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除去杂质和分离出水的冷凝液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027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除去杂质和分离出水的冷凝液槽,包括筒体、封头、隔板一、隔板二、冷凝液入口管、水出口、含萘冷凝液出口、喷洒液出口、喷洒液满流口和轻质焦油入口管。其有益效果是:来自初冷器的冷凝液进入该发明专利技术装置隔板的一侧,通过静止分离除去杂质、分离出水分满流到隔板的另一侧,再经过补充轻质焦油搅动混合成均匀的喷洒液,返回初冷器下段循环喷洒,可提高初冷器的除萘效果,降低喷洒管堵塞几率,提高喷洒作业效率。

A condensate tank for removing impurities and separating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除去杂质和分离出水的冷凝液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焦化
的一种分离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除去杂质和分离出水的冷凝液槽。
技术介绍
初冷器的下段具有除萘功能,凝结在初冷器管壁上的萘,可以采用油循环喷洒的轻质焦溶解除去。目前,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卧式槽收集初冷器的冷凝液,并补充部分轻质焦油,通过循环喷洒除萘,存在着如下缺陷:1)循环喷洒过程中,由于焦油溶解萘会造成损耗,使循环喷洒液中的油水比例失调,导致溶解萘的效率降低,除萘效果差;2)随着循环喷洒进程,循环喷洒液中会积聚越来越多的含萘杂质,易造成喷洒管堵塞,影响除萘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除去杂质和分离出水的冷凝液槽,来自初冷器的冷凝液进入该专利技术装置隔板的一侧,通过静止分离除去杂质、分离出水分满流到隔板的另一侧,再经过补充轻质焦油搅动混合成均匀的喷洒液,返回初冷器下段循环喷洒,可提高初冷器的除萘效果,降低喷洒管堵塞几率,提高喷洒作业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除去杂质和分离出水的冷凝液槽,包括筒体、封头、隔板一、隔板二、冷凝液入口管、水出口、含萘冷凝液出口、喷洒液出口、喷洒液满流口和轻质焦油入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为两个,分别与筒体的两端固定连接构成冷凝液槽;所述隔板一设置在筒体内中心偏左位置,除上端部外其余三个端部均与筒体固定连接,上端部设有缺口;所述隔板二设置在筒体内隔板一的左侧,除上端部和下端部外其余二个端部均与筒体固定连接,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设有缺口;所述冷凝液入口管设置在隔板二的左侧,从筒体上部伸入至冷凝液槽的下部,出口端呈L型水平且出口向左设置;所述轻质焦油入口管设置在隔板一的右侧,从筒体上部伸入冷凝液槽的下部;所述含萘冷凝液出口水平设置在左侧封头上,且其位置低于冷凝液入口管的出口端;所述水出口水平设置在左侧封头上,且其位置低于隔板二的上端部、高于隔板一的上端部;所述喷洒液满流口水平设置在右侧封头上,且其位置低于隔板二的上端部、高于隔板一的上端部;所述喷洒液出口水平设置在右侧封头上,且其位置低于轻质焦油入口管的出口端。所述隔板二的下端部缺口低于隔板一的上端部缺口,隔板二的上端部缺口高于隔板一的上端部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静止分离,可除去杂质,分离出水分;2)通过补充轻质焦油入口管的搅动,达到喷洒液混合均匀的效果,不要另外的搅拌设备;3)本专利技术装置为密闭系统,不产生废气、废水,环保;4)仅需改变现有设备的内部结构即可达到使用效果,结构完善、合理,降低成本,投资少,能耗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图1中的A-A向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图1中的B-B向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1-筒体2-封头3-隔板一4-隔板二5-冷凝液入口管6-水出口7-含萘冷凝液出口8-喷洒液出口9-喷洒液满流口10-轻质焦油入口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见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可除去杂质和分离出水的冷凝液槽,包括筒体1、封头2、隔板一3、隔板二4、冷凝液入口管5、水出口6、含萘冷凝液出口7、喷洒液出口8、喷洒液满流口9和轻质焦油入口管10,所述封头2为两个,分别与筒体1的两端固定连接构成冷凝液槽;所述隔板一3设置在筒体1内中心偏左位置,除上端部外其余三个端部均与筒体1固定连接,上端部设有缺口(隔板一3与筒体1上部内壁留有空隙),将筒体3分隔成左右两部分;所述隔板二4设置在筒体1内隔板一3的左侧,除上端部和下端部外其余二个端部均与筒体1固定连接,上端部和下端部均设有缺口(隔板二4与筒体1上部和下部内壁均留有空隙);所述冷凝液入口管5设置在隔板二4的左侧,从筒体1上部伸入至冷凝液槽的下部,出口端呈L型水平且出口向左设置;所述轻质焦油入口管10设置在隔板一3的右侧,从筒体1的上部伸入冷凝液槽的下部;所述含萘冷凝液出口7水平设置在左侧封头2上(水平出料),且其位置低于冷凝液入口管5的出口端;所述水出口6水平设置在左侧封头2上,且其位置低于隔板二4的上端部、高于隔板一3的上端部;所述喷洒液满流口9水平设置在右侧封头2上,且其位置低于隔板二4的上端部、高于隔板一3的上端部;所述喷洒液出口8水平设置在右侧封头2上,且其位置低于轻质焦油入口管10的出口端。所述隔板二4的下端部缺口低于隔板一3的上端部缺口,隔板二4的上端部缺口高于隔板一3的上端部缺口。工作时:首先将冷凝液槽右侧由轻质焦油入口管10通入轻质焦油,由喷洒液出口8通过泵送到初冷器换热管上部的下段循环喷洒管,洗涤初冷器换热管外部煤气中冷凝的焦油和萘等杂质,形成的冷凝液流入到初冷器下部;1)来自初冷器下部的冷凝液自冷凝液入口管5进入,通过水平出口进入冷凝液槽内隔板二4的左侧空间,随着冷凝液量的增加,液位逐渐增高,最后液位达到隔板一3的上端部缺口处满流至冷凝液槽右侧;由于隔板二4的下端部缺口低于隔板一3的上端部缺口,故隔板二4的左侧有一定的液位高度;经过静止分离,含萘等杂质分离后在重力作用下沉到冷凝液槽的底部,密度轻的水浮在上部,即隔板二4的左侧的液位上部为水,在隔板二4左侧通过水出口6排出,进入焦油氨水分离槽;2)经过分离除去杂质、分离出水分的冷凝液通过隔板一3满流进入隔板一3的右侧,经过来自轻质焦油入口管10补充的轻质焦油的搅动,混合成均匀的喷洒液,从喷洒液出口8排出,进入初冷器下段去进行循环喷洒除萘;3)高于满流口的多余的喷洒液通过喷洒液满流口9排出,进入到上段冷凝液槽中;4)含萘等杂质的冷凝液从含萘冷凝液出口7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除去杂质和分离出水的冷凝液槽,包括筒体、封头、隔板一、隔板二、冷凝液入口管、水出口、含萘冷凝液出口、喷洒液出口、喷洒液满流口和轻质焦油入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为两个,分别与筒体的两端固定连接构成冷凝液槽;所述隔板一设置在筒体内中心偏左位置,除上端部与筒体内壁留有缺口外,其余三个端部均与筒体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二设置在筒体内隔板一的左侧,除上端部和下端部与筒体内壁均留有缺口外,其余二个端部均与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冷凝液入口管设置在隔板二的左侧,从筒体上部伸入至冷凝液槽的下部,出口端呈L型水平且出口向左设置;所述轻质焦油入口管设置在隔板一的右侧,从筒体上部伸入冷凝液槽的下部;所述含萘冷凝液出口水平设置在左侧封头上,且其位置低于冷凝液入口管的出口端;所述水出口水平设置在左侧封头上,且其位置低于隔板二的上端部、高于隔板一的上端部;所述喷洒液满流口水平设置在右侧封头上,且其位置低于隔板二的上端部、高于隔板一的上端部;所述喷洒液出口水平设置在右侧封头上,且其位置低于轻质焦油入口管的出口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除去杂质和分离出水的冷凝液槽,包括筒体、封头、隔板一、隔板二、冷凝液入口管、水出口、含萘冷凝液出口、喷洒液出口、喷洒液满流口和轻质焦油入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为两个,分别与筒体的两端固定连接构成冷凝液槽;所述隔板一设置在筒体内中心偏左位置,除上端部与筒体内壁留有缺口外,其余三个端部均与筒体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二设置在筒体内隔板一的左侧,除上端部和下端部与筒体内壁均留有缺口外,其余二个端部均与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冷凝液入口管设置在隔板二的左侧,从筒体上部伸入至冷凝液槽的下部,出口端呈L型水平且出口向左设置;所述轻质焦油入口管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有龙曲斌刘少荣贺磊于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