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在制备缓解、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3509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涉及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在制备缓解、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通过增加肠道上皮屏障的稳定性,以致于缓解或治疗肠炎和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

Application of lyso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18:1 in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relieving and treating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在制备缓解、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涉及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缓解肠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从而预防或治疗肠炎和炎症性肠病;具体涉及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通过增加肠道上皮屏障的稳定性,以致于缓解或治疗肠炎和炎症性肠病。
技术介绍
随着生产物资的日益丰富,人们的饮食也日渐精致,便随而来的是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日益提高。世界范围来看,IBD在北美以及西欧的年发病率超过10/105;在国内,IBD的年发病率从1950年的0.3/105上升到2002年的1.4/105,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累及结肠、小肠的特发性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炎性肠病的主要类型。克罗恩病可影响小肠、大肠、口腔、食道、胃和肛门,为非连续性全层炎症,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肠、结肠和肛周;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炎症性肠病常伴有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腹块、贫血、发热、营养不良等征象。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18:1为白色粉末,极难溶于水,极易溶于三氯甲烷。分子式为C23H46NO7PC23H46NO7P,化学结构式如下图(I)所示。关于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在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目前尚无报道。目前为止,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并不明确以及有效的至于手段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最近的研究指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肠道炎症情况下,肠杆菌科的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呈现出爆发性增长;而特异性的用钨酸盐抑制大肠杆菌的增长,有益于改善肠道炎症。这些研究指出,找到有效的手段治疗炎症性肠病势在必行;而针对大肠杆菌去寻找新的炎症性肠病诊疗方法也是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的新应用。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在制备缓解肠道炎症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在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通过秀丽隐杆线虫对于Keio单基因缺失大肠杆菌库的筛选以及小鼠实验,我们发现了大肠杆菌的blc基因存在多态性,其中基因blca251(蛋白BlcE84)与炎症性肠病呈现出相关性。之后的研究发现BlcE84蛋白是因为减少了与脂质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的结合;炎症性肠病病人粪便样品也显示出,病人肠道中的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含量显著下降。人为补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可以逆转表达blcE84蛋白的致病性细菌(blcE84细菌)感染导致的小鼠的肠道损伤。人为补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20微摩尔每升,200微升每只鼠)可以逆转blcE84细菌感染导致的小鼠的肠道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小鼠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后,粪便中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显著下降;图2为炎症性肠病病人对比正常人,粪便中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下调。图3为补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可以改善因为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的小鼠肠道通透性下降;图4为补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上调肠道屏障相关细胞连接蛋白的表达量下降;图5为图4的灰度分析统计;图6为补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重塑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定位;图7为补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重塑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定位;图8为补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重塑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定位。*表示与感染致病菌组小鼠与感染非致病菌组小鼠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p<0.01;****表示p<0.0001。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实验一: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模型,检测肠炎小鼠、病人粪便中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含量I实验材料实验动物选取6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体重17±2克,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II试验方法和结果2.1动物实验(1).将16只C57BL/6N小鼠传进生物隔离仓;(2).灌胃抗生素混合溶液(Ampicillin5mg每只鼠,Neomycin5mg每只鼠,Vancomycin5mg每只鼠,Metronidazole4mg每只鼠),连续一周;(3).更换饮用水为混合抗生素水一周(Ampicillin1g每升,Neomycin1g每升,Vancomycin0.5g每升,Metronidazole1g每升);(4).更换为正常饮用水;(5).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感染非致病细菌+溶剂组(BW25113+Vehicle),非致病细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组(BW25113+LPE),致病细菌+溶剂组(blcE84+Vehicle),致病细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组(blcE84+LPE)。2.2粪便中细菌脂质提取(1).取小鼠/人新鲜粪便0.5g每只,置于玻璃管;(2).加入4毫升萃取液(二氯甲烷:甲醇,2:1),匀浆成浑浊液;(3).于4摄氏度,200rpm萃取4小时;(4).用玻璃注射器吸取最下层液相(有机相);(5).于4度离心机,2500rpm离心去沉淀;(6).氮吹仪吹干;(7).溶于100微升萃取液;(8).液相色谱-质谱连用检测样品中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2.3实验结果图1-2是机体出现肠道炎症的情况下,粪便中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会下降:图1为小鼠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后,伴随着肠炎的发生,粪便中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出现显著下降;图2为患有炎症性肠病的病人对比正常人,粪便中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出现下调。*表示与感染致病菌组小鼠与感染非致病菌组小鼠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p<0.01。实验二:补充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改善肠炎小鼠表型I实验材料实验动物选取6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体重17±2克,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II试验方法和结果2.1动物实验同实验一;2.2FITC-dextran检测小鼠肠道屏障完整性(1).配置80毫克每毫升的FITC-dextran(Sigma-Aldrich,46944-500MG)PBS溶液;(2).给每只小鼠麻醉后,通过肛门灌注100微升;(3).给药后2小时,从小鼠眼眶静脉丛采血;(4).取血浆,荧光酶标仪检测FITC含量。2.3提取小鼠结肠蛋白,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小鼠结肠屏障相关细胞连接蛋白(E-cadherin,Occludin,Claudin-1)表达量(图4-图5)(1).取小鼠远端结肠1厘米,匀浆;(2).加入RIPA提取蛋白;(3).于4摄氏度,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4).加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在制备缓解肠道炎症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在制备缓解肠道炎症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林兆宇周达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