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瑨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室护墙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142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护墙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挖掘基坑,布置模架,安装面模板,使面模板与基坑内壁之间形成模腔、在模腔以内布置钢筋架、逐层浇注混凝土、对地下室护墙进行养护的步骤;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混凝土以内埋设钢筋架,增强了地下室护墙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通过采用钢质面模板,提升了地下室护墙表面平整度,通过采用逐层浇注施工工艺,使混凝土中掺入的空气能够充分逃逸出来,使混凝土凝结密实,提升了混凝土工程质量,通过刮平初凝状态时的混凝土,能够有效避免其表面出现裂缝,对浇注成形的地下室护墙表面进行了充分的养护,保证了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ncrete pouring for basement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护墙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施工
,特别是指一种地下室护墙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地面空间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转而向地面以下拓展空间,在兴建的各种用途的地下室中,地下室护墙都需要与地面上相对应的建筑物连接,因此对其承载能力和结构强度的要求均较高,现有地下室护墙一般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如若在施工工艺中处理不当,混凝土中就会掺杂入大量的空气,影响地下室护墙的施工质量和承载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护墙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护墙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地面上挖掘有基坑,提供模架,所述模架平置于基坑坑底,所述模架侧面安装有面模板,并且所述面模板与所述基坑内壁彼此相对,所述面模板与所述基坑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模腔;步骤二:在所述模腔以内布置钢筋架,所述钢筋架包括沿着竖直方向插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护墙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在地面上挖掘有基坑,提供模架(1),所述模架(1)平置于基坑坑底,所述模架(1)侧面安装有面模板(2),并且所述面模板(2)与所述基坑内壁彼此相对,所述面模板(2)与所述基坑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模腔;/n步骤二:在所述模腔以内布置钢筋架(3),所述钢筋架(3)包括沿着竖直方向插立于模腔以内的多根竖向钢筋、沿着所述模腔宽度方向水平布置的多根横向钢筋以及沿着所述模腔长度方向水平布置的多根纵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分别将至少两根竖向钢筋连接在一起;/n步骤三:向所述模腔以内逐层浇注混凝土,每层混凝土浇注之前须待前一层混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护墙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面上挖掘有基坑,提供模架(1),所述模架(1)平置于基坑坑底,所述模架(1)侧面安装有面模板(2),并且所述面模板(2)与所述基坑内壁彼此相对,所述面模板(2)与所述基坑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模腔;
步骤二:在所述模腔以内布置钢筋架(3),所述钢筋架(3)包括沿着竖直方向插立于模腔以内的多根竖向钢筋、沿着所述模腔宽度方向水平布置的多根横向钢筋以及沿着所述模腔长度方向水平布置的多根纵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分别将至少两根竖向钢筋连接在一起;
步骤三:向所述模腔以内逐层浇注混凝土,每层混凝土浇注之前须待前一层混凝土达到初凝强度之后;
步骤四:待最后一层混凝土完全凝结之后,拆除步骤一中所述模架(1),获得地下室护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护墙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混凝土达到初凝强度是指混凝土的强度达到其完全凝结时的强度的75%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护墙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模架(1)是采用多条钢管分别沿着竖向、横向、纵向三个方向布置搭建而成的脚手架,任意相邻两条竖向钢管之间间距为600mm至1100mm,任意相邻两条横向钢管之间间距为600mm至1100mm,任意相邻两条纵向钢管之间间距为600mm至1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护墙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瑨潘威方芳郭翥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张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