凝器入口之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入口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之间设置有高压储液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储液器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五控制阀,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第五控制阀并联有旁通支路,所述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六控制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旭光张兆明朱少李
申请(专利权)人:葛洲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