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冷却封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217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冷却封严结构,包括燃烧室外机匣、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和辅助封严结构,通过将高压涡轮转子外环采用分瓣设计,以及在高压涡轮转子外环上叶片的对向面上涂覆耐高温可磨耗涂层,并通过在燃烧室外机匣沿周向开设冲击冷却孔,以及通过对燃烧室外机匣、高压涡轮转子外环之间的连接结构的改进,使二者之间形成一冷气腔,由此通过冷气射流冲击实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的高效冷却,同时通过设置封严环、封严挡片等辅助封严结构以封严冷气,从而实现降低高压涡轮转子外环这一高温部件的热负荷,使该热端部件热变形可控,冷气用量减小,并使冷却效果最大化,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

A cooling sealing structure of the outer ring of the combined high pressure turbine r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冷却封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领域,具体的,涉及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冷却封严结构的改进,通过在燃烧室外机匣开冲击冷却孔,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分瓣耦合辅助密封环、密封片、耐高温可磨耗涂层的方式,提升冷却封严效果,减小这一高温部件的热负荷,并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
技术介绍
高压涡轮转子外环位于高压涡轮导向器下游,紧邻燃烧室出口,直接接触燃烧室出口高温燃气,是发动机中温度最高,工作条件最恶劣的部件之一。对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及其紧邻的燃烧室外机匣来说,一方面,其所处环境温度通常可达800℃以上,且其内部是主流高温燃气,外部是高压压气机出口冷气,内外温差大,绝对温度高。另一方面,燃烧室外机匣结构尺寸大,热变形量难以调控。燃烧室外机匣通常为一体加工,加工难度大,成本高,且作为框架结构,需保证其结构可靠。因此,要对燃烧室外机匣进行隔离保护,防止其与高温燃气直接接触。这一功能通常通过位于转子叶片与燃烧室外机匣之间的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实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直接与高温燃气接触,温度高,热应力大,需要对其进行高效冷却。其冷却设计需足够精细,保证其热变形可控,保证转、静子协调变形,使转子叶尖与机匣的间隙尽可能小,以减小主流气动损失。同时,用于冷却的气量应保证尽可能小,以便提高整机效率。现有的高压涡轮转子外环设计一般分为两种。一种设计是整环一体式结构,其在受热不均匀的情况下,会发生局部挤压应力过大导致变形的情况。在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内、外巨大压差的作用下,这一变形可能更加明显。此种整环型的高压涡轮转子外环一但发生损坏,需要整个更换,成本高,可维护性差。另一种设计是分瓣结构,但每两瓣高压涡轮转子外环之间留有较大间隙,并未进行密封,导致用于冷却、封严的气体消耗量大。因此,亟需针对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及其邻近的燃烧室外机匣、高压涡轮转子叶片的工作环境和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冷却封严结构,实现较高的可维护性,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使该热端部件热变形可控,冷气用量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需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组合式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冷却封严结构,通过将高压涡轮转子外环采用分瓣设计,以及在高压涡轮转子外环上叶片的对向面上涂覆耐高温可磨耗涂层,并通过在燃烧室外机匣沿周向开设冲击冷却孔,由此通过冷气射流冲击实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的高效冷却,同时通过设置封严环、封严挡片等辅助封严结构以封严冷气,从而实现降低高压涡轮转子外环这一高温部件的热负荷,使该热端部件热变形可控,冷气用量减小,并使冷却效果最大化,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标,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式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冷却封严结构,包括燃烧室外机匣、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和辅助封严结构,高压涡轮转子外环装配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外机匣的内壁上,所述燃烧室外机匣与高压涡轮转子外环之间装配设置有所述辅助封严结构,所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的径向内侧空间为高温燃气通道,所述高温燃气通道内设置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外机匣包括呈一体式整环结构的机匣壳体,所述机匣壳体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两具有轴向间距且平行设置的环状L型拐角结构,各所述环状L型拐角结构的拐角方向相同,且每一所述环状L型拐角结构均包括一第一径向延伸段和一第一轴向延伸段,所述第一轴向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一径向延伸段的末端;在轴向上位于相邻两所述环状L型拐角结构之间的所述机匣壳体上,还设有至少一排沿周向分布的冲击冷却孔,所述冲击冷却孔用以引入冲击冷却气;所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整体呈分瓣结构,包括若干瓣弧形转子外环段,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的外壁上均设有至少两具有轴向间距且平行设置的弧形倒L型拐角结构,各所述弧形倒L型拐角结构的拐角方向相同,且每一所述弧形倒L型拐角结构均包括一第二径向延伸段和一第二轴向延伸段,所述第二轴向延伸段设置在所述第二径向延伸段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轴向延伸段与所述第二径向延伸段的末端之间具有径向距离;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通过设置在其外壁上的各所述弧形倒L型拐角结构一一对应地装配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外机匣的各所述环状L型拐角结构上;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第二轴向延伸段的内壁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向延伸段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径向延伸段的末端顶抵在所述机匣壳体的内壁上,并使得两对相互配合的拐角结构之间的轴向空间形成为冷气腔;处于装配状态时,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之间还具有周向间隙,且即使在热态工作状态下仍保持所述周向间隙;所述辅助封严结构,包括辅助封严环、径向封严挡片和周向封严挡片,其中,每一所述第二轴向延伸段的外壁与所述机匣壳体的内壁之间的径向间隙空间中设有一所述辅助封严环;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的周向两端分别设置一周向封严挡片卡槽,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的相邻的两所述周向封严挡片卡槽之间设置一所述周向封严挡片,所述周向封严挡片的两端分别活动插设在两所述周向封严挡片卡槽中,且即使在热态工作状态下,每一所述周向封严挡片仍能一一对应地封严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的壁面之间的周向间隙;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外壁上的每一所述第二径向延伸段的周向两端分别设置一径向封严挡片卡槽,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的相邻的两所述径向封严挡片卡槽之间设置一所述径向封严挡片,所述径向封严挡片的两端分别活动插设在两所述径向封严挡片卡槽中,且即使在热态工作状态下,每一所述径向封严挡片仍能一一对应地封严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的第二径向延伸段之间的周向间隙;所述金属封严环与各所述周向封严挡片、径向封严挡片共同作用,使得即使在热态工作状态下,所述冷气腔中的冲击冷却气也不会泄露。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组合式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冷却封严结构中,周向分布的高压涡轮转子叶片,是高压涡轮转子外环的对向件。传统的高压涡轮转子外环是整环的,在工作状态下,通常会出现因为受热不均匀导致的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而专利技术中,高压涡轮转子外环为分瓣结构,相邻两瓣转子外环段之间留有周向间隙,在冷装时周向间隙较大,保证在热态工作状态下(即温度最高时),相邻两瓣转子外环段之间仍留有一定的周向间隙,不会顶死。优选地,所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中,其中的各所述转子外环段以角向零点为起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标印顺序号,安装时按照顺序号装配,保证其与所述燃烧室外机匣相对位置固定。优选地,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的靠近上游的第二径向延伸段的外侧壁上,设置一弧形凸肋,在热态工作状态下,所述弧形凸肋用以限制所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在受热膨胀变形时沿轴向的活动量。优选地,根据所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工作状态下的温度场分布和强度校核结果,确定其分瓣数量。优选地,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的内壁上均设有涂层,所述涂层选取耐高温可磨耗材料。涂层材料需耐高温,防止高温环境下损坏。进一步地,所述涂层的硬度低于所述高压涡轮转子叶片的硬度,保证工作状态下,二者发生刮磨时,所述高压涡轮转子叶片不会受到损伤。优选地,所述辅助封严环选取表面镀银金属材质,防止高温环境下烧结。优选地,每一所述周向封严挡片卡槽的轴向宽度大于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外壁上的两所述第二径向延伸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冷却封严结构,包括燃烧室外机匣、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和辅助封严结构,所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装配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外机匣的内壁上,所述燃烧室外机匣与高压涡轮转子外环之间装配设置有所述辅助封严结构,所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的径向内侧空间为高温燃气通道,所述高温燃气通道内设置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其特征在于,/n所述燃烧室外机匣包括呈一体式整环结构的机匣壳体,所述机匣壳体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两具有轴向间距且平行设置的环状L型拐角结构,各所述环状L型拐角结构的拐角方向相同,且每一所述环状L型拐角结构均包括一第一径向延伸段和一第一轴向延伸段,所述第一轴向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一径向延伸段的末端;在轴向上位于相邻两所述环状L型拐角结构之间的所述机匣壳体上,还设有至少一排沿周向分布的冲击冷却孔,所述冲击冷却孔用以引入冲击冷却气;/n所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整体呈分瓣结构,包括若干瓣弧形转子外环段,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的外壁上均设有至少两具有轴向间距且平行设置的弧形倒L型拐角结构,各所述弧形倒L型拐角结构的拐角方向相同,且每一所述弧形倒L型拐角结构均包括一第二径向延伸段和一第二轴向延伸段,所述第二轴向延伸段设置在所述第二径向延伸段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轴向延伸段与所述第二径向延伸段的末端之间具有径向距离;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通过设置在其外壁上的各所述弧形倒L型拐角结构一一对应地装配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外机匣的各所述环状L型拐角结构上;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第二轴向延伸段的内壁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向延伸段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径向延伸段的末端顶抵在所述机匣壳体的内壁上,并使得两对相互配合的拐角结构之间的轴向空间形成为冷气腔;处于装配状态时,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之间还具有周向间隙,且即使在热态工作状态下仍保持所述周向间隙;/n所述辅助封严结构,包括辅助封严环、径向封严挡片和周向封严挡片,其中,每一所述第二轴向延伸段的外壁与所述机匣壳体的内壁之间的径向间隙空间中设有一所述辅助封严环;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的周向两端分别设置一周向封严挡片卡槽,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的相邻的两所述周向封严挡片卡槽之间设置一所述周向封严挡片,所述周向封严挡片的两端分别活动插设在两所述周向封严挡片卡槽中,且即使在热态工作状态下,每一所述周向封严挡片仍能一一对应地封严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的壁面之间的周向间隙;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外壁上的每一所述第二径向延伸段的周向两端分别设置一径向封严挡片卡槽,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的相邻的两所述径向封严挡片卡槽之间设置一所述径向封严挡片,所述径向封严挡片的两端分别活动插设在两所述径向封严挡片卡槽中,且即使在热态工作状态下,每一所述径向封严挡片仍能一一对应地封严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的第二径向延伸段之间的周向间隙;所述金属封严环与各所述周向封严挡片、径向封严挡片共同作用,使得即使在热态工作状态下,所述冷气腔中的冲击冷却气也不会泄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冷却封严结构,包括燃烧室外机匣、高压涡轮转子外环和辅助封严结构,所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装配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外机匣的内壁上,所述燃烧室外机匣与高压涡轮转子外环之间装配设置有所述辅助封严结构,所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的径向内侧空间为高温燃气通道,所述高温燃气通道内设置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室外机匣包括呈一体式整环结构的机匣壳体,所述机匣壳体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两具有轴向间距且平行设置的环状L型拐角结构,各所述环状L型拐角结构的拐角方向相同,且每一所述环状L型拐角结构均包括一第一径向延伸段和一第一轴向延伸段,所述第一轴向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一径向延伸段的末端;在轴向上位于相邻两所述环状L型拐角结构之间的所述机匣壳体上,还设有至少一排沿周向分布的冲击冷却孔,所述冲击冷却孔用以引入冲击冷却气;
所述高压涡轮转子外环整体呈分瓣结构,包括若干瓣弧形转子外环段,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的外壁上均设有至少两具有轴向间距且平行设置的弧形倒L型拐角结构,各所述弧形倒L型拐角结构的拐角方向相同,且每一所述弧形倒L型拐角结构均包括一第二径向延伸段和一第二轴向延伸段,所述第二轴向延伸段设置在所述第二径向延伸段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轴向延伸段与所述第二径向延伸段的末端之间具有径向距离;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通过设置在其外壁上的各所述弧形倒L型拐角结构一一对应地装配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外机匣的各所述环状L型拐角结构上;处于装配状态时,所述第二轴向延伸段的内壁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向延伸段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径向延伸段的末端顶抵在所述机匣壳体的内壁上,并使得两对相互配合的拐角结构之间的轴向空间形成为冷气腔;处于装配状态时,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之间还具有周向间隙,且即使在热态工作状态下仍保持所述周向间隙;
所述辅助封严结构,包括辅助封严环、径向封严挡片和周向封严挡片,其中,每一所述第二轴向延伸段的外壁与所述机匣壳体的内壁之间的径向间隙空间中设有一所述辅助封严环;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的周向两端分别设置一周向封严挡片卡槽,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的相邻的两所述周向封严挡片卡槽之间设置一所述周向封严挡片,所述周向封严挡片的两端分别活动插设在两所述周向封严挡片卡槽中,且即使在热态工作状态下,每一所述周向封严挡片仍能一一对应地封严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的壁面之间的周向间隙;每一所述转子外环段外壁上的每一所述第二径向延伸段的周向两端分别设置一径向封严挡片卡槽,相邻两所述转子外环段的相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若楠柳光廉曾妍王沛杜强刘军谢垒刘红蕊徐庆宗肖向涛常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