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杆用栽种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线杆栽种设备相关
,具体为一种电线杆用栽种架。
技术介绍
现如今,电线杆主要采用大型的机械的辅助进行栽种,但是在一些地势环境复杂,大型机械无法作业的地区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栽种,在人工栽种的过程中,劳动量大、效率低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并且电线杆因重量较大,在对其进行搬运时非常得不方便,所以急需一种能够在狭窄复杂地形使用的能够提升电线杆栽种效率并且能够避免出现安全隐患的以及能够方便电线杆搬运的栽种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杆用栽种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狭窄区域无法使用大型机械,电线杆栽种较为复杂,以及电线杆搬运较为困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线杆用栽种架,包括两个梯形的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相靠近的一侧底部通过固定杆固定,且两个固定架均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两个所述固定架相靠近的一侧顶部安装有可自由转动的转辊。优选的,所述转辊的中部的外壁设置有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包括固定套和缓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杆用栽种架,包括两个梯形的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架(1)相靠近的一侧底部通过固定杆(2)固定,且两个固定架(1)均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两个所述固定架(1)相靠近的一侧顶部安装有可自由转动的转辊(3)。/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电线杆用栽种架,包括两个梯形的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架(1)相靠近的一侧底部通过固定杆(2)固定,且两个固定架(1)均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两个所述固定架(1)相靠近的一侧顶部安装有可自由转动的转辊(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杆用栽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辊(3)的中部的外壁设置有缓冲套(4),所述缓冲套(4)包括固定套(41)和缓冲层(42),所述固定套(41)为中空的圆柱体型,且固定套(41)与转辊(3)同一中心轴设置,所述缓冲层(42)固定在固定套(41)的外壁,所述缓冲层(42)为橡胶材质的腰鼓结构,且缓冲层(42)沿转辊(3)方向的长度在40-50cm之间,所述固定套(41)的端部与缓冲层(42)的端部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杆用栽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辊(3)的两端端延伸至固定架(1)的外侧均一体设置有转盘(5),所述转盘(5)的外径在80-100cm之间,所述转盘(5)与转辊(3)的连接处一体设置有动力齿轮(51),所述动力齿轮(51)啮合有链条(52),所述链条(52)远离动力齿轮(51)的一端侧啮合有两个传动齿轮(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线杆用栽种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架(1)的底端靠近两侧处均开设有固定孔(6),与转辊(3)平行的两个所述固定孔(6)之间插接有承重杆(61),所述承重杆(61)与固定孔(6)之间安装有轴承(62),所述承重杆(61)的端部延伸至固定架(1)的外侧并固定有动轮(63),所述传动齿轮(53)位于动轮(63)和承重杆(61)之间,且传动齿轮(53)与承重杆(61)一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线杆用栽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轮(63)的外壁等距一体设置有多个防滑板(7),多个所述防滑板(7)均沿动轮(63)的直径方向设置,且防滑板(7)的高度在3-5c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杆用栽种架,其特征在于:梯形的所述固定架(1)的底脚在45-60°之间,且两个固定架(1)的顶端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8),所述限位槽(8)的内部一体设置有U型的限位架(81),所述限位架(81)的外壁安装有可自由偏转的限位板(82),所述限位架(81)的外壁还套接有扭簧(83),所述扭簧(83)的两端分别于限位板(82)的侧面以及限位架(81)的外壁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冉兆福,罗玉,郭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徽源电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